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蔺鸿

作品数:45 被引量:266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篇传染
  • 15篇螺旋体
  • 15篇钩端螺旋体
  • 14篇传染病
  • 10篇螺旋体病
  • 10篇钩端螺旋体病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7篇传染源
  • 6篇法定传染
  • 6篇法定传染病
  • 6篇病监测
  • 4篇地震
  • 4篇疫情
  • 4篇疫情分析
  • 4篇传染病报告
  • 3篇血清
  • 3篇染病
  • 3篇猪链球菌
  • 3篇链球菌

机构

  • 3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2篇四川省卫生防...
  • 2篇中国国际航空...
  • 2篇江油市疾病预...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雅安市疾病预...
  • 1篇云南省疾病预...
  • 1篇昭通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43篇蔺鸿
  • 21篇魏敏
  • 19篇黄自英
  • 19篇许军红
  • 17篇郭宗琪
  • 17篇刘润友
  • 15篇刘伦光
  • 14篇杨长虹
  • 13篇刘骊生
  • 12篇欧阳兵
  • 11篇张林
  • 9篇徐竹清
  • 9篇张静靖
  • 8篇李羚
  • 7篇罗湘蜀
  • 7篇康殿巨
  • 6篇祝小平
  • 6篇张云娜
  • 5篇杜娟
  • 5篇刘伦浩

