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燕

作品数:28 被引量:233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农业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3篇电子电信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4篇雷达
  • 8篇降水
  • 8篇风场
  • 7篇天气雷达
  • 7篇反演
  • 7篇风场反演
  • 7篇暴雨
  • 5篇多普勒
  • 5篇新一代天气雷...
  • 5篇强降水
  • 4篇短时强降水
  • 4篇多普勒雷达
  • 3篇对流云
  • 3篇增雨
  • 3篇中尺度
  • 3篇强降雨
  • 3篇强降雨过程
  • 3篇人工影响天气
  • 3篇人工增雨
  • 3篇降雨

机构

  • 25篇湖北省气象局
  • 6篇南京大学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湖北省人工影...
  • 1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十堰市气象局

作者

  • 28篇石燕
  • 6篇王斌
  • 5篇杨洪平
  • 5篇万蓉
  • 5篇闵爱荣
  • 4篇魏鸣
  • 4篇李武阶
  • 3篇李俊
  • 2篇崔春光
  • 2篇肖艳姣
  • 2篇徐永和
  • 2篇吴涛
  • 2篇叶建元
  • 1篇刘来林
  • 1篇杨宏青
  • 1篇范青
  • 1篇丁建武
  • 1篇向玉春
  • 1篇郑国光
  • 1篇汪旭东

