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柱明
- 作品数:26 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2B亚型反义寡核苷酸鞘内注射对骨癌痛模型大鼠痛行为的改善作用
- 2010年
- 目的:在大鼠骨癌痛模型上观察鞘内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反义寡核苷酸的镇痛效果。方法:将含2×105个SHZ-88大鼠乳腺癌细胞注射到SD大鼠左侧股骨远端骨髓腔,制作骨癌痛模型(T组)。同时设假手术组(S组,n=8)。所有大鼠均于接种前1d,接种后第3、5、7、10、14天检测痛行为学指标。骨癌痛模型制作成功的T组大鼠在接种后第14天,进一步分为鞘内注射反义寡核苷酸(TA组)、正义寡核苷酸(TS组)、生理盐水(TN组),分别鞘内注射相应剂寡核苷酸和溶媒,鞘内注射后第1、3、5天再进行行为学检测。并在最后一次行为学测定后将大鼠处死,取其L4~6脊髓组织,检测术侧的NR2BmRNA。结果:与S组和术前基础值相比,造模后第7天,T组大鼠自由行走痛行为评分显著增高(P<0.05),机械痛缩足阈值(PWT)显著降低(P<0.05);在鞘内给药后第3、5天,TA组大鼠自由行走痛行为评分显著降低(P<0.05),PWT增高(P<0.05);而TS组和TN组在鞘内注射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TA、TS组及TN组L4~6脊髓组织的NR2BmRNA表达均高于S组(P<0.05,P<0.01);鞘内注射后5d,TA组L4~6脊髓组织的NR2BmRNA表达低于TS组和TN组降低(P<0.01)。结论:鞘内注射NR2B反义寡核苷酸能下调脊髓NR2BmRNA表达,有效改善骨癌痛大鼠的痛行为学反应。
- 花柱明林世清孙怡李真
- 关键词:反义寡核苷酸骨癌痛
- 硬膜外罗哌卡因对全凭静脉麻醉异丙酚用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新型局麻药罗哌卡因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对靶控输注异丙酚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I~II级胸腹部手术病人 4 0例 ,30岁以上成人 ,体重超过 4 5kg ,无心、肺、肝、肾及代谢性和神经系统疾病。随机分成两组 ,硬外罗哌卡因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组 (罗哌卡因组 ) ,和单纯全凭静脉麻醉组 (单纯全麻组 ) ,每组 2 0例。所有病人在全麻诱导前于T7~T10 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 ,罗哌卡因组经导管注入 0 .75 %罗哌卡因 5ml,单纯全麻组注入生理盐水 5ml。 5min后全麻诱导 ,顺序静脉注射芬太尼 3μg/kg,异丙酚血浆目标浓度 4 μg/ml。病人意识消失后 ,静注维库溴铵 0 .1mg/kg,然后把异丙酚血浆目标浓度降为3.3μg/ml维持麻醉。 2min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潮气量 10ml/kg。术中每 4 5min追加芬太尼 2 μg/kg ,罗哌卡因组每 90min追加 0 .75 %罗哌卡因 3ml,适时追加维库溴铵 0 .0 5mg/kg,满足肌松需要。术中增加或减小异丙酚血浆目标浓度 ,每次 0 .1μg/ml,使BIS值维持在 5 0± 5范围内。记录入室后 (基础值 )和术中血液动力学、BIS和HRV。结果 :单纯全麻组中有 1例行肺癌根治术 ,术中广泛渗血 ,从组中剔除。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种类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罗哌卡因组的芬太尼用量 <单纯全麻组(P <0 .
- 何威赵国栋季文进花柱明李真
-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罗哌卡因异丙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
- 地氟醚与七氟醚氯用于老年人全麻后苏醒情况比较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比较地氟醚与七氟醚用于老年人全麻后的苏醒情况。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89岁,均接受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随机分为两组:D组为地氟醚组(30例),气管插管后以5%地氟醚维持麻醉;S组为七氟醚组(30例),气管插管后以5%地氟醚维持麻醉。持续泵注雷米芬太尼0.05~0.2mg/(kg·h)、间断推注维库溴铵2mg/次维持麻醉平稳。停用吸入麻醉药始,记录患者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应答名字时间、应答生日时间以及麻醉恢复室的停留时间;记录停药1,2,3,4min的FA,计算其与停药即时吸入麻醉药呼气末浓度(FA0)的比值;记录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停药后,D组患者的FA/FA0 1,2,3,4min时均明显小于S组(P〈0.05)。D组患者停药后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应答名字时间、应答生日时间均小于S组(P〈0.05)。在麻醉恢复室时间内停留的时间相近(P〉0.05)。两组患者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老年人全麻时应用地氟醚的短期恢复时间明显小于七氟醚。
- 花柱明林世清
- 关键词:地氟醚七氟醚老年人
- 中心静脉压监测下硝酸甘油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硝酸甘油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感染性休克预后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6年6月于医院手术麻醉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127例,根据是否在术中监测中心静脉压将患者分为监测组62例和对照组65例。统计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比较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基本治疗情况和术后10d后的并发症,根据术中使用硝酸甘油的剂量将患者分为高剂量和低剂量患者,比较高剂量和低剂量患者术后10d的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监测组患者感染9例,共培养出1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株、革兰阴性菌6株;对照组患者感染21例,共培养出2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2株、革兰阴性菌13株;监测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χ2=5.523,P=0.019);两组感染病原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889);监测组患者使用硝酸甘油的剂量高于对照组患者,监测组患者的呼吸维持时间、住院时间、死亡例数、感染和心律失常例数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高剂量患者发生感染率、心律失常、ICU时间、呼吸支持时间、住院时间少于低剂量患者(P<0.05)。结论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给予适量的硝酸甘油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 花柱明李文成肖新扬
