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亚平
- 作品数:14 被引量:181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PchsA驱动的烟草orf25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被引量:3
- 2016年
- 为研究orf25基因的功能及其与烟草雄性不育性的相关性,通过PCR方法从质粒p UC57-Pchs A中扩增了花特异性启动子Pchs A,并以其取代植物表达载体p BI121中的组成型启动子Ca MV35S,然后将orf25基因插入到Pchs A启动子下游,构建由Pchs A启动子驱动的orf25基因表达载体,测序结果显示植物表达载体p BI121-Pchs A-orf25构建成功。将该表达载体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中,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雄性不育烟草MS革新3号,共获得76株转基因烟草植株,经PCR鉴定,转基因阳性植株为18株,转化率为23.7%。研究结果证明目的基因orf25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的功能及其与烟草雄性不育性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 陶瑶饶文平吴凌敏谢丽娟聂亚平钟思荣周玮王建革刘齐元
- 关键词:烟草表达载体构建
- RNA干扰技术及其在烟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基因工程技术近年来在作物研究领域发展迅速,RNA干扰(RNAi)作为一项重要的基因沉默技术,具有高效性且特异性强的显著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后基因组时代,对研究作物基因功能,抗性和品质改良等有着重要作用。中国烟草研究已进入基因组时代,随着烟草基因组测序的开展,RNAi作为一门反向遗传学技术在烟草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了RNAi技术的作用机制和特点,重点介绍了RNAi在烟草基因功能研究、抗病研究、抗虫研究及烟草品质改良研究中的应用,并对RNAi技术在烟草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谢丽娟饶文平吴凌敏陶瑶聂亚平周玮刘齐元
- 关键词:RNA干扰烟草基因沉默
- 生殖生长期烟草orf25基因的表达和ATP酶活性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为探讨烟草orf25基因与雄性不育性的关系,以处于生殖生长期的烟草雄性不育系MS革新3号及其保持系革新3号为研究材料,运用荧光定量技术测定orf25基因的表达量,同时测定ATP酶活性。结果表明,orf25基因在保持系不同器官中的表达量比不育系的相对较高,而在同一材料中,orf25基因在花器官中的表达量最高,叶片次之,根部表达量相对较低;ATP酶活性也是保持系的比不育系的相对较高,而在同一材料中,花器官中的ATP酶活性也最高,而叶与根之间则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同一器官中orf25基因的表达量与ATP酶活性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
- 吴凌敏陶瑶谢丽娟聂亚平钟思荣朱肖文刘齐元
- 关键词:烟草ATP酶雄性不育
- 细胞质雄性不育烟草orfB基因的PCR扩增与序列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为探究ATP合酶F_0部分的orfB基因与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关系,本实验以3个烟草雄性不育系(MS中烟90,ms云烟85和MSK326)及其同型保持系为供试材料,提取其花蕾总DNA,利用PCR特异引物扩增目的基因orfB,并对目的基因进行测序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3个保持系的orfB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且与Gen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烟草orfB基因序列吻合;3个不育系的目的基因序列也完全一致,但与保持系相比不育系目的基因在第363碱基位点发生A→C的突变,导致该位点密码子编码的Lue(亮氨酸)变异为Phe(苯丙氨酸)。因此推测烟草的orfB基因可能与其雄性不育性的形成有关。
- 陶瑶王瑜吴凌敏谢丽娟聂亚平钟思荣周玮王建革刘齐元
- 关键词:烟草雄性不育性
- 烟草ATP合酶F_0部分4个亚基基因转录本编辑位点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RNA编辑是高等植物线粒体基因转录后表达调控的一种重要方式。为探究ATP合酶F_0部分的4个亚基基因与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关系,本研究以3个烟草雄性不育系(MS中烟90、MS云烟85和MS K326)及其同型保持系为供试材料,比较分析atp6、atp9、orf25和orf B线粒体基因转录本的编辑位点。结果表明,orf25和orf B基因转录本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中发生的编辑位点是一致的。atp6基因在不育系中未发生编辑,在保持系中共有6处发生了RNA编辑。与保持系相比,atp9基因在不育系中除8处共同的C→T编辑外,还缺少2个C→T的特异编辑位点,其中1个导致氨基酸类型的改变。推测不育胞质因缺少特异的线粒体基因转录本编辑而导致烟草的细胞质雄性不育。
- 陶瑶王瑜钟思荣吴凌敏谢丽娟聂亚平周玮王建革刘齐元
- 关键词:烟草细胞质雄性不育ATP合酶亚基基因RNA编辑
- 几种重金属(Pb、Zn、Cd、Cu)的超富集植物种类及增强植物修复措施研究进展被引量:67
- 2016年
-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植物修复技术以其安全、廉价的特点正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国内外对利用超富集植物来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对超富集植物概念的提出及超富集植物吸收富集重金属的机理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就铅、锌、镉和铜四种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归纳与总结,同时还对增强植物修复效果的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合理有效利用植物修复土壤主要重金属污染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聂亚平王晓维万进荣尹阳阳许温蓬杨文亭
- 关键词:重金属超富集植物修复
- 不同种类有机物料对旱地紫色土植烟土壤微生物特性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 为了改善旱地紫色土植烟土壤微生物特性和提高烤烟产质量,发展具有地方风格特色的优质烟叶,本研究通过设置4个处理:T1纯施无机化肥、T2单施商品有机肥、T3增施生物炭(T1基础上增施)和T4生物炭与生物有机肥配施,探讨施用不...
