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烨

作品数:21 被引量:14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川西坳陷
  • 7篇盆地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6篇雷口坡组
  • 5篇须家河组
  • 5篇源岩
  • 5篇烃源
  • 5篇烃源岩
  • 5篇气田
  • 5篇成藏
  • 4篇四川盆地
  • 4篇新场气田
  • 4篇成藏条件
  • 3篇大邑构造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侏罗系
  • 3篇化学特征
  • 3篇发育
  • 2篇印支期

机构

  • 18篇中国石化石油...
  • 6篇中国石化
  • 4篇常州工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21篇胡烨
  • 17篇陈迎宾
  • 17篇王彦青
  • 9篇吴小奇
  • 8篇曾华盛
  • 4篇刘光祥
  • 4篇王萍
  • 3篇黎华继
  • 2篇宋晓波
  • 2篇罗开平
  • 2篇李浩
  • 2篇翟怡
  • 2篇赵国伟
  • 1篇蒋小琼
  • 1篇刘全有
  • 1篇陆永德
  • 1篇陆建林
  • 1篇吕剑虹
  • 1篇曹清古
  • 1篇刘文汇

传媒

  • 6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特种油气藏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科技风
  • 1篇地球科学
  • 1篇“全球构造、...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印支早期古隆起发育特征及控油气作用被引量:8
2018年
盆地中古隆起对早期油气聚集成藏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及钻探资料,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印支期古隆起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印支期川西地区不仅发育了孝泉—新场—丰谷近东西向古隆起的雏形,在龙门山前和川西坳陷内部还发育北东走向的"串珠"状古隆起;地震属性揭示,印支期古隆起对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裂缝的展布以及岩溶储层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综合考虑储层展布特征、古隆起与储层叠合程度、烃源条件与油气运移通道匹配关系等认为,除了大型构造隆起带和斜坡带,川西凹陷印支早期古隆起区也可能是油气有利勘探区带。
胡烨袁晓宇王彦青刘光祥宋晓波
关键词:控油作用古隆起印支期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五段流体赋存状态被引量:5
2017年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气藏试采均表现出气水同产,天然气究竟是以水溶气还是游离气为主尚无定论。为此,对该区须五段地层水开展了不同温压条件下的甲烷溶解度实验,并与1 mol/kg NaCl溶液中甲烷的溶解度进行对比,并结合现今产出流体气水比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明确了须五段中流体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在现今平均埋深和历史最大埋深状态下,新场须五段地层水中甲烷的溶解度分别为2.260 m^3/m^3和3.194 m^3/m^3。受白垩纪末以来地层抬升影响,新场须五段水溶气脱溶主要是地层抬升减压降温脱溶。在不同埋深状态下,游离气和地层水在孔隙中所占体积比例分别普遍低于和高于50%,白垩纪末以来地层温压降低使得须五段中游离气体积发生膨胀,所占体积比例略有增大,而地层水被驱替排出,所占体积比例有所降低。地层温压降低导致部分水溶气脱溶出来,在总的天然气中游离气所占比例增大而水溶气所占比例降低,须五段天然气以游离气为主,水溶气所占比例不足5%。在地层抬升过程中,新场须五段有约29.3%的水溶气脱溶成为游离气,地层水共脱溶出了约1.8×10~9m^3的天然气。
吴小奇罗开平王萍陈迎宾王彦青胡烨黎华继
关键词:地层水新场气田川西坳陷
川西坳陷中段雷口坡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川西坳陷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勘探阵地之一,近年来的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海相层系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尽管早在1972年就在坳陷北部发现了中坝雷三段(T2l3)气藏(Zhu et al.,2011),但...
吴小奇陈迎宾刘光祥曾华盛王彦青胡烨刘文汇
松南长岭断陷沙河子组烃源岩发育特征与成藏启示被引量:7
2020年
烃源岩形成时期的古构造和古沉积环境共同控制了烃源岩的宏观分布。基于"原型控源"这一思想,利用元素化学对长岭断陷主力烃源岩,即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烃源岩,形成古环境进行了恢复,结合古构造恢复,明确了沙河子组残留烃源岩的分布特征。长岭断陷沙河子组沉积时期总体表现为较大的古水深、潮湿—半潮湿气候、淡水相、厌氧—贫氧环境,这为沙河子组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沉积条件;该时期盆地由2个较统一的断陷构成,整体为广湖,烃源岩广泛发育,受后期多次反转作用影响,沙河子组发生掀斜并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沙河子组残留烃源岩出现在现今斜坡带;这为斜坡带和盆缘超剥带油气成藏提供了新的思路,即龙凤山—东岭斜坡、查干花东斜坡和伏龙泉西斜坡富有机质烃源岩发育,油气成藏"近水楼台",为油气勘探有利区。此外,盆缘超剥带具备了油气成藏条件,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李浩胡烨王保华陆建林王苗吕剑虹
