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伟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黄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出血
  • 3篇脑出血
  • 2篇肿瘤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脑出血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再生
  • 1篇血肿
  • 1篇引流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判断
  • 1篇原发恶性
  • 1篇原发恶性淋巴...
  • 1篇增殖
  • 1篇增殖抑制
  • 1篇增殖抑制作用
  • 1篇置换术
  • 1篇治疗高血压脑...
  • 1篇神经胶质
  • 1篇神经胶质瘤

机构

  • 8篇黄石市中心医...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8篇胡伟
  • 7篇周滨音
  • 6篇戴学元
  • 5篇胡胜
  • 5篇吴星
  • 5篇裴永恩
  • 4篇吕华荣
  • 3篇方胜
  • 3篇陈保东
  • 2篇王峻
  • 1篇田青
  • 1篇袁波
  • 1篇汪凌
  • 1篇王弘
  • 1篇俞虹
  • 1篇潘卫斌
  • 1篇付正华
  • 1篇裴裴
  • 1篇王晓霞
  • 1篇邹泽炎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咸宁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丘脑出血的临床救治
2005年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89例丘脑出血病人,采用积极的综合治疗手段,包括控制血压、脑室外引流、亚低温治疗、气管切开、营养支持治疗等方法。结果:80例存活,9例死亡。存活的80例半年后随访,按ADL分级判断,Ⅰ级11例,Ⅱ级28例,Ⅲ级25例,Ⅳ级9例,Ⅴ级4例,1例死于营养不良,2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提高病人生存率和存活病人的生存质量。
胡胜戴学元吴星周滨音胡伟吕华荣汪凌王峻
关键词:丘脑出血临床救治综合治疗方法综合治疗措施病人生存率存活病人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预后判断和对策
1998年
目的: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预后的各种因素,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手术治疗204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意识障碍愈深、出现脑疝愈早、手术距脑疝时间愈长、血肿愈大、血肿愈向脑深部或中线则死亡率愈高。结论:根据不同的病情和血肿部位选择手术方法。
周滨音戴学元裴永恩吴星吕华荣胡伟陈保东胡胜潘卫斌付丹方胜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外科治疗预后判断脑疝病情
脑内原发恶性淋巴瘤2例报告
1999年
脑原发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肿瘤。术前诊断比较困难。现将近来我院经手术和病理发现的二例报告如下。
周滨音戴学元吴星裴永恩胡伟陈保东
关键词:原发恶性淋巴瘤脑内术前诊断颅内肿瘤病理理发
微创抽吸引流术加局部纳洛酮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评价锥颅抽吸引流术加尿激酶、纳洛酮注射液 (苏诺 )局部灌注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成单纯尿激酶灌注组(对照组 )和尿激酶、纳洛酮注射 (苏诺 )灌注组 (治疗组 ) ,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CS)方法 ,对照组为 73% ,治疗组中有效率达 91 % ,有显著性差异P <0 .0 0 1。结论 纳洛酮注射液 (苏诺 )脑内局部应用可明显提高脑出血患者疗效 。
王峻陈金和周滨音胡胜胡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尿激酶纳洛酮
重型脑室出血的治疗(附35例分析)
2004年
田青胡伟邹泽炎周滨音
关键词:重型脑室出血纤溶脑室引流脑脊液置换术
216例脑脓肿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对216例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作系统性总结和分析。方法将216例分为两组:CT应用前164例(简称A组)、CT应用后52例(简称B组),分别对诊断学、细菌学及治疗方法与结果进行临床对比。结果CT应用后较应用前耳源性脑脓肿发病率减少,血源性、隐源性脑脓肿发病率增多。A组正确诊断率79.9%,B组92.3%。细菌学方面:以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为高阳性检出率向链球菌、葡萄球菌高阳性检出率转变。大多数患者经过1~2次钻孔引流术可得痊愈。结论应用CT诊断后脑脓肿的正确诊断率大大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9.6%)。但免疫力低下并发的脑脓肿、多发和特殊部位的脑脓肿患者,仍然是当前神经外科中的难题。
胡胜裴永恩戴学元吴星周滨音胡伟吕华荣
关键词:脑脓肿CT诊断死亡率
外伤后脑梗塞CT分型临床意义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2
2000年
目的 探讨外伤后脑梗塞CT诊断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78例外伤后脑梗塞患者采取影像学与临床相结合的原则进行CT分型,共分五型:Ⅰ型,腔梗型(n=36);Ⅱ型,单脑叶型(n=14);Ⅲ型,多脑叶型(n=10);Ⅳ型,挫伤出血型(混合型)(n=15);Ⅴ型,小脑与脑干型(n=3)。结果 Ⅰ~Ⅱ型疗效较好,Ⅲ~Ⅴ型病情严重,病死率与病残率增高。结论 外伤后脑梗塞CT分型有助于判断临床预后。
裴永恩戴学元吴星方胜周滨音胡伟胡胜吕华荣陈保东俞虹曹礼才王弘
关键词:脑梗塞创伤CT
局部热化疗对鼠胶质瘤血管再生与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相关研究
方胜王晓霞裴裴袁波胡伟裴永恩戴学元付正华
课题将传代培养的C6细胞接种于大鼠皮下,建立肿瘤模型,分组进行间断局部热疗、化疗、热化疗,隔日一次共5次。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热化疗能抑制肿瘤增殖,抑制PCNA合成与表达(P<0.01),以及抑制IGF1的合成与表...
关键词: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肿瘤抑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