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祖庆

作品数:60 被引量:255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5篇麦长管蚜
  • 12篇小麦
  • 7篇生物学
  • 6篇小麦品种
  • 6篇胁迫
  • 6篇UV-B辐射
  • 5篇色型
  • 5篇生命表
  • 5篇生物学参数
  • 5篇体色
  • 5篇取食
  • 5篇种群
  • 5篇缢管蚜
  • 5篇共生菌
  • 5篇禾谷
  • 4篇生物型
  • 4篇体色生物型
  • 4篇取食行为
  • 4篇抗性
  • 4篇昆虫

机构

  • 59篇西北农林科技...
  • 12篇杨凌职业技术...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宝鸡市农业科...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陕西省生物农...

作者

  • 59篇胡祖庆
  • 37篇赵惠燕
  • 29篇胡想顺
  • 12篇亢菊侠
  • 12篇李东鸿
  • 8篇张宇红
  • 7篇张改生
  • 7篇罗晨
  • 5篇杨杰
  • 3篇高欢欢
  • 3篇黄敏
  • 3篇赫娟
  • 3篇周冬
  • 3篇杜一民
  • 2篇刘小凤
  • 2篇罗坤
  • 2篇王春平
  • 2篇张琦
  • 2篇杨梅
  • 2篇时卫东

