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浪
-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59例琥珀酰明胶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2004年1月—2015年1月收集的59例琥珀酰明胶注射液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59例ADR,40~59岁患者多于其他年龄段,原患疾病中运动系统疾病所占的比例最大。ADR以速发型为主,主要累及系统/器官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心血管系统和全身性损害。结论临床应加强对琥珀酰明胶注射液ADR的预防和监测。
- 袁海浪吴晶甘戈
- 关键词:药物毒性琥珀酰明胶
-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卤代腈被引量:17
- 2014年
- 采用顶空加盐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饮用水中的消毒副产物氯乙腈、二氯乙腈和三氯乙腈,并对样品前处理方法及GC/MS仪器条件进行优化,使得3种卤代腈在5.00μg/L^8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分别为2.52μg/L、1.02μg/L和1.57μg/L。空白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75.9%~94.1%,RSD为3.6%~6.2%。
- 李海青蔡烨张利明钱晓燕袁海浪李刚
- 关键词:消毒副产物气相色谱-质谱法饮用水
- 微波消解ICP-DES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锡及其化合物
- 2016年
- 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锡及其化合物的方法:采样后的滤膜经微波消解,用电感耦合发射光谱仪(ICP-OES)外标法测定。结果表明,锡在0.20μg/mL^8.00μg/mL线性良好,相关系数>0.999 1,方法检出限为0.05μg/mL,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2%。本法可用于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锡及其化合物的含量。
- 袁海浪施诺戴宇田海林
- 关键词:微波消解
- 苏州市古典园林水质状况调查
- 目的:为更好地保护苏州世界文化遗产园林,科学有效地保护人类文化瑰宝,调查苏州市古典园林的水质状况,为相关部门对苏州市古典园林的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根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采集...
- 袁海浪
- 关键词:古典园林水质评价资源保护
- 新型促排剂WSC-DTPA纳米粒对内污染铀的促排和防护作用被引量:7
- 2013年
- 研究水溶性低分子壳聚糖-二乙烯三氨五乙酸(WSC-DTPA)纳米粒对内污染铀的促排效果和防护作用。对大鼠采用腹腔注射硝酸铀酰(0.5 mgU·kg-1)染毒,即刻分别尾静脉注射92.7%WSC-DTPA纳米粒、1.59%WSC-DTPA纳米粒和WSC纳米粒和DTPA-CaNa3,给药剂量均为60mg·kg-1,ICP测量第1d、2d、3d的尿和粪中铀的排出量,以及给药3 d后肝、脾、肾和骨中铀蓄积量;相同方式的染毒(2.0 mgU·kg-1)和处理,测量给药5d后肝、脾、肾和骨中铀蓄积量,并通过肝、肾、脾的病理切片和骨髓细胞涂片,观察损伤程度。结果显示:92.7%WSC-DTPA纳米粒、1.59%WSC-DTPA纳米粒和DTPA-CaNa3有较好的促排效果,且1.59%WSC-DTPA纳米粒促排效果明显优于DTPA-CaNa3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5mgU·kg-1染毒给药组的组织蓄积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织切片显示:92.7%WSC-DTPA纳米组对2.0mgU·kg-1染毒大鼠的肝、肾有保护作用。结果表明:92.7%WSC-DTPA纳米粒不仅有促排作用,而且对铀染毒的大鼠的肝、肾组织有辐射防护作用。
- 胡丹飞毕梦袁海浪张友九
- 关键词:铀促排辐射防护
- 解热镇痛抗炎药致44例过敏性休克分析
- 2015年
-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江苏省2004年1月~2013年6月收集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物致44例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多发生在40~59岁年龄段(38.64%);复方氨林巴比妥、吲哚美辛、安乃近、赖氨匹林、阿司匹林发生过敏性休克居前五位;口服给药方式发生比例最大(50.00%);5 min内发生的比例最大(34.09%).临床应加强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预防和监测.
- 吴晶袁海浪甘戈于立丽
- 关键词:解热镇痛抗炎药过敏性休克复方氨林巴比妥吲哚美辛水杨酸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