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畅志兵

作品数:39 被引量:16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化学工程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矿业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热解
  • 10篇页岩
  • 10篇油页岩
  • 7篇褐煤
  • 6篇气化
  • 5篇地下气化
  • 5篇煤炭地下气化
  • 4篇煤炭
  • 4篇覆岩
  • 3篇低阶煤
  • 3篇液化残渣
  • 3篇热解过程
  • 3篇煤热解
  • 3篇教学
  • 3篇粉化
  • 2篇低压缸
  • 2篇电子设备
  • 2篇动力学
  • 2篇预氧化
  • 2篇制氢

机构

  • 38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河南城建学院
  • 2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煤炭科学研究...
  • 1篇西北化工研究...
  • 1篇天津国华盘山...
  • 1篇国能龙源环保...
  • 1篇北京德天御投...

作者

  • 38篇畅志兵
  • 22篇初茉
  • 7篇曲洋
  • 6篇刘淑琴
  • 6篇张超
  • 5篇白书霞
  • 3篇申国栋
  • 3篇林浩
  • 3篇周玲妹
  • 3篇范涛
  • 2篇曹俊雅
  • 2篇宋红华
  • 2篇刘丽华
  • 2篇曹文翰
  • 1篇蔡卫滨
  • 1篇邹涛
  • 1篇刘金昌
  • 1篇张香兰
  • 1篇王彩红
  • 1篇刘军