传媒

  • 31篇预防医学情报...
  • 3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7
  • 1篇1995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8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分析四川省2018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对2018年四川省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8年四川省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甲乙丙法定管理传染病2类31种,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428.87/10万、4.98/10万和1.16%。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乙肝、梅毒、艾滋病和丙肝。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腮腺炎。从发病数月分布情况来看,甲乙类传染病中,肠道传染病发病高峰为6-8月,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发病高峰在7-8月份,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无明显发病高峰,丙类传染病发病高峰为7-10月。甲乙类发病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丙类发病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结论甲乙类和丙类主要疾病谱、高发地区、高发人群、时间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与往年大致相同。应加强对新发及再发传染病的监测。
张云娜李蔚许军红李羚杨长虹蔺鸿彭艳秋刘润友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
2008年四川省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掌握四川省传染病发病动态,为制定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主要从三间分布探讨2008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示四川省传染病防控重点。结果2008年四川省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传染病20种195935例,死亡794人;年报告发病率241.09/10万,死亡率0.98/10万,病死率0.41%。报告发病(发现)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是:肺结核、乙肝、痢疾、梅毒、淋病,占总发病数的90.44%。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地区依次是:阿坝州、攀枝花市、凉山州、遂宁市、甘孜州。全年传染病报告发病波动幅度小,以1月和3~7月较集中,其他月份略低。男女报告发病率性别比为1.79∶1,死亡率性别比为2.99∶1;乙类急性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为0~5岁、85岁及以上年龄组;职业以农民、学生、散居儿童、工人、家务及待业为主,其合计占发病总数的77.49%。结论传染病报告总发病率是自2004年网报工作开展以来首次较大幅度回落,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均呈下降态势。四川省传染病防控工作主要以霍乱、艾滋病、血吸虫病、肺结核、乙肝等传染病为主;地区防控重点关注凉山州、成都市、南充市等;主要防控季节为春夏季;人群分布性别以男性为主,主要传染病为肺结核、乙肝等;年龄以0~5岁、85岁及以上组人群为主,0~5岁组主要疾病为痢疾、麻疹等,85岁及以上组人群主要疾病为痢疾、梅毒等;职业分布重点关注农民、学生和儿童,农民主要疾病为肺结核、乙肝;学生和儿童主要疾病为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
刘润友许军红罗湘蜀杨长虹张静靖蔺鸿
关键词:传染病
双重TaqMan实时荧光PCR检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可行性研究
2013年
目的对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双重TaqMan实时荧光PCR方法应用于实际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分别用传统培养方法、普通PCR方法、双重TaqMan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模拟样品进行检测,比较3种方法灵敏度;检测295份临床腹泻患者标本,比较三种方法检出率。结果双重TaqMan实时荧光PCR方法的EHEC检出限为10^2-10^8cfu/ml,明显优于传统培养方法(检出限为10^3-10^8cfu/m1)和普通PCR方法(检出限为10^3~10^7cfu/m1),且检出率为0.34%。结论双重TaqMan实时荧光PCR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的检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蔺鸿徐耀芳郑虹
2011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了解2011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特点。方法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2011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四川省21个市(州)、181个县(区、市)、2个高新区、1个科学城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国家甲乙丙法定管理传染病34种,报告发病总数288 412例(居全国第7位),报告死亡总数1 427人;年报告发病率358.64/10万(居全国第26位),死亡率1.77/10万,病死率0.49%。结论丙类传染病对2011年传染病总体疫情的影响较大;对重点疾病、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进行干预,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防控效果。
蔺鸿许军红张静靖刘润友刘伦浩谭柯罗湘蜀杨长虹康殿巨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疫情
四川省地震重灾区传染病网络报告工作灾前后比较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掌握"5·12"汶川地震后重灾区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工作现状,为下一步做好灾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8个重灾县(市)的传染病报告数据来源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用调查表调查各县(市)传染病网络系统灾损情况及现状。采用地震前后自身比较分析。结果18个地震重灾县(市)受灾前传染病报告覆盖率为100%,网络直报覆盖率为84.79%,网络报告率为65.95%;受灾初期(2008-05-12/21),传染病报告覆盖率约为20%,网络报告率为17.69%,报卡数较去年同期下降60.53%;灾后恢复初期(2008-05-22/31),传染病报告覆盖率约为80%,网络报告率为31.57%,报卡数较去年同期下降37.74%,其中手机报告占报告单位总数的36.13%,手机报卡数占卡片总数的29.60%;灾后恢复末期(2008-06-01/07-31),所有报告单位全部恢复了传染病报告工作,其中网络直报占55.37%、手机报告占26.12%、代报占18.51%,传染病网络报告率为59.67%,报卡数较去年同期下降53.69%,其中手机报告占报告单位总数的28.70%,手机报卡数占卡片总数的10.95%。结论地震后,18个重灾县(市)各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截止7月31日数据显示,其功能已基本恢复,且部分县报告率较灾前有所提高。能力的恢复尚有差距。
刘润友杨长虹张静靖许军红蔺鸿刘伦浩
关键词:地震传染病报告
四川省地震重灾区传染病流行特征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四川省18个地震重灾区各种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分布规律及流行特征,为制定灾区传染病防制策略、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数据库报表功能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05-13/09-30,18个极重灾县(市)报告法定传染病26种8056例,死亡17人,与前3年同期比较,报告病例数下降43.32%,死亡数下降50%;居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其他为感染性腹泻病、乙肝、痢疾和流行性腮腺炎。结论"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18个地震重灾区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总体平稳,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许军红罗湘蜀杨长虹刘润友蔺鸿张静靖刘伦浩刘国栋
关键词:地震传染病
175名下水道工人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的现况调查被引量:1
1995年
175名下水道工人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的现况调查梁莉,胡利贞,蔺鸿,黄自英,赵慕愚,魏敏,张林,徐竹青,杨洪彬国外资料对城市下水道工人感染钩体病的情况多有报道。我国对这方面的资料报道甚少。下水道工人的工作环境阴暗、潮湿,工作中难免不接触污水,这正好给钩体...
梁莉胡利贞蔺鸿黄自英赵慕愚魏敏张林徐竹青杨洪彬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下水道病例报告
2015年四川省甲型肝炎空间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运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描述并探讨2015年四川省甲型病毒型肝炎(甲肝)发病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集2015年四川省分县(区、市)人口数和甲肝发病数,使用Arc GIS软件制作地图,建立甲肝发病地理信息数据库。采用空间统计软件分析四川省甲肝发病的空间相关性和聚集性特征。结果 2015年四川省共报告甲肝发病数2 387例,报告发病率为2.93/10万,无死亡。甲肝报告发病为非随机分布,存在空间自相关性(P=0.001)。局部自相关发现区域内存在"高-高"(分布于甘孜州和凉山州两个民族地区17个县)、"低-低"(分布于成都市、绵阳市等地区的25个县区)和"低-高"(分布于金川县、炉霍县等6个县)关联模式(P<0.05)。时空扫描结果显示,甲肝发病有3个高发聚集区域,最大的聚集区覆盖16个县,聚集时间为5~10月(LLR=433.74,RR=7.91,P<0.01);次级聚集区覆盖17个县,聚集时间为6~11月(LLR=113.39,RR=7.15,P<0.01);第三个聚集区覆盖6个县,聚集时间为3~6月(LLR=27.48,RR=2.5,P<0.01)。结论 2015四川省甲肝报告发病存在空间自相关性,时空扫描结果提示我省经济发达地区存在甲肝病毒感染发病和暴发的风险,建议加强疾病监测和数据挖掘利用;鼓励成年人接种甲肝疫苗,减少发病以及易感人群逐渐积累而导致甲肝疫情的暴发。
刘润友杨长虹李羚许军红蔺鸿杜飞
关键词:甲型病毒性肝炎地理信息系统
温江县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原因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 研究温江县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原因 ,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传染源调查 ,人、动物血清抗体测定 ,分析与发病率关系。结果 田间啮齿目食虫目动物总带菌率、黑线姬鼠带菌率均与发病率呈正相关 (r =0 76 49、P <0 0 0 0 5 ;r=0 782 2、P <0 0 0 0 5 ) ;黑线姬鼠构成、带菌率由第 1位降为 0。自然人群抗体阳性率与发病率呈负相关 (r =- 0 16 39、P >0 0 5 ) ;自然人群抗体滴度、患者和动物中分离钩体 ,3者血清群以黄疸出血群最高 (GMT倒数平均值 =2 1 74、5 9 19%、 87 81% )。结论 黑线姬鼠是温江县钩体病主要传染源 ,其构成和田间啮齿目食虫目动物总带菌率皆降为 0 ,是该病发病率大幅下降主要原因。
欧阳兵郭宗琪祝小平黄自英蔺鸿魏敏袁珩敖睿刘伦光张林刘骊生徐竹清庹晓金孟丽王志勇杨红钟明明蒋丽
关键词:自然疫源性疾病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
江油市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原因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江油市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病高发原因 ,为该地提供科学防治钩体病依据。方法 对钩体病传染源—田间小动物密度、构成 ,和猪、牛带菌状况调查 ;自然人群、牛血清抗体测定。结果 田间小动物 (啮齿目、食虫目 )平均密度 6 6 9% ;黑线姬鼠平均构成 80 2 4 % ,平均带菌率 16 2 4 %。自然人群抗体阳性率 2 0 0 0年为 19 88% ,2 0 0 1年为 10 14 %。结论 黑线姬鼠构成及其带菌率高 ,是主要传染源 ;自然人群抗体水平低 ;二者是江油市钩体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欧阳兵郭宗琪祝小平黄自英刘伦光刘骊生蔺鸿魏敏张林袁珩徐竹清黄开龙杨德均严志雄
关键词:自然疫源性疾病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