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刚
- 作品数:15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一种组织取材刀柄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织取材刀柄,所述勾刀设置在刀柄本体的右端下方,且通过勾刀固定螺丝转动连接,所述测量尺设置在刀柄本体的左侧面上方,所述防滑垫安装在测量尺的下方,所述LED灯开关设置在防滑垫的左侧,所述固定螺纹设置在刀...
- 郭文佳董晓刚范利华丁伟叶建伟刘莲金磊王岩
- 文献传递
- 联合检测Survivin与Egr-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Survivin和Egr-1在食管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Survivin和Egr-1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2012年1月—2014年6月方便收集的80例食管鳞癌组织和2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Survivin和Egr-1的蛋白表达水平,统计分析Survivin和Egr-1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8.8%(55/80),高于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0%(1/20)(χ^2=26.39,P<0.05)。Egr-1在食管鳞癌中的低表达率为66.3%(53/80),高于正常组织中的15.0%(3/20)(χ^2=17.06,P<0.05)。Survivin蛋白在食管鳞癌中阳性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的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食管鳞癌患者TNM分期、肿瘤的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r-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阳性低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以及肿瘤浸润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食管鳞癌患者年龄、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食管鳞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48.9%,中位生存时间为53.1个月。结论Survivin和Egr-1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两者对判断食管鳞癌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Survivin和Egr-1有望作为食管鳞癌的治疗或者预后预测靶标。
- 董晓刚皮芹安外尔·约麦尔阿卜拉郭文佳
- 关键词:SURVIVINEGR-1食管鳞癌免疫组化
- CUEDC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的意义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检测含CUE结构域蛋白2(CUEDC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具有完整临床及预后资料的186例手术切除肝细胞癌组织的石蜡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UEDC2的表达,并结合肝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CUEDC2在85.5%(159/186)的肝癌组织中有表达,其中低表达为52.2%(97/186),高表达为47.8%(89/186);CUEDC2的表达状态与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肝癌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UEDC2高表达的患者术后总生存及无复发生存期较低表达者显著缩短;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UEDC2的表达状态、血清AFP和肿瘤数目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RFS)及总生存期(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UEDC2在多数肝癌组织中有表达,与肿瘤的生长、分化及预后有关;CUEDC2可以作为一个有价值的肝癌预后预测的新指标。
- 王伯庆薛峰丁伟唐建军康铁邦毛拉艾沙·买买提李海军唐津天董晓刚尹继炜依马木买买提江·阿布拉易超徐林佟庆张国庆
-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预后
- 肝胆胰外科16例非计划再次手术临床分析
- 2018年
- 目的分析肝胆胰手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预防措施以保证医疗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期间所有手术病例,查找出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率和构成比进行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行手术2 508例,非计划再次手术16例,发生率为0.64%。其中切口裂开6例(37.50%),术后出血6例(37.50%),消化道梗阻2例(12.50%),吻合口漏1例(6.25%),胆道损伤1例(6.25%);16例中死亡2例,治愈14例。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中出血量≥500ml和年龄≥60岁为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切口裂开和术后出血,术中出血量≥500ml和年龄≥60岁为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独立影响因素,加强术前风险评估、规范手术操作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 丁伟董晓刚王伯庆晏冬王喜艳
- 关键词:肝胆胰外科病因
- 循环miR-106a/b在胰腺导管腺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评估循环miR-106a/b的表达水平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纳入101例PDAC患者,同时纳入5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HCs)。采集受试者外周血样本,抽提血浆总RNA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miR-106a/b表达水平的检测。对PDAC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其总体生存期(OS)。结果相对于健康对照组,血浆miR-106a在PDA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同时,血浆miR-106b在PDA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同样升高(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iR-106a/b的诊断效能较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8,95%CI:0.612~0.803和0.728,95%CI:0.637~0.818。PDAC患者中循环miR-106a的表达量与病理分化(P=0.031)、肿瘤大小(P=0.045)以及淋巴结转移(P=0.007)呈正相关,与年龄、性别、神经侵犯、血管侵犯等无关;miR-106b表达量与肿瘤大小(P=0.028)呈正相关,与年龄、性别、病理分化、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血管侵犯等无关。通过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血浆miR-106a高水平的PDAC患者具有较差的OS(P=0.009),采用单元、多元Cox's风险比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iR-106a高表达是PDAC患者OS差的独立预测因素(P=0.030)。结论循环miR-106a/b表达水平可作为PDAC患者的诊断标志物,并且循环miR-106a高表达是PDA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
