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伦
- 作品数:18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体育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两首当代名诗及其作者之谜
- 2004年
- 相信40岁以上的人还会记得在二十多年前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怀着崇敬和神秘的心情抄录《未发表的毛泽东诗词》的往事吧。后来才明白,当年传抄的毛诗中有真有假。关心当代文坛的读者也不会忘记,几年前某知名作家,将北宋诗人黄庭坚《寄黄几复》的诗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说成是自己梦中所得的佳句。事后专家解释说,可能是读了别人的作品,其中的一些细节进入自己的脑海,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自己构思中的文字细节互相融合、混淆,以致把别人的作品当成自己的。笔者因阅读《新文学史料》2002年第2辑周而复的《往事回首录》想起这些诗坛旧事逸闻。
- 袁小伦
-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当代文坛大革命时期文学史料林彪封建论
- 抗战胜利后中共与香港进步文化述论被引量:1
- 2017年
- 本文从三个层面探讨战后(1945-1949)中国共产党与香港进步文化的关系:首先,分析中共运用适当的外交手段和文化策略,在香港设立秘密乃至半公开的机构,并以公开合法的形式占领香港文化阵地,使香港成为中国革命最后关键时期的一个重要据点。其次,论述中共在战后香港所树立的进步文化工作范例:为保卫中国文化精英和发展进步文化事业,审时度势,部署大批文化人从内地到香港,并在各方面给以关怀和帮助,组成浩浩荡荡的文化大军,把香港新文艺推向第二个高潮期;而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又成功地护送他们北上参加首届政协和文代会。最后,说明香港进步文化阵地在中共的统一战线活动即民主宣传、财经统战、军事统战和涉外活动即向海外同胞宣传、国际时事述评和国际外交宣传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 袁小伦
- 关键词:战后中共文化阵地
- 叶剑英的文艺观点和文化胸怀
- 2015年
- 本文以解读叶剑英的相关史料为切入口,从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文艺与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加强团结和提高创作质量等方面,阐述其具有时代特点的文艺观点;从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分析其自信进取、海纳百川的文化胸怀;同时指出叶剑英的相关论述丰富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宝库,值得后人学习、借鉴和运用。
- 袁小伦
- 关键词:文艺观点
- 看“诗词大会” 谈古韵潮音
- 2019年
- 被称为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中国诗词大会"(以下简称"诗会"),其宗旨是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大众学习古诗词,感受诗词的美感和乐趣,汲取营养,涵养心智,更从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该节目自2016年开播至今,共四季四十场,影响海内外。本文作者试图作为一个来自潮州方言(以下简称潮语)区的观众,梳理对"诗会"的一些观感,其中主要从"诗会"所涉及的诗词中对比潮语与普通话(以下简称国语)的差异,分析潮语在平仄、押韵和多音字等的优点和便巧,从中领略潮语在阅读古典诗词中的魅力。
- 袁小伦
- 关键词:中国诗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韵中华诗词文化基因古典诗词
- 东江苏区的革命歌谣
- 2009年
- 作为革命政治地理名词的东江苏区,指的是首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到十年内战后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东北部东江和韩江领域割据的苏维埃地区。笔者的家乡在当年东江苏区范围内.十几年前曾编写广东革命文化人事记,耳闻目睹了一些当年苏区的歌谣和故事。东江苏区所处战争环境和经济相对落后的客家、潮州方言地区.物质条件极差,专门人才缺乏,红军官兵和老百姓的文化水平低下,苏区文艺工作者采取了适应实际的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其中以歌谣最为活跃和深入人心。革命歌谣可以说是东江苏区的通俗文学和流行音乐,正如一首歌谣所唱的“红色歌谣万万千.
- 袁小伦
- 关键词:红色歌谣革命文化苏区文艺工作者地理名词国共合作
- 论解放战争中后期香港文化阵地与中共财经统战活动被引量:1
- 2004年
- 本文以香港进步文化阵地与中共香港工委财经委为主要视点 ,从四个层面 ,即第一、揭示国民党的经济危机 ,第二、传播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第三、搜集经济情报并策划经济起义 ,第四、点面结合地争取工商金融界人士 ,简述解放战争中后期中共在香港的财经统战活动 。
- 王垒袁小伦
- 关键词:文化阵地
- 战后初期中共利用香港的策略运作被引量:10
- 2002年
- 战后初期 (1 945— 1 949年 ) ,香港因时局的变化和本身的特殊位置 ,形成一个中共有可能利用也必须利用的政治环境。鉴于香港地位的日益重要 ,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 ,正确地运用外交和文化的策略 ,使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为己所用 ,在设置驻港秘密乃至半公开机构的同时 ,公开合法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控制了众多文化机构 ,使之成为有利于中国革命、开展民主运动和文化运动的阵地。
- 袁小伦
- 关键词:中共战后初期外交合法民主运动文化运动
- “立功”与“立言”——读杨奇著《虎穴抢救》
- 2006年
-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革命前辈杨奇出版了新著《虎穴抢救——日军攻占香港后中共营救文化群英始末》。书中再现的历史风云,读来扣人心弦。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
- 袁小伦
- 关键词:抢救文化人创造历史历史创造者
- 非常时期的非常眼力——叶剑英对国际问题的研判
- 2010年
- 在历史的非常时期,常有为数不多的非常人物。这种非常人物的一个标志就是有着大多数人所没有的一双慧眼,能看到并敢于说出大多数人看不到的东西,作出大多数人无法作出的判断或预见。“文革”中叶剑英对国际问题的研判,就是这方面的生动例证。
- 袁小伦
- 战时文化人流聚与粤港文化中心转移被引量:4
- 2010年
- 战时文化有着迥异于平时的特殊运动状态,其生成、发展与终结,根植、服从和受制于战争。本文考察在中日战局演变影响下,粤港地区文化运动的区域性展开状态,说明文化人流动、积聚与文化运动中心转移的直接对应关系。
- 袁小伦
- 关键词:战时粤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