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焱
- 作品数:91 被引量:1,008H指数:16
-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包气带土壤水-气-热数据采集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包气带土壤水‑气‑热数据采集系统,涉及土壤勘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沿垂直方向依次设置在包气带土壤内的若干传感器组;若干组传感器组均连接一处理器,处理器连接一云数据平台和数据查询终端、还包括一挖...
- 贺军奇刘秀花贺屹胡安焱郑策高万德陈云飞
- 文献传递
- 新疆水土流失的特点及水土保持对策被引量:6
- 2005年
- 针对新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研究了新疆水土流失的特点,分析了新疆水土流失的成因,阐述了新疆水土流失的类型,并根据新疆水土流失的现状,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可为新疆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 胡安焱吴文玲邓建伟
- 关键词:水土流失
- 喀尔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经济评价研究
- 2006年
- 简介喀尔赛水库及喀尔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概况,对该工程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该工程的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3.41%,大于社会贴现率12%,所以该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6.51%,财务净现值为38万元,投资回收期为12.96 a,满足行业基本要求。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工程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说明本工程财务评价是可行的。本工程的实施可使已建水利工程能充分发挥效益,对促进灌区经济的持续发展、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尽早实施。
- 宋剑鹏杨泽慧关洪涛胡安焱
- 关键词:经济评价
- 塔里木河下游河道疏浚段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塔里木河下游河道长期断流,生态环境恶化,必须实施河道疏浚工程,从根本上改善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环境。掌握塔里木河下游河道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特征是实施河道疏浚工程的关键,是沿线生态闸堰设置及两岸提防工程修建的基础。通过区域地质特性、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特征几个方面的研究,得出河道疏浚段的地层岩性、地下水类型、地下水化学类型等特征,为河道疏浚工程奠定了基础。
- 杨泽慧宋剑鹏关洪涛胡安焱
-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河道疏浚工程地下水类型
- 基于碳循环的化石能源及电力生态足迹被引量:222
- 2008年
- 研究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的进行分析后,将化石能源地定义被修订为"吸收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森林和草原"。然后,基于净生态系统生产量(NEP)——植被体内碳净累积量计算了全球森林及草原对温室气体的平均吸收能力。最后,结合能源热量转换和碳排放数据,重新计算了各种化石能源及电力的生态足迹。
- 谢鸿宇陈贤生林凯荣胡安焱
- 关键词:化石能源生态足迹碳循环电力
- 西安市浅层地温场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根据西安市内布设的12口长观孔监测的一年内的月平均地温,绘制不同时期地温随深度变化曲线,系统分析西安市浅层地温场垂向上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得出:西安市垂向上的分布特征有两种类型:渐变升温型和升温降温交替型。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质构造、地下水活动以及岩性。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针对浅层地温场不同的变化类型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查评价工作,合理开发西安市浅层地温能。
- 刘丹丹胡安焱刘彩波黄景锐
- 关键词:浅层地温垂向变化影响因素
- 果树膜下滴灌与根域微环境调控集成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果树膜下滴灌与根域微环境调控集成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果树冠层地面投影的内边缘开调控穴,并在调控穴的外侧面和底部铺上育秧膜,在育秧膜上放置填充材料,然后将滴灌管沿着果树行按照双管或三管布置,再沿树行两侧方向铺地...
- 董新光王茂兴胡安焱姚鹏亮
- 博斯腾湖水质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被引量:7
- 2006年
- 根据博斯腾湖水质资料,应用属性识别模型进行博斯腾湖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水质基本良好,影响湖泊水质的主要原因是农田排水,有排水口的区域水质较差,没有排水口的湖区水质均为良好。
- 胡安焱
- 关键词:水质评价熵权
- 渭河流域水沙多年变化及趋势分析被引量:28
- 2007年
- 利用近50年来降水、水土保持措施、水利措施及工业生活用水等方面的资料,分析了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渭河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指出: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渭河流域水沙呈现减少的趋势,其中90年代减少十分显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是影响渭河流域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今后还应加强微观尺度和机理的研究工作;2003年以后渭河流域降水量将呈现10年左右的偏多期,水沙量也将呈现10年左右增长的趋势,必须提前安排好应对措施。
- 胡安焱刘燕郭生练张学真林凯荣
- 关键词:小波变换水沙变化趋势
- 水氮耦合对作物氮素吸收利用与迁移转化的影响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明不同水氮耦合模式下氮素吸收利用与迁移转化规律。【方法】在2 a冬小麦和夏玉米大田水氮耦合试验的基础上,分别设置P模式:施肥5 kg下的不同灌水量(P1=10 m^(3)、P2=20 m^(3)、P3=40 m^(3)),N模式:灌水30 m^(3)下的不同施肥(N1=5 kg、N2=10 kg、N3=15 kg),以及各模式下的干(AM1)、中(AM2)和湿(AM3)土壤初始含水率状态,应用Hydrus-1D模拟分析其对氮素吸收利用与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1)灌后1~4 d,土壤含水率剧烈增加,表层淋失通量大于转化通量,氮循环以淋失的外循环为主。灌水4 d后,上部含水率逐渐稳定,氮循环由外循环淋失为主变为以内循环转化为主。而深层(70~500 cm)因为转化速率小,含水率高,一直以氮淋失的外循环为主。(2)在P模式下,灌水量和初始含水率增加都会引起作物氮素吸收量的下降;浅层(100 cm)累积NH_(4)^(+)-N和NO_(3)^(-)-N淋失、矿化、硝化和反硝化通量均随灌水量增加逐渐增大,转化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2.5、1~4、0~0.6 mg/cm^(2);深层转化通量较小且稳定。(3)在N模式下,作物吸收通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100 cm以上土层的累积水分渗漏量变化小,但无机氮累积渗漏量随施肥量增加而显著增大,100 cm以下的累积水分和无机氮渗漏量变化小;矿化、硝化和反硝化通量在表层随施肥量增加而逐渐增大,变化范围分别为1~2.5、1.5~16、0.3~1.2 mg/cm^(2),而100 cm以下各通量变化小且稳定。【结论】适宜的水氮耦合模式可提高作物对氮素吸收利用,综合考虑氮素内外循环过程,在AM_(1-2)时525~900 m^(3)/hm^(2)灌水量和225 kg/hm^(2)施肥量为最佳水氮模式。
- 刘秀花卢杰齐燕贺屹贺屹陈云飞胡安焱陈云飞
- 关键词:水氮耦合氮素吸收利用HYDRUS-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