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娴

作品数:72 被引量:1,449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天文地球
  • 7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沙漠化
  • 14篇土壤
  • 10篇植被
  • 9篇青藏
  • 9篇青藏高原
  • 8篇气候
  • 8篇绿洲
  • 8篇灌溉
  • 8篇高寒草甸
  • 8篇草甸
  • 7篇咸水
  • 7篇模拟增温
  • 6篇生物量
  • 6篇咸水灌溉
  • 5篇遥感监测
  • 5篇沙地
  • 5篇沙漠化过程
  • 5篇沙漠化土地
  • 5篇流域
  • 5篇河流域

机构

  • 71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太原师范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西...
  • 2篇兰州大学
  • 2篇衡阳师范学院
  • 2篇伊犁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敦煌研究院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2篇薛娴
  • 44篇王涛
  • 21篇彭飞
  • 21篇尤全刚
  • 15篇黄翠华
  • 10篇徐满厚
  • 9篇廖杰
  • 8篇吴薇
  • 8篇段翰晨
  • 6篇董治宝
  • 6篇郭坚
  • 5篇韩邦帅
  • 5篇文星
  • 4篇张伟民
  • 4篇赵学勇
  • 4篇翟大彤
  • 4篇杜鹤强
  • 4篇孙庆伟
  • 4篇赵哈林
  • 4篇刘敏

