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窦志勇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狂犬
  • 5篇狂犬病
  • 4篇疫苗
  • 3篇狂犬病疫苗
  • 2篇地鼠
  • 2篇地鼠肾细胞
  • 2篇鼠肾
  • 2篇免疫学效果
  • 2篇病毒
  • 2篇传染
  • 2篇纯化
  • 1篇毒种
  • 1篇血液
  • 1篇疫情
  • 1篇预防控制工作
  • 1篇中和抗体
  • 1篇人用疫苗
  • 1篇染病
  • 1篇中文生物医学...
  • 1篇免疫

机构

  • 4篇沈阳安迪生物...
  • 3篇辽宁省疾病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沈阳市和平区...
  • 1篇沈阳市皇姑区...

作者

  • 7篇窦志勇
  • 4篇钱浩
  • 3篇李福安
  • 3篇鲁宏
  • 2篇于伟
  • 1篇戴淑玲
  • 1篇梁国栋
  • 1篇崔爱利
  • 1篇毕胜利
  • 1篇王强
  • 1篇吴昊
  • 1篇张全福
  • 1篇杨平学
  • 1篇于建石
  • 1篇杜晓兰
  • 1篇段淑敏
  • 1篇沈飞
  • 1篇刘兆文
  • 1篇刘刚
  • 1篇王宏伟

传媒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年份

  • 1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狂犬病毒CTN-1v株毒种的不良反应与免疫学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观察CTN - 1v株毒种的不良反应及免疫学效果。方法 选择 2 0例健康者接种应用CTN - 1v株毒种制备的狂犬病疫苗 ,观察接种者的不良反应进行中和抗体测定。结果 接种者的不良反应率为 35 % (7/ 2 0 ) ,中和抗体阳转率为 10 0 % ,免疫后 14天中和抗体水平平均为 13 0 8IU/ml(5 83~ 2 2 16IU/m1)。结论 CTN - 1v株毒种 ,不良反应轻微而且免疫原性良好 。
钱浩于伟刘芸窦志勇杜晓兰王强
关键词:狂犬病毒免疫学效果狂犬疫苗
人用精制狂犬病疫苗研制
窦志勇钱浩鲁宏
该项目首次在我国成功地研制出人用精制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确定了一套研制纯化狂犬病疫苗的工艺路线,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疫苗各项指标符合WHO质量要求,且成本低。该研究对预防狂犬病的流行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关键词: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人用疫苗
人用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纯化方法比较
2001年
李福安窦志勇钱浩鲁宏
关键词: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纯化方法
人用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纯化工艺中上样量的选择被引量:1
2001年
李福安杨平学窦志勇
关键词:狂犬病纯化
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的研制及免疫学效果观察被引量:12
2001年
目的 以Vero细胞为基质 ,研制新一代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方法 以CTN 1V10为生产毒株 ,以 <15 0代Vero细胞为培养基质 ,采用转瓶旋转培养 ,按不同时间收获病毒液 ,经过澄清、浓缩、纯化、灭活制成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从以此工艺制备的疫苗中选取一批做为免疫学效果观察的受试疫苗。按暴露后免疫程序接种 6 3人 ,其中受试疫苗接种 33人 ,法国维尔博狂犬病疫苗接种 30人 ,观察不良反应和测定中和抗体。结果 新研制的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各项指标完全符合WHO的有关质量要求。两种疫苗全程免疫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均为 10 0 % ,中和抗体受试组为 11.94IU/ml;维尔博疫苗对照组为 11.6 9IU/ml。结论 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不但制造工艺合理 ,而且副反应轻微 。
于伟刘兆文钱浩鲁宏王宏伟李福安窦志勇
关键词: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中和抗体免疫学效果
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及其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应用
2002年
沈飞窦志勇
关键词:疫情传染病CMC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组织和血液中发现冠状病毒被引量:7
2003年
用RT-PCR从广东两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死亡病例的肺和脾标本中,以及北京、辽宁和宁夏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中,扩增出冠状病毒核苷酸序列。这些PCR产物为冠状病毒RNA聚合酶基因部分片段,所有测定的序列和国内外SARS病毒序列相同。这些发现提示,冠状病毒和非典型肺炎关系密切,有助于确定我国非典型肺炎的病因。所建立的套式PCR方法可以用于检测临床标本。由于血液中存在SARS病毒,进行血清操作时需要注意安全保护。
李德新于建石胡孔新段淑敏毕胜利许文波崔爱利张燕洪涛吴昊窦志勇何雅慧韩玉霞刘刚杜润蕾张全福刘琴芝梁米芳王建伟郭元吉徐红戴淑玲董小平梁国栋阮力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PCR核苷酸序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