- 聂亚平
- 关键词:有机物料植烟土壤微生物特性烤烟产质量
- 玉米-大豆间作和施氮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42
- 2014年
- 为研究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及生长动态的影响,进行2个种植模式(玉米单作和玉米-大豆间作)和2个施氮水平(0 kg/hm2,150 kg/hm2)的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期揭示施氮和间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规律,为提高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产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与不施氮相比,施氮显著增加了春秋两季间作玉米产量,分别达到23.81%和40.99%。施氮处理下的间作玉米地上部生物量较不施氮提高了29.91%,单作模式下显著提高了40.34%,两者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与不施氮相比,施氮150 kg/hm2条件下春玉米单作和间作模式百粒重分别提高了18.92%和19.23%,秋玉米单作和间作模式百粒重分别提高了31.03%和32.75%,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与不施氮相比,施氮150 kg/hm2条件下,单作和间作模式均显著提高秋玉米穗长。与不施氮相比,施氮150 kg/hm2条件下,单作秋玉米的穗粗提高了18.67%,差异显著。(3)施氮和间作均能促进玉米干物质累积、提高株高和叶绿素(SPAD值),且表现为施氮效果高于间作效果。总体来看,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生长动态均有一定影响,且施氮效果优于间作效果。由于土壤具有一定的供氮能力,而间作豆科能为玉米供给一定量的氮素,故对于春玉米而言,施氮效果仅在百粒重中表现,随着土壤原有氮素被玉米吸收利用减少后,供氮能力下降,在秋玉米中施氮效果显著提高。
- 王晓维杨文亭缪建群徐健程万进荣聂亚平黄国勤
- 关键词:间作施氮农艺性状玉米
- 烟草orf25基因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 2017年
- 杂种优势的利用可以有效地实现烟草高产、高抗、优质的育种目标,目前,培育雄性不育系是获取杂种烟草最有效的途径。研究发现orf25基因位于线粒体基因组中,与烟草雄性不育密切相关。本研究以烟草雄性不育相关基因orf25为研究对象,根据RNA干扰载体构建原则,将长度为606 bp的orf25基因干扰片段分别以正向、反向连接到大小为190 bp的linker连接片段的两侧,构成发夹结构的RNA干扰载体片段。将RNA干扰载体片段插入到中间载体pET30a上,最后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中,成功构建orf25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pCAMBIA1301-orf25-RNAi转入到烟草保持系中烟90中,经抗性筛选以及分子检测最终获得35株转pCAMBIA1301-orf25-RNAi烟草植株,其中阳性烟草有18株,转化率为51.4%。结果表明pCAMBIA1301-orf25-RNAi干扰载体已成功转入到烟草中烟90中。
- 钟思荣谢丽娟陶瑶吴凌敏聂亚平周玮王建革刘齐元
- 关键词:烟草RNAI载体构建
- 不同铜浓度下玉米间作豌豆对土壤铜的吸收效应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为探讨玉米间作模式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玉米||豌豆和玉米单作种植模式对不同铜浓度(0、100、200、400、600 mg·kg-1)处理下玉米地上部与地下部的铜含量与铜累积量、铜富集与转运系数、土壤全铜和有效铜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间作和单作模式中玉米地上部铜含量最高的处理均为铜浓度200 mg·kg-1,而玉米地上部铜含量最低的处理在单作模式下是铜浓度600 mg·kg-1,间作模式下是100 mg·kg-1。相同铜浓度下,间作模式的玉米地上部铜含量均显著低于单作模式,其中降幅最大的为铜浓度100 mg·kg-1,降幅为49.4%;而间作模式的玉米地下部铜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作模式,其中增幅最大的为铜浓度100 mg·kg-1,增幅为105.4%。间作模式的玉米地上部富集系数均显著低于单作,而地下部富集系数均显著高于单作。从种植系统整体来看,除铜浓度400 mg·kg-1处理外,其余各处理中间作玉米铜累积量均低于单作玉米,但差异不显著。除铜浓度0 mg·kg-1和400mg·kg-1处理外,其余各铜浓度处理下,间作玉米富集系数均低于单作玉米,且所有间作模式的玉米转运系数均显著低于单作玉米。相同铜浓度下,不同玉米种植模式对土壤全铜和有效铜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总的来说,玉米间作豌豆能增加玉米地下部铜含量,降低玉米地上部铜含量,在提高间作系统总的铜累积量的同时,降低了铜元素从玉米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转运。
- 徐健程王晓维聂亚平罗杰杨潇一杨文亭
- 关键词:铜间作转运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