关键词:烃源岩古环境沙河子组长岭断陷松辽盆地
大邑构造须家河组气藏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20
2013年
大邑构造须家河组气藏为裂缝性气藏,裂缝发育程度是天然气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通过对14口钻井岩心、测井资料分析统计,结合构造、沉积相分析及古构造应力场模拟认为,大邑构造须家河组气藏发育构造缝、层理缝及异常高压泄压缝3种成因类型裂缝。构造缝和层理缝有效性相对较好,但其总体具数量少、延伸短、宽度窄、充填程度相对较高、非均质性较强的发育特征。地层所受应力小、变形弱是构造缝发育程度相对较差的根本原因。喜马拉雅期派生羽状断裂控制了构造缝的形成和展布;发育于三角洲平原、前缘分流河道的平行层理、斜层理是层理缝形成的主要层理构造。裂缝成因类型、充填特征、后期溶蚀作用及现今地应力场共同控制了裂缝的有效性。
陈迎宾郑冰袁东山胡烨王彦青
关键词:主控因素气藏须家河组大邑构造
川西坳陷回龙构造雷口坡组天然气成藏条件被引量:8
2018年
以区域地质研究为基础,通过三维地震解释并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综合分析了川西坳陷回龙构造雷口坡组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其勘探潜力。结果表明,回龙地区海相烃源岩发育,纵向上沟通雷口坡组和下伏二叠系海相层系的烃源断裂及横向上雷口坡组顶部不整合面可作为油气的良好运移疏导体系,天然气成藏具有"双源供烃"的良好气源条件,且雷口坡组优质储层发育,并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回龙构造圈闭类型好、断鼻圈闭面积大,且雷口坡组顶面岩溶缝洞发育区域与高部位相叠合。该区的研究及突破对于扩大川西整个雷口坡组的勘探范围和勘探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是下一步部署风险探井的有利目标区域。
胡烨陈迎宾王彦青袁晓宇
关键词:成藏条件地球化学雷口坡组川西坳陷
川西雷口坡组储层发育的构造沉积背景
川西地区以川科1井和彭州1井为代表的多口探井在雷口坡组顶部获得重大油气发现,表明了该区雷口坡组的勘探潜力,因而雷口坡组的储层成因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雷口坡组储层主要发育在雷四上亚段,岩性以残余砂屑粉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
袁晓宇刘光祥陈迎宾吴小奇王彦青胡烨
关键词:古地貌储层雷口坡组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成都大气田致密砂岩气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9
2021年
川西坳陷是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的重要探区之一,该区陆相致密砂岩气勘探近年来取得重要突破,发现了以上侏罗统致密砂岩为主力储层的成都大气田,但对其天然气来源及与邻区天然气特征差异的认识缺乏地球化学证据。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成都大气田侏罗系致密砂岩气干燥系数(C_(1)/C_(1-5))介于0.939~0.982之间,δ^(13)C_(1)、δ^(13)C_(2)和δD_(1)值分别介于-33.7‰~-30.7‰之间、-25.4‰~-22.3‰之间和-162‰~-153‰之间,烷烃气碳、氢同位素系列均表现出正序特征。碳氢同位素组成揭示了侏罗系致密气为典型煤成气。根据煤成气二阶段分馏模式计算所得RO值与成都气田须家河组五段烃源岩实测RO值一致,反映了侏罗系致密砂岩气主体来自须五段烃源岩。研究区下侏罗统白田坝组基本不发育有效烃源岩,对侏罗系气藏没有显著贡献。受气源及成藏过程的差异影响,川西坳陷不同气田侏罗系天然气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
吴小奇吴小奇陈迎宾王彦青曾华盛蒋小琼
关键词: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地球化学特征热成熟度
蒸发环境烃源岩生烃能力探讨——以川西坳陷雷口坡组为例被引量:18
2018年
近年来,雷口坡组勘探屡屡突破,已成为川西坳陷海相天然气勘探的热点层系,搞清雷口坡组烃源岩的生烃能力,对后续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古盐度的定量化指标和高伽马蜡烷特征反映了雷口坡组沉积期发育高盐度、水体分层的咸化蒸发环境,Ba质量分数高、δ13C正偏移特征反映沉积环境具备较高的生物生产力,可以形成优质烃源岩;咸化蒸发环境有利于烃源岩有机质的保存和转化。川西地区雷口坡组烃源岩TOC整体较低,但含膏碳酸盐岩样品TOC相对较高,蒸发台地相发育较多的膏云坪和含膏潟湖,膏岩与碳酸盐岩交互沉积,是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有利沉积相带及岩性组合。
王彦青陈迎宾胡烨曾华盛吴小奇
关键词:有机质烃源岩雷口坡组
川西坳陷印支期古隆起成因初探被引量:3
2020年
油气勘探实践表明,盆地中的古隆起对油气田的形成与分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钻探成果和地震资料,对川西坳陷印支期古隆起的成因开展了研究。分析表明:印支早期不仅在川西坳陷内部和龙门山前发育了北东走向的古隆起,而且在川西坳陷内部还发育了东西走向的古隆起。初步认为印支期古特提斯洋关闭是川西印支期古隆起发育的动力来源,川西坳陷内部北东向古隆起的形成与江南—雪峰山南东-北西向的逆冲推覆挤压作用有关,东西向古隆起的形成与扬子板块同华北板块沿勉略缝合带南北向的强烈碰撞挤压有关。
袁晓宇胡烨刘光祥陈迎宾王彦青吴小奇
关键词:古隆起印支期川西坳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