- 唐津天唐润娟王伯庆董晓刚佟庆易超杨欢丁伟
- 关键词:预后
- 复发性小肝癌再次手术与射频消融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总结复发性小肝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第1次手术后复发的小肝癌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再次手术组和射频消融组,比较两组术后3年生存及复发情况。结果再次手术组18例,均行肿瘤局部切除术,射频消融组17例,均行局部射频消融治疗。再次手术组3年无瘤存活率(66.1%,11/18)高于射频消融者(47.1%,8/17)(P<0.05),手术切除肿瘤局部复发率(22.2%,4/18)低于射频消融(35.6%,5/17)(P<0.05),直径<3cm的肿瘤,采用手术或射频消融治疗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cm肿瘤采用手术治疗者3年生存率高于射频消融治疗,复发率低于射频消融治疗(均P>0.05)。结论对复发性小肝癌瘤体小于3mm者应根据患者情况并充分考虑患者意愿进行治疗,对肿瘤为者则以手术为宜。
- 董晓刚卓越李海军丁伟
- 关键词:肝肿瘤复发再手术射频消融
-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估机制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探索被引量:10
- 2020年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实现我国医学教育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的重要举措。由于中西方医疗模式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外医学生培训模式难以全面复制,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和考核评估体系尤为重要。本研究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借鉴了国外培训经验,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考核基础上增加了医学人文素养和主观能动力考核评估的比重,建立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估机制。通过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估体系的建设,外科基地住培学员的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首次通过率和结业考核成绩逐年提高。探讨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估体系以期为国内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机制的建立提供参考。
- 唐津天王伯庆董晓刚张婕张黎峰佟庆
- 关键词:外科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
- p16、RASSF1A在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浆中异常甲基化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浆中p16及RASSF1A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及其在HCC早期无创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60例HCC患者肿瘤组织、癌旁组织、血浆及60例正常肝脏患者肝组织及血浆中p16、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60例HCC患者血浆、肿瘤组织及癌旁中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68.3%(41/60)、63.3%(38/60)和41.7%(25/60);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73.3%(44/60)、70.0%(42/60)和36.7%(22/60);60例正常肝脏患者肝组织及血浆p16、RASSF1A未检测到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HCC患者外周血浆和癌组织中p16、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率与患者年龄、性别、AFP、有无肝炎病毒感染(HBV)、有无肝硬化、Child分级、肿瘤个数、包膜完整与否、有无癌栓、是否复发、病理分级、肿瘤分期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 HCC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浆DNA中可检测到RASSF1A基因和p16基因的甲基化,外周血p16基因和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检测对肝癌筛查有重要意义,可能成为HCC新的肿瘤分子标记物。
- 董晓刚郭文佳丁伟
- 关键词: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血浆
- 通过scRNA-seq和批量RNA-seq的综合分析建立基于CAF特征的HCC预后预测模型
- 2024年
- 目的 以整合批量RNA-seq数据和单细胞RNA-seq数据挖掘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的特征标记以及探索CAF特征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数据库获得HCC scRNA-seq数据,用Seurat, Monocle 2软件包分析scRNA-seq数据确定了细胞簇以及分化轨迹,还对所有细胞簇特异性表达的标记基因集进行了富集分析。然后整合RNA-seq基因表达和相应的临床信息数据,鉴定CAF特征,并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回归分析,筛选预后相关CAF特征基因、构建预后模型,划定风险组,建立列线图验证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通过对scRNA-seq和RNA-seq数据的整合分析,确定了HCC中的7个细胞簇,并鉴定出了15个预后相关CAF基因。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TTK、EZH2、EME1、SLC7A11、DNAJC6、PNCK、TERB2、S100A8和PTPRD-AS1作为CAF特征基因。基于这些基因构建并验证预后特征,根据特征风险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低风险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高风险组,此外ROC曲线和列线图表明风险评分模型可以更好地评估肝癌患者的预后。结论 我们通过scRNA-seq分析技术试图探索HCC中的CAF特征,并建立基于CAF的风险特征来预测HCC患者的预后,该特征有助于对HCC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 安外尔·约麦尔阿卜拉孙莉莉刘富中迪丽娜尔·叶尔夏提翟晓艺郭文佳董晓刚
- 基于MOOC模式的混合型教学课程改革实践——以《实验诊断学》课程为例被引量:1
- 2017年
- MOOC的大量涌现,为混合型学习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实验诊断学》课程为例,讨论如何利用MOOC和现有网络教学资源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技术平台,构建基于混合型学习理念的新型的教学模式。研究表明,MOOC模式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优化了传统教学中的考核与评价方式,促进教师和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提升教学效果,极大地推动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
- 郭文佳董晓刚黄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