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爱锋

作品数:11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9篇取向硅钢
  • 9篇硅钢
  • 4篇生产工艺
  • 4篇冷轧
  • 3篇压下率
  • 3篇轧压
  • 3篇无取向
  • 3篇无取向硅钢
  • 3篇冷轧压下率
  • 3篇磁性能
  • 2篇再结晶
  • 2篇轧板
  • 2篇轧机
  • 2篇织构
  • 2篇生产工艺技术
  • 2篇热轧
  • 2篇热轧板
  • 2篇热轧过程
  • 2篇热轧机
  • 2篇终轧温度

机构

  • 9篇山西太钢不锈...
  • 2篇太原钢铁集团...

作者

  • 11篇董爱锋
  • 6篇张文康
  • 3篇苗晓
  • 3篇侯鹏飞
  • 2篇申毅
  • 2篇王贺利
  • 2篇王伟
  • 2篇林媛
  • 1篇光红兵
  • 1篇赵建伟
  • 1篇胡志强
  • 1篇申毅

传媒

  • 4篇特殊钢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山西冶金
  • 1篇第十届全国电...
  • 1篇高性能电工钢...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涂层机的氧化镁涂敷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涂层机的氧化镁涂敷装置,它包括上涂辊、下涂辊、左支辊、右支辊与钢带,钢带穿在上涂辊与下涂辊的间隙中,两侧分别架在左支辊与右支辊,其特征是:上涂辊的下表面低于左支辊和右支辊的上表面。本涂层机的氧化镁涂敷装...
胡志强张文康苗晓光红兵赵建伟侯鹏飞董爱锋 顾祥宇林媛
文献传递
一种提高取向硅钢终轧温度的装置及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取向硅钢终轧温度的装置及其方法。装置包括两根热轧机轨道,热轧机轨道上安装着钢模板与隔热板,钢模板沿着热轧机轨道安装在热轧机轨道上,钢模板的两侧向下折成侧板,两根热轧机轨道卡在两个侧板之间,在钢模板的两端...
王贺利董爱锋王伟
文献传递
取向硅钢生产工艺技术分析
介绍了世界上四种成熟的取向硅钢生产工艺的主要工艺参数,对这四种取向硅钢生产工艺技术进行分析对比,归纳总结各工艺的优缺点;并结合世界各大钢铁企业对取向硅钢生产工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情况,对目前取向硅钢相关理论研究、生产技术现...
董爱锋张文康
关键词:取向硅钢抑制剂二次再结晶
文献传递
成分及热处理工艺对无取向硅钢冲片铆接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通过调整Si、Al含量,正火和退火温度,研究了高效电机用无取向硅钢的组织和性能,分析了冲片铆接质量的改善途径。结果表明:提高Si、Al含量,降低正火及退火温度,可细化晶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无取向硅钢的力学性能,进而改善其铆接质量。同时,材料的磁感应强度会有所降低,铁损会有所增加,材料磁性能有所恶化。为了弥补由工艺参数调整导致的磁性能损失,可在材料冲片后进行保温处理,降低材料的应力损耗和磁滞损耗Ph。
张玉刚孙建宝林媛张文康董爱锋
关键词:无取向硅钢晶粒尺寸力学性能
一种提高取向硅钢终轧温度的装置及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取向硅钢终轧温度的装置及其方法。装置包括两根热轧机轨道,热轧机轨道上安装着钢模板与隔热板,钢模板沿着热轧机轨道安装在热轧机轨道上,钢模板的两侧向下折成侧板,两根热轧机轨道卡在两个侧板之间,在钢模板的两端...
王贺利董爱锋王伟
文献传递
成品厚度对无取向硅钢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研究了成品板厚度(0.35~0.65 mm)对0.003%C-2.40%Si-0.32%Al无取向硅钢织构演变、磁感和铁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板厚度的减薄,成品中对磁性不利的织构组分增加,有利织构组分减少,磁感降低。在化学成分和晶粒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影响铁损的主要因素是钢板厚度,钢板厚度从0.65 mm减薄至0.35 mm时,铁损显著降低。
董爱锋苗晓申毅张文康
关键词:无取向硅钢冷轧压下率织构磁性能
冷轧压下率对无取向硅钢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w(Si)=2.4%无取向硅钢织构演变,对磁感、铁损和铁损各向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成品中对磁性不利的织构组分增加,有利织构组分减少,磁感降低,铁损各向异性增加,但晶体织构对铁损没...
董爱锋苗晓申毅张文康
关键词:无取向硅钢冷轧压下率钢板厚度磁性能
文献传递
冷轧晶粒取向硅钢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根据国际上近年来冷轧晶粒取向硅钢生产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机理研究以及生产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
申毅张文康董爱锋侯鹏飞
关键词:取向硅钢生产工艺
普通取向硅钢板坯低温加热生产工艺及磁性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研究了以Cu2S+AlN为抑制剂采用低温板坯加热二次冷轧法和中间厚度完全脱碳的工艺生产0.30 mm厚普通取向硅钢(/%:0.03~0.05C、3.0~3.2Si、0.18~0.24Mn、0.005~0.012S、0.006~0.011N、0.012~0.024Als、0.4~0.55Cu)的工艺过程。研究表明:加热温度在1 220~1 300℃时,酸溶铝(Als)和氮(N)(/%)分别在0.01~0.022、0.007~0.011时,随着Als和N含量的增加,磁感升高,铁损降低,成品磁性能呈现逐步优化趋势,产品合格率高;二次冷轧压下率控制在55%~60%(即一次冷轧后厚度0.65~0.70 mm)可保证得到均匀的一次晶粒和适量的高斯晶核;脱碳退火温度、时间和板厚对脱碳影响较大,退火气氛和加湿水温影响较小;回复退火对磁性能影响不大。通过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1 290℃加热,1 160℃开轧,终轧温度930~960℃;二次冷轧压下率在55%~60%;中间退火温度840~850℃,加湿水温65℃,退火气氛20%H2+80%N2,退火时间根据冷轧板厚度不同而变化,8~9 min;回复退火工艺可略去。
董爱锋侯鹏飞张文康
关键词:取向硅钢化学成分磁性能
普通取向硅钢生产工艺和磁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研究了普通取向硅钢(/%:0.03~0.05C、3.0Si、0.065~0.080Mn、0.004~0.007P、0.018~0.025S、0.02Cu)2.20~2.30mm热轧板经二次冷轧和中间退火生产0.30mm板的工艺过程。重点分析了化学成分(C、Mn、S、P)、加热温度(1350~1400℃,1200~1320℃)、常化工艺、二次冷轧压下率(56%~62%)和二次再结晶温度(900~1000℃)对普通取向硅钢铁损P_(17)和磁感应强度B_8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成分,加热温度和二次再结晶温度对普通取向硅钢的磁性能影响较大,常化工艺和中间板厚对钢的磁性影响不显著;普通取向硅钢合适的主要成分的范围为(/%):0.03~0.05C、2.9~3.1Si、0.05~0.10Mn、0.015~0.03S,热轧加热温度~1380℃,终轧930~960℃,二次再结晶温度~950℃。
董爱锋张文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