传媒

  • 9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生态学报
  • 6篇昆虫学报
  • 3篇植物保护学报
  • 3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植物保护
  • 2篇杨凌职业技术...
  • 2篇现代园艺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科技信息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麦长管蚜在3个小麦品种上取食行为的EPG比较被引量:22
2008年
【目的】研究不同抗性水平的小麦品种苗期对麦长管蚜的抗蚜机制。【方法】用EPG技术对麦长管蚜在3个小麦品种苗期的取食行为进行检测。【结果】麦长管蚜在品种Ww2730上口针开始接触叶面时间显著晚于小偃22和Batis,第1次持续刺探前的刺探次数显著多于小偃22和Batis,开始刺入叶面后第1次刺探的持续时间极显著短于小偃22和Batis;在Ww2730和小偃22上的PdⅡ-1的平均时间显著长于Batis;Ww2730上C波阶段2个Pd波间的间隔平均时间显著大于另外2个品种;在Ww2730木质部取食(G波)的次数和时间显著大于其它2个品种;Batis上的点G波的次数极显著地高于Ww2730,而平均持续时间极显著短于小偃22和Ww2730;在Batis和小偃22上E1波的总时间,E1波的最大值、跟随E2波的E1波的平均时间均显著大于Ww2730;3个品种间第1次E1波持续的时间差异不显著,但Ww2730和小偃22上其它E1波持续的时间极显著少于Batis;3个品种上其它波形参数,包括F波的次数和总时间、E2波的次数和总时间没有差异。【结论】Ww2730抗麦长管蚜机制可能在于表皮有取食抑制因子,叶肉细胞壁较厚,韧皮部存在次生物质和(或)营养不平衡。小偃22苗期的抗蚜机制为叶肉部细胞壁较厚,细胞密度大。麦长管蚜适应Ww2730抗性的策略可能是在第2次取食时采取了减少在有毒次生物中的暴露时间。
胡想顺赵惠燕胡祖庆李东鸿张宇红
关键词:小麦麦长管蚜EPG取食行为
高压静电胁迫对麦长管蚜种群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探究高压静电场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de的影响。采用特定年龄生命表的方法,设置2、4、6 k V/cm辐射强度处理小麦种子和出生24h内的1龄若蚜。统计连续20代电场胁迫后麦长管蚜生命表种群参数、繁殖参数以及存活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经高压静电场处理后麦长管蚜的内禀增长率(r)在2 k V/cm和4 k V/cm强度时受影响显著(P<0.05),但两者表现的世代不同,2 k V/cm和4 k V/cm的最低值分别出现在第20代和第10代。(2)麦长管蚜的净增值率(R0)、平均世代周期(T)、繁殖力(F)、成虫寿命和产仔天数等参数均呈现前期受高压静电场影响各处理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世代的增加高压静电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麦长管蚜的特定年龄阶段存活率曲线受世代和高压静电场强度的影响显著。研究结论: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受世代和高压静电场强度的双重影响,且两者具有交互效应。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模拟自然条件下(同时对植物和昆虫进行高压静电场辐射处理)高压静电场对麦长管蚜的影响,为蚜虫生态遗传进化和生态控蚜提供理论依据。
李广雨高瑞赫娟曹祝胡祖庆胡想顺赵惠燕
关键词:麦长管蚜高压静电场生命表种群参数繁殖参数
农药胁迫对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农药胁迫对不同体色型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蚜虫生态遗传与进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剂量氧化乐果、吡虫啉农药胁迫下,于人工气候箱中饲养2种不同体色型(红色型和绿色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初生若蚜,分别测定各处理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体质量差、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种群平均世代周期、净增殖率及内禀增长率等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随着氧化乐果和吡虫啉施用剂量的增加,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种群平均世代周期均增加,且绿色型麦长管蚜增加幅度比红色型大;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均减少,且绿色型麦长管蚜减小幅度比红色型大。【结论】农药胁迫对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延缓作用,对其繁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绿色型麦长管蚜比红色型更敏感。
亢菊侠惠凯凯胡祖庆
关键词:农药胁迫麦长管蚜体色生物型生长发育繁殖
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重建及主要类群的生态位被引量:8
2011年
为研究猕猴桃节肢动物群落重建过程和主要类群生态位移,调查野生猕猴桃和人工栽植不同树龄(3、9、14a)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测定群落特征指标和主要类群的时空生态位。结果表明,群落包含3纲15目74科,约90种。不同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的主要类群不同,各类群占群落总数的比例差异显著,野生猕猴桃节肢动物群落中各类群分布较均匀,栽植园群落中害虫比例较大。野生猕猴桃和栽植猕猴桃园之间,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度差异均极显著,群落稳定性表现为野生>9a>14a>3a。各类群的时空二维生态位也会随着栽植时间增长发生变化:蜘蛛和蝇类的生态位在不同树龄的猕猴桃园中都保持在较高水平;人工栽植初期,山楂叶螨和叶蝉占据的时空生态位较宽,成为优势类群,小薪甲与山楂叶螨生态位重叠较大,竞争激烈;随后,小薪甲和瘿蚊的时空二维生态位逐渐增大,到14a猕猴桃园中已经取代了山楂叶螨和叶蝉,成为主要害虫。总之,人工干扰的节肢动物群落重建是一个次级演替过程,与自然生态系统群落明显不同。