传媒

  • 4篇暴雨灾害
  • 3篇气象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青海气象
  • 1篇气象学报
  • 1篇2007年中...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2004年湖...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0年“6.15”闽西大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0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以及区域自动站资料,分析2010年6月15日福建省龙岩市一次大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是在高空槽东移,低层强劲西南急流背景下产生的,主要强降水发生在低空切变线右前侧和低空西南急流出口左侧;此次过程暴雨落区位于层结不稳定的湿区中(θse≥348K),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明显;雷达回波分析表明,西南急流加强(减弱)对强降水的发生(减弱)有较强的指示作用。对于其中的五个中尺度雨团,在雷达回波上表现为中高空有冷平流入侵,中低层的中尺度辐合、中尺度风切变、西南急流以及逆风区。地面流场中的中尺度辐合线,对未来强降水落区有一定的预报提前量。
冯晋勤石燕罗小金王龙海
关键词:暴雨西南急流中尺度雨团雷达回波特征
梅雨期武汉两类暴雨“配料”特征的对比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选取1998—2005年6—7月武汉市的17次暴雨过程,根据暴雨发生的机理,将武汉暴雨划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即由对流有效位能释放产生的浮力抬升引发的暴雨以及由大尺度动力强迫抬升引发的暴雨。分析表明:梅雨期武汉市65%的暴雨过程是由浮力抬升引起的;对流有效位能、K指数、可降水量、中高层平均相对湿度等物理量对武汉市梅雨期暴雨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通过两类暴雨发生前配料特征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两类暴雨的温湿度条件、大气层结状况以及不稳定能量积聚等方面存在的异同点。
李武阶李俊石燕冯光柳
关键词:暴雨配料水汽对流有效位能
湖北省人工增雨作业指挥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目前,全国各地尤其北方省份相继建立了较成熟的人工增雨作业指挥系统,其作业对象主要为层状云。湖北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对象主要为对流云,其生命史一般只有数分钟到数小时,对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机会的把握难度极大。“九五”末以来,湖...
石燕叶建元王斌张霞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对流云
文献传递
南方积云人工催化模型研究
徐永和王斌叶建元万蓉向玉春石燕刘剑刘来林张霞吴涛
该项目通过对积云观测资料和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利用数值模式模拟,研究积云降水资源分布特征和积云宏微观物理特征。利用积云数值模式模拟,对积云人工催化的播云指标以及催化作业技术进行研究,从而提出积云催化的基本模型。建立...
关键词:
关键词:人工增雨
独生子女家庭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镇江为例
家庭关系是人类生活的核心,它关系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个人心理健康的状态,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家庭关系对个人和社会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它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家庭关系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现今中...
石燕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关系生育政策家庭结构
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野外科学试验与研究
李武阶石燕
“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野外科学试验与研究”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的第12课题。课题组成功地完成了2001/2002年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的野外科学试验。在试...
关键词: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
长江流域近40年强降水的变化趋势被引量:79
2005年
利用长江流域 1 0 9个气象站 1 96 0~ 2 0 0 1年的逐日降水资料 ,采用泰森多边形方法计算整个长江流域的面雨量 ,研究了长江流域面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长江流域年面雨量呈增加趋势 ,但不显著。从长江流域各站暴雨日数和暴雨量趋势变化的空间分布来看 ,长江流域年、夏季 6~ 8月的暴雨日数和暴雨量表现为较大范围的增加趋势 ,但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站并不多 ,显著增加的中心在江西省。
杨宏青陈正洪石燕任国玉
关键词:长江流域泰森多边形法暴雨日数强降水气候变化
2008年“7.22”襄樊特大暴雨的天气学机理分析及地形的影响被引量:51
2011年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逐时降水、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雷达资料,对2008年7月22日发生在鄂西北襄樊的特大暴雨过程从对流层高层一直到地面的天气形势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高层稳定的辐散系统、近地层稳定的辐合系统以及中低层发展深厚的西南低涡、不断加强的低空急流是造成这次特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重点分析了200hPa强辐散中心形成的原因及其在降水中心上空稳定、停滞、加强的机制,认为高空急流右后侧的风速辐散区与西风槽和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之间的风向开口区两种辐散作用的叠加是造成强降水中心上空强辐散中心的主要原因,而高层西风槽在东移过程中突然停滞并加深,从而导致强辐散中心一度稳定、停滞则是强降水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在近地层,由一个已经发展的对流云团外围出现的强偏北下沉冷出流沿浅薄地形河谷区侵入襄樊附近,当偏南暖湿气流不断加强北进时,一方面受到冷出流的横向阻挡,另一方面又受到大巴山地形的纵向阻挡,两种阻挡作用交汇于襄樊上空,使低层出现强辐合中心并稳定维持,在高层强辐散的共同作用下出现深厚的上升运动。地面低压倒槽和准静止锋的稳定维持以及边界层内大气斜压性的增强也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在该区域的维持和发展。中低层发展深厚的西南低涡和不断加强的低空急流为强降水中心输送了充足水汽,从西南低涡的东北侧不断分裂出β中尺度对流云团和强回波单体,并沿低层切变线移动到襄樊上空后叠加在高空强辐散、低层强辐合的有利动力作用下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特大暴雨。
廖移山冯新石燕王仁乔李俊闵爱荣
关键词:特大暴雨西南低涡低空急流高空急流地形影响
对流云人工增雨作业等级预报被引量:12
2003年
结合南方对流云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特点 ,在人影作业判据各项分指标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综合性判据 ,为基层人影作业提供操作性较强的人影作业指标。通过 2 0 0 1年作业试验 ,将作业等级结论与积云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际降水进行分析 ,验证了人影作业等级预报的可行性 。
叶建元徐永和丁建武石燕
关键词:对流云人工增雨作业人工影响天气降水
基于EOF方法的华中五省近47年总云量变化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选用华中五省(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20个全球交换站1959-2005年逐月云量观测资料,用EOF方法分析了近47a来华中五省总云量的年、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地域分布特征,以期对气候模式开发和模拟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华中五省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区划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近47a来,华中五省平均年、季总云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总云量变化地区差异较大,主要有2种典型时空分布。第一典型场中,年、季均为正值,且均由南向北呈现出低-高的差异,中心位于华中五省中偏北部地区。对应时间系数中,年、春、秋季1959-2005年总体呈明显波动下降趋势,可得出年、春、秋季总云量近47a呈减少趋势,夏季无明显变化,冬季变化趋势也不明显。第二典型场中,年、四季均大体以长江为界呈反向变化,对应时间系数以年际变化为主。
徐琼芳高庆九石燕潘洪祥
关键词:云量EOF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