袁瑛
- 作品数:150 被引量:631H指数:1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 PD-1阻断剂在晚期肝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7年
-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受体阻断剂在多种恶性肿瘤(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及肾细胞癌等)的临床应用中已取得振奋人心的成果。不少研究者对于免疫检查点阻滞能否应用于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上升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随之开展一系列临床试验。其中根据2017年美国肿瘤学会胃肠肿瘤研讨会上公布的Check Mate 040研究最新生存结果,接受nivolumab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客观缓解率高达18.6%,提示该药可能会大大改变晚期肝癌的治疗现状。同时正在进行中的KEYNOTE 240和KEYNOTE 224也在探索另一种经FDA批准上市的PD-1阻断剂pembrolizumab在HCC治疗领域的可行性。本文就这2种PD-1阻断剂在HCC治疗中的临床研究初步成果进行概述。
- 杨梦园袁瑛
- 关键词:免疫疗法
- 一种尿液中修饰核苷的固相萃取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尿液中修饰核苷固相萃取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采用石墨烯材料作为固相萃取柱填料,对人体尿液样本中的多种修饰核苷进行萃取和富集,然后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分析检测。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尿液等生物样本中N<S...
- 郭成张笑笑胡一秋蒋可志袁瑛
- Iressa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研究进展
- 2005年
- iressa是高特异性的EGFR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是一种毒副反应小、相对较安全的药物,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线药物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过表达可能是iressa发挥作用的生物学基础,但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iressa治疗的目标人群还存在颇多争议。
- 傅健飞袁瑛
- 关键词:抗肿瘤药
- 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对晚期结直肠癌一线化疗效果的预测作用
- 2013年
- 目的寻找能预测晚期结直肠癌一线化疗疗效的血清蛋白标记物。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70例从未接受过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其中44例患者接受FOLFOX方案化疗,26例患者接受FOLFIRI方案化疗,进行4个疗程治疗后使用RECIST评价标准区分化疗受益者(R)和化疗无效者(NR)。留取化疗前患者血清标本,采用SELDI-TOF-MS和人工神经网络对一线化疗的疗效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根据RECIST标准,42例患者为化疗受益者,28例患者为化疗无效者,分析两组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的差异,筛选出10个蛋白质峰在化疗受益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化疗无效组;并由这10个峰构建出结直肠癌一线化疗疗效的预测模型。经交叉验证,该模型的总准确率为90.0%(63/70)。结论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是预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化疗方案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 沈虹袁瑛李晶晶房雪峰谭纯文余捷凯郑树
- 关键词:生物学标记结直肠肿瘤蛋白质阵列分析
- 极微小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的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极微小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96例早期胃癌患者中肿瘤直径≤10mm的34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5例直径≤2mm的早期胃癌(极微小胃癌组)与29例直径在2-10mm的早期胃癌(对照组)进行分组比较研究。结果极微小胃癌占同期早期胃癌病例的2%;黏膜内癌在极微小胃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占100%和45%;高、中分化型腺癌在极微小胃癌组和对照组分别占100%和55%;极微小胃癌组淋巴结转移率为0,对照组为3%;极微小胃癌组和对照组均未见脉管浸润;极微小胃癌组和对照组肿瘤表层部与浸润部病理组织学一致率分别为100%(5/5)和86%。结论极微小胃癌常局限于黏膜内,组织学类型比较单一,以高、中分化腺癌为主,不伴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浸润部与表层部组织学分化程度较一致。极微小胃癌是内镜治疗的良好适应证。
- 沈虹袁瑛郑树潘文胜
- 关键词:胃肿瘤黏膜内癌
- 老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分析老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为结直肠腺癌的2 4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老年组(≥70岁)和年轻组(<70岁)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生存情况。结果2 460例患者中位年龄59岁,老年组544例(22.1%),年轻组1 916例(77.9%)。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以男性、结肠部位和管状腺癌多见(均P<0.05),远处转移较少(P=0.008),但接受姑息术治疗的比例高(P=0.005)。老年组和年轻组的术后10年总生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1)。Ⅱ期疾病患者中,老年组术后5年总生存率较年轻组差(P=0.008)。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总生存不差于年轻患者。Ⅱ期患者中,老年患者预后较差。
- 杨姣傅健飞谭伊诺蒋梦婕文飞袁瑛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外科学预后
- 肿瘤分子标志与肿瘤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
- 随着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和从细胞分子水平对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肿瘤生物治疗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利用具有一定特异性的载体,将药物或其他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物质选择性地运送到肿瘤部位,把治疗作用或...
- 袁瑛
- 文献传递
- 遗传性大肠癌的筛查与随访策略优化
- 2024年
- 大肠癌发病率逐渐上升,遗传性大肠癌(HCRC)作为大肠癌中的重要分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HCRC是由于胚系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约30%的大肠癌受家族遗传因素影响。HCRC可分为非息肉性综合征(主要为林奇综合征)和息肉性综合征(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色素沉着消化道息肉病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综合征等)两大类。HCRC危害性大,做好筛查和随访是提高患者预后关键,本文结合我国对HCRC的筛查与随访策略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展开讨论。
- 蔡依依楼国春徐栋袁瑛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遗传性大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 肺嗜酸细胞类癌三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肺嗜酸细胞类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观察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例肺嗜酸细胞类癌患者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改变,同时结合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2~73岁,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及咯血为主。组织细胞学特征为实性片状或巢团状排列的肿瘤细胞内可见大量嗜酸性颗粒。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肿瘤细胞中神经分泌标记物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突触素及嗜铬素A表达。结论肺嗜酸细胞类癌是罕见的恶性肿瘤,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对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 沈虹付燕飚汪慧英袁瑛黄建瑾
- 关键词:肺肿瘤类癌瘤免疫组织化学显微镜检查
- 胰腺癌分子生物学药物治疗研究
- 袁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