杜超赵惠燕高欢欢李建峰罗坤胡祖庆胡想顺
关键词:猕猴桃节肢动物群落重建生态位
麦二叉蚜在10个小麦品种(系)室内苗期生物学反应及抗性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为了评价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二叉蚜的抗性,应用每株麦苗上接1头蚜虫的方法,在温室内用5个指标(发育历期DD、成虫与幼虫的体重差WD、成虫在与发育历期相等时间内的产子数F、相对日均体重增长量MRGR和成虫在与发育历期相等时间内的日均产仔数Rm)测定了10个小麦品种对麦二叉蚜的抗性,并以此为基础用多元方差分析法、多目标综合判别法和聚类分析法评价了这10个小麦品种(系)对麦二叉蚜的抗性,结果表明,Amigo最不适于麦二叉蚜在其上取食,抗性最好,Batis抗性较好,其他品种抗性较弱。
胡想顺赵惠燕胡祖庆李东鸿张宇红
关键词:小麦麦二叉蚜生物学参数抗蚜性
在Excel表中进行多元方差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应用函数编辑器和简单的复制、粘贴功能即可在Excel表中实现较为复杂的多元方差分析,可用到的命令有求和命令“SUM”,计数器命令“COUNT”,求平均值命令“AVERAGE”,对应数据相乘的积的求和命令“SUMPRODUCT”,矩阵相乘命令“MMULT”以及求解矩阵的行列式的值的命令“MDETERM”。并给出了一个在Excel表中进行双因素不等重复处理的多元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例子。
胡想顺刘小凤赵惠燕李东鸿胡祖庆
关键词:MICROSOFTEXCEL生物统计
禾谷缢管蚜RpGST1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2014年
为揭示禾谷缢管蚜耐药性的分子机理,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禾谷缢管蚜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的c DNA序列,命名为Rp GST1(Gen Bank登录号KP192850),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32-Rp GST1,对Rp GST1基因进行原核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禾谷缢管蚜Rp GST1基因的编码区长651 bp,编码216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24.06 k D,理论等电点为6.20;Rp GST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出一个分子量约为45 k D的融合蛋白,与预测的融合蛋白分子量大小一致。通过克隆Rp GST1基因的c DNA序列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表明构建了GST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
罗晨于永昂左亚运张改生赵惠燕胡祖庆
关键词:禾谷缢管蚜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克隆原核表达
胞内共生菌对不同体色型麦长管蚜影响的研究
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属同翅目Homoptera,蚜科 Aphididae,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在我国,麦长管蚜是禾谷类作物上的重要害虫,并能传播大麦黄矮病毒病(BYDV)。麦长管蚜...
胡祖庆
关键词:内共生菌麦长管蚜体色生物型共生细菌发育历期
文献传递
新疆额尔齐斯河下游斑布蚋生活史及季节消长规律研究
2017年
为明确新疆额尔齐斯河下游克孜勒乌英克地区斑布蚋Simulium maculatum的生活史、季节性种群消长规律等生态学基础信息,为探索其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于2013年在额尔齐斯河下游克孜勒乌英克地区,对斑布蚋进行定期观察,记录其孳生地中幼虫的生长发育进度及3种不同生境成虫的虫口密度。斑布蚋在克孜勒乌英克地区一年发生2代。6月上旬至8月上旬为第一代成虫发生期,6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第二代成虫发生期。9月上旬气温大幅度下降,幼虫开始越冬。斑布蚋以幼虫附着于河渠中杂草及漂浮物背面越冬。成虫发生量大且集中在7月份,其后各世代重叠明显。7月份是斑布蚋成虫的活动高峰期,虽在不同生境中密度有所差别,但消长规律与高峰时间相似,危害均十分严重。
王春芳胡祖庆张树田张经常刘琰军周文斌宋光超黄敏
关键词:生活史季节消长规律
XZ系列杂种小麦对麦长管蚜抗性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8
2002年
对 XZ系列杂种小麦及其亲本分别进行了抗生性、耐害性和不选择性测定。在控制条件下 ,蚜虫生殖生命表测定结果表明 ,XZ13母本的抗生性比对照品种弱 ;杂种小麦的抗生性低于其父母本 ,表明杂种小麦在抗生性上无明显的杂种优势 ;控制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耐害性测定结果表明 ,无蚜害处理、有蚜害处理与未处理三者间差异显著 ;杂种小麦 XZ1的耐害性明显大于 XZ13,两者也明显大于其他品种。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 ,蚜虫对杂种小麦具有极强的喜好性 ,选择性极强 ;杂种小麦对蚜虫的抗生性虽较弱 ,但耐害性极强 ,从而以强耐害性获得高产。若在育种中加强抗生性指标和不选择性指标的选择 ,杂种小麦的产量可能还会上一个台阶。
赵惠燕李东鸿张改生张莉胡祖庆胡想顺韩春霞
关键词:杂种小麦麦长管蚜抗生性耐害性抗性机制抗虫育种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