- 关键词:中心静脉压硝酸甘油感染性休克预后
- 胸腔手术中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的临床处理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胸腔手术麻醉中机械通气时发生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auto PEEP)的原因、诊断及其处理。方法 :对近期 5例胸腔手术中发生auto PEEP患者临床资料及麻醉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胸腔手术麻醉中 ,患者既往呼吸系统病变 ,双腔气管导管插管 ,手术中的体位 ,麻醉过浅及肌松药物不足等是auto PEEP的易患因素。当发生auto PEEP时 ,可出现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下降 ,BP降低 ,呼吸道阻力增高等表现。术中应用流量 -容量环的监测可以及早发现 ,当其发生时应用肌松药物及加深麻醉可获得较好效果。结论 :胸腔手术中auto PEEP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手术中应加强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参数及SpO2
- 花柱明林派冲崔建修
- 关键词:麻醉肌松弛药内源性呼气末正压胸部外科手术
- 异丙酚配伍氯胺酮麻醉用于结肠镜检查
- 2002年
- 目前静脉麻醉用于结肠镜检查,多采用异丙酚麻醉,为了观察结肠镜检查中应用异丙酚配伍氯胺酮静脉麻醉的效果,本组对50例行结肠镜检查患者中应用异丙酚配伍氯胺酮进行静脉麻醉,并与49例异丙酚小剂量分次静脉注射进行静脉麻醉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王越洪花柱明赵国栋
- 关键词:异丙酚结肠镜检查氯胺酮麻醉脉搏血氧饱和度异丙酚麻醉
- 艾司洛尔在预防全麻气管插管致心血管反应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观察麻醉气管插管前分别应用 3种不同剂量的艾司洛尔对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病人 60例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5人。A组 :注射生理盐水 10mL(对照组 ) ;B组 :静脉注射艾司洛尔 0 5mg/kg ;C组 :静脉注射艾司洛尔 1mg/kg ;D组 :静脉注射艾司洛尔 2mg/kg ,观察4组病人麻醉诱导和各插管后不同时间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不良反应。结果 :诱导后及插管后A组病人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另外 3组 (P <0 0 5 ) ,B组病人心率、血压快于C、D组 (P <0 0 5 ) ,C、D组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 :D组发生率高于B、C组。结论 :单次静脉注射 1mg/kg的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安全有效 。
- 孙强崔建修李真花柱明
- 关键词:艾司洛尔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心肌缺血
- 120例高龄急腹症患者手术的麻醉处理
- 2002年
- 目的 通过120例高龄急腹症患者手术麻醉情况回顾性分析,探讨减少高龄急腹症患者手术麻醉诱导时循环波动原因。 结高龄急腹症患者手术麻醉方法及围术期管理。方法70岁以上高龄急腹症患者手术麻醉包括:连续硬膜外麻醉、硬-脊联合麻醉、静脉复合麻、全麻+硬膜外麻醉。结果 手术时间 30~435min,平均(118±29)min。术中低血压发生率61.2%,心律紊乱13例(9.2%),心跳骤停4例(1.7%),均与手术探查有关,术后死亡4例(3.3%),与麻醉无关。结论 随着麻醉操作和监测技术的不断提高,高龄急腹症患者手术的麻醉将在符合手术要求的前提下,要求麻醉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并且维持循环平稳、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尽可能做好术前准备,熟练的麻醉管理,将会降低手术麻醉的风险和术中、术后死亡的例数。
- 李真花柱明林派冲
- 关键词:高龄急腹症麻醉
- 异氟醚伍用艾司洛尔、硝酸甘油在鼻窦内窥镜手术中降压效果观察
- 2005年
- 目的:对比观察异氟醚伍用艾司洛尔、硝酸甘油在鼻窦内窥镜手术中降压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和硝酸甘油组,观察比较两组降压期间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变化。结果:艾司洛尔组降压效果良好,降压期间无心动过速现象,心电图无明显STT的改变;硝酸甘油组降压效果良好,但出现明显反射性心动过速,部分患者心电图出现ST-T的改变。结论:异氟醚伍用艾司洛尔在鼻窦内窥镜手术中降压效果好、作用快,恢复迅速,且可防止手术中心率增快,可控性好。
- 花柱明李真孙强
- 关键词:艾司洛尔硝酸甘油异氟醚降压鼻窦内窥镜手术
- 吗啡浓度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 1998年
- 以吗啡浓度作为设置依据,对60例病人进行术后硬膜外吗啡自控镇痛的临床效应观察。结果表明:吗啡用量I组为(460±048)mg,Ⅱ组为(452±08)mg,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视觉模拟评分(VAS)Ⅰ组为11±05,Ⅱ组为24±08,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CA按压总次数Ⅰ组为(26±32)次,实进次数(196±213)次;Ⅱ组为(85±1063)次,实进数次(653±624)次,总次数/实进次数比值(D总/D实)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恶心Ⅰ组2例(67%);Ⅱ组3例(10%)。提示Ⅰ组吗啡配伍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Ⅱ组,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 赵国栋黄玫洁马薇涛魏迨桂花柱明
- 关键词:吗啡硬膜外镇痛镇痛麻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