传媒

  • 29篇中国沙漠
  • 7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生态学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地理学会...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草业科学
  • 1篇生命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2010年烟...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10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寒草甸草地退化对土壤水热性质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被引量:34
2015年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的大面积退化,将改变浅层土壤的水热性质,影响地表水热交换,甚至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典型原生高寒草甸与中度退化高寒草甸的植物群落特征、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差异,研究高寒草甸草地退化对土壤水热性质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随着高寒草甸草地退化,植被覆盖度显著降低(p<0.01),适应旱生、深根系的杂草侵入适应湿润生境、浅根系的以莎草科植物为主的原生植被,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p<0.01);草毡表层(0~10cm)地下生物量显著减少(p<0.01),30~50cm地下生物量显著增加(p<0.01)。草毡表层变薄降低了土壤容重的垂向异质性,使表层土壤容重显著增加(p<0.01),土壤颗粒显著变粗(p<0.01)。受浅层土壤有机质降低和土壤容重增加的影响,中度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的持水量和饱和导水率降低,土壤导热率升高。高寒草甸草地植被退化,土壤持水量、饱和导水率降低和导热率增加将加速地表水热交换,对高寒草甸草地退化和下伏多年冻土消融都可能是正反馈。
尤全刚薛娴彭飞董斯扬
关键词:草地退化地下生物量土壤持水量土壤导水率环境效应
石羊河流域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及荒漠化遥感监测被引量:9
2012年
利用SPOT VGT NDVI数据对石羊河流域1999—2010年期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基于像元二分模型求算植被覆盖度,以植被覆盖度为指标对研究区荒漠化程度进行定量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12年来石羊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加的趋势,增加速率为0.003 2 a-1。植被改善的面积远大于植被退化的面积,植被改善区域的面积为11 130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6.45%,主要分布在金昌、永昌、民勤、武威东部以及古浪的西北部地区;植被退化区域的面积为3 546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43%,主要分布在天祝藏族自治县的东部和古浪南部的乌鞘岭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整体呈下降的趋势,极重度荒漠化土地明显减少,转化为重度荒漠化;非荒漠化土地的增加主要以绿洲的扩张为主。
文星段翰晨廖杰薛娴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植被指数荒漠化遥感
不同矿化度地下水灌溉对民勤土壤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通过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民勤绿洲农田不同矿化度(0.8g.L-1、2.0g.L-1和5.0g.L-1)地下水灌溉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生长季水分消耗量逐渐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下降,而土壤有效水含量和土壤电导率则逐渐增加。当灌溉水矿化度为0.8g.L-1时,收获后土壤中上层(0~60cm)电导率比播种前明显降低,而底层(60~90cm)电导率略有增加,即淡水灌溉的淋溶作用明显;当灌溉水矿化度为2.0g.L-1时,生长季中的灌水依然对土壤盐分有淋溶作用,但明显弱于淡水的淋溶效果,收获后土壤盐分有明显的表聚现象;当灌溉水矿化度为5.0g.L-1时,收获后在0~60cm深度电导率明显增加,在60~90cm深度没有明显变化。
黄翠华薛娴彭飞尤全刚王涛
关键词:地下水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土壤电导率
从石羊河流域沙漠化土地分布看区域协调发展被引量:18
2005年
石羊河流域沙漠化状况的遥感监测和野外调查表明:(1)2000年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沙漠化土地总面积7711.91km2,沙漠化类型主要表现为耕地沙漠化、草地沙漠化和沙丘活化、流沙入侵,其中下游以沙丘活化和流沙入侵为主,中游以耕地沙漠化为主;(2)下游民勤地区已经发展到了沙漠化过程中的顶级状态,中游地区沙漠化土地则多处于正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研究区沙漠化土地分布状况的分析,初步得出结论: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区域间不合理的资源分配是下游地区沙漠化的根本原因,而中游地区的环境退化又是下游地区沙漠化的必然结果。
薛娴王涛姚正毅彭国川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沙漠化土地资源分配
1990—2010年黄河宁蒙段所处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被引量:11
2014年
以Landsat TM和E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黄河宁蒙段所处流域199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监测,并结合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政策因素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初步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流域水-沙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20年来研究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1 310.04km2,耕地面积增加了611.15km2,水域和草地面积分别减少了1 499.51km2和474.93km2;(2)20年来黄河宁蒙段所处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速度经历了缓慢变化-显著变化-急剧变化的过程。各土地利用类型在后10年(2000—2010年)的变化速度均比前10年(1990—2000年)大;(3)研究时段内草地和未利用地转化为林地,草地和耕地被开发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草地被开垦为耕地;(4)人类活动和政策因素是影响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但人口数量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及环境政策的调整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5)1990—2010年流域耕地和林地面积分别增加了611.15km2和543.19km2,植被覆盖度由1990年的34.7%增加到2010年的40.8%。林地和耕地面积的增加均使得流域总蒸发量增加,灌溉用水增加,从而径流量减少,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使得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均降低。
田霞飞薛娴廖杰杜鹤强段翰晨徐满厚
关键词:黄河宁蒙河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沙漠化发展过程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70
2005年
通过历史文献记载、遥感监测和野外调查等手段,研究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历史时期以来的沙漠化发展过程,认为在晚全新世气候干湿波动的背景上,研究区的沙漠化状况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发展为主,而在之后的近20a里则出现逆转。对研究区近50a来的气候及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分析表明,气候因素中降水的多变性是研究区土地沙漠化发生的自然背景,而滞后于气候变化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则是研究区沙漠化最主要的成因。
薛娴王涛吴薇孙庆伟赵存玉
关键词:沙漠化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环境特征
基于RUE的人类活动对沙漠化地区植被影响研究——以科尔沁地区为例被引量:22
2010年
引入雨水利用效率RUE计算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合成时间长度(30~360d)下RUE标准差,发现4—10月(210d)的RUE标准差(0.124)最大。将4—10月的RUE中值,约0.484~0.602DN每毫米降水作为无人为扰动的RUE。基于NDVI与降水的线性关系,将年降水量乘以无人为扰动的RUE作为NDVI预测值,得到1999—2004年NDVI残差(预测值和影像值之差)空间分布。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地区NDVI残差差异显著,南部几个旗县NDVI平均减小0.114,中部和东北部旗县NDVI平均增加0.055,西北部地区NDVI平均增加0.76。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降水以及NDVI等资料分析了NDVI残差的空间特性,得出NDVI残差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
彭飞王涛薛娴
荒漠绿洲过渡带多枝柽柳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2024年
防护林在维护干旱区绿洲稳定与风沙灾害防治过程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是典型的耐贫瘠多年旱生灌木,是防护林重要的乡土物种之一,而多枝柽柳的蒸腾耗水量和该地区可利用水资源间的平衡决定了其生存和生长状态。文中利用包裹式茎流计于2020年5-10月对多枝柽柳树干液流进行监测,并同步对环境因子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多枝柽柳的累计树干液流量为75.43kg,日均树干液流量为523.8g·d^(-1),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多枝柽柳树干液流速率分别与光合有效辐射、气温和饱和水汽压差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浅层土壤含水量(0-40cm)和中层土壤含水量(40-160cm)无显著相关;多枝柽柳通过树干液流峰值与气象因子峰值的“滞后”效应来适应环境。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多枝柽柳对干旱逆境的适应机制,以及为干旱区生态恢复和重建过程中造林物种的选取与管理提供参考。
刘斐耀尤全刚尤全刚张丽娟
关键词:多枝柽柳树干液流气象因子干旱区
戈壁风沙流结构特性及其意义被引量:80
2005年
通过砾质戈壁风沙流野外实测数据的分析以及风洞模拟实验研究发现:戈壁风沙流结构具有与沙漠风沙流完全不同的风沙流特征,戈壁风沙地表的粗糙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其表面风沙流输沙量高度分布表现出独特的"象鼻"效应,在一定高度处呈现最大值,并随风速的增加而增高。该"象鼻"效应导致戈壁风沙流结构特征值λ远大于1,不论风速多大,风沙流都处于未饱和状态的非堆积搬运状态。这种特殊性质比较清楚地解释了敦煌莫高窟千年来不被沙山埋没的谜底。并且在风沙防治工程实践中,采用砾石压沙措施,构造类似与砾质戈壁的下垫面,人工促使风沙流结构呈现"象鼻"形状,可使防沙工程达到理想的输导作用。
屈建军黄宁拓万全雷加强董治宝刘贤万薛娴俎瑞平张克存
关键词:戈壁
影响草地土壤呼吸的主要自然因子研究现状被引量:13
2009年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生态类型之一,脆弱的生态环境与频繁的人类活动使之较其他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响应更为迅速。草地土壤通过土壤呼吸作用向大气释放CO2是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土壤呼吸量直接决定了土壤中碳素周转的速度。综合介绍了国内外草地土壤呼吸的研究现状,特别分析了一些自然因素对草地土壤呼吸的影响,对未来测定土壤呼吸的方法提出建议。
张芳王涛薛娴韩邦帅彭飞
关键词: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自然因素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