传媒

  • 3篇燃料化学学报
  • 3篇化工学报
  • 3篇矿业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洁净煤技术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煤炭学报
  • 2篇广东化工
  • 1篇汽轮机技术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煤炭工程
  • 1篇广州化工
  • 1篇东北电力技术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科技风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6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抑制热解过程低阶煤或油页岩粉化的方法
一种抑制热解过程低阶煤或油页岩粉化的方法,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利用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与低阶煤或油页岩按照一定配比混合后在固定床进行共热解,实现对粉化产物的有效粘连捕集,降低成粉量,解决低阶煤或油页岩热解加工过程的粉化问题,...
初茉曲洋曹文翰畅志兵申国栋
文献传递
碳化钼基催化剂制备、表征及电解水产氢活性评价的综合实验设计被引量:2
2023年
通过将科研成果渗透到综合性教学实验中,设计了碳化钼催化剂的合成及电解水制氢性能评价的综合实验。以聚苯胺为碳材料前驱体,通过浸渍、煅烧合成了氮掺杂碳负载碳化钼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RD、SEM、TEM、XPS等形貌和组成测试,并考察了不同碳化温度下催化剂的电解水制氢性能。本实验将培养学生基础实验操作技能及利用现代仪器对材料进行结构分析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研素养。
马靖文畅志兵曹盛林
关键词:教学实验析氢反应
覆岩分层温度监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覆岩分层温度监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S1、在位于地下气化工作区域的气化推进方向的前方钻井,在井内部安装距离传感器、若干个温度传感器;S2、以温度传感器作为测点,记录各个测点在时刻下...
滕腾易鹏徐铎畅志兵宋红华贾文建高国良崔龙飞
一种煤炭原位转化制氢控制装置及连续制氢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炭原位转化制氢控制装置及连续制氢工艺。控制装置中第一注气通道的出气端设置有节流喷嘴,节流喷嘴的出气端的截面积小于第一注气通道的出气端的截面积;节流喷嘴位于流体动力负压腔中,流体动力负压腔的远离高温煤层的...
刘淑琴畅志兵曹頔郭巍
蒙东褐煤热解技术工业应用进展被引量:12
2021年
蒙东褐煤占我国褐煤储量的83%,是蒙东地区的主要能源。低温热解技术条件温和、产品用途广、经济效益高,是加工蒙东褐煤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由于褐煤块煤率低、含水量高、热碎严重等特性以及现行环保产业政策持续趋紧,使褐煤低温热解工业化项目存在原料利用率低、生产连续性差、环保不达标等问题。本文介绍了目前蒙东地区应用的热解技术包括低阶煤转化技术(LCC)、连续干馏热解定位提质技术(LCP)、带式炉低温干馏技术、GF-1型褐煤提质技术、SJ低温干馏方炉热解技术和气-固错流热解技术,分析了各项技术的运行情况、优势和不足。通过对比各项技术在原料要求、传热方式、熄焦方式、能量利用率和产品性质等方面的特点,明确了各项热解技术的炉型选择、原料煤粒度和热解产品利用等方向,提出了蒙东褐煤热解技术在工业化应用过程中需实现原料优化、能量优化、产品多元化和废弃物资源化的发展要求。
范涛初茉初茉
关键词:褐煤热解资源化
基于BOPPPS模型的“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混合式教学设计
2025年
“化工原理”课程具有知识点多、工程性强、知识体系复杂和计算量大等特点,导致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内容偏多、教学时长不足、师生互动缺乏和反馈途径有限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借助超星平台建设线上课程、实施课堂测验环节,基于BOPPPS模型设计“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以《流体输送机械》章节为例提供了一个参考案例。采用该教学模式可强化学生参与、强化课程反馈、强化过程考核、强化工程实践,从而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
畅志兵蔡卫滨马靖文曹俊雅张香兰
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设计
煤直接液化残渣与褐煤共热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为了解决煤炭液化残渣在热解过程中软化熔融并剧烈膨胀导致难以利用的问题,在温度范围为30~900℃,升温速率分别为10、20、30、40℃/min的情况下,借助热重分析仪对煤直接液化残渣与褐煤进行程序升温共热解试验,采用Doyle法分析共热解动力学,将动力学结果与共热解协同作用进行关联。结果表明:共热解过程可用3个串联的一级反应描述,温度区间分别为200~310、310~470、470~900℃,其中310~470℃对应共热解反应的活泼分解阶段,反应活化能(40~50 k J/mol)远大于低、高温反应活化能(10~20 k J/mol)。液化残渣与褐煤共热解降低了活泼分解阶段的反应活化能,加快了反应速率,增大了热解失重率,使共热解反应在300~550℃表现出正协同作用。
畅志兵初茉孙任晖杨小敏吕海龙
关键词:煤直接液化残渣褐煤共热解反应动力学
低阶煤中镉的赋存对其在热解中释放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为了探明重金属镉元素在低阶煤热解过程中的释放机制,在铝甑反应器中考察了不同热解终温下(400~800℃)新疆淖毛湖煤和宝日褐煤热解过程中镉的迁移转化行为。提出了"原煤热解行为-镉在煤中的赋存形式-重金属镉的释放行为-FactSage模拟"这一技术路线,首先在TGA反应器中考察了2种低阶煤的热解特性,其次利用逐级化学提取法和电子扫描电镜研究了重金属镉在煤中的赋存形式,然后在铝甑反应器中研究重金属镉在煤热解过程中的释放行为,最后结合FactSage热力学模拟计算,分层次系统地揭示重金属镉元素在热解过程中的释放机制。结果表明,镉在煤中的赋存形式决定了其在煤热解中的挥发性:2种低阶煤中有机结合态的镉元素比例均较高,导致低温时镉元素即可随着有机质的热分解而逸出;宝日褐煤中铁锰结合态镉元素较多,且大多分布于煤颗粒表面,受热容易分解从而导致其挥发;高温时宝日褐煤由于其SiO2含量较高,高温下熔融硅酸盐可与气态的镉元素发生反应,使镉元素的挥发率降低,而淖毛湖煤由于其含有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较多,可与矿物形成低温共熔物而导致镉元素释放率持续增加。另外,FactSage化学热力学模拟的结果与实验现象相符。计算表明镉是一种易挥发的元素,低温时煤中的镉元素几乎全部以气态单质镉的形式挥发,镉不与煤中Si,Al,Cl,Fe和碱金属等元素反应,但是这些矿物对镉元素进行吸附或包裹会影响镉元素在热解中的释放。
周玲妹郭豪初茉畅志兵王晓兵张冠军龚永强曲洋
关键词:重金属镉热解赋存形式
褐煤及其热解产品利用现状被引量:10
2014年
为了提高褐煤利用率,介绍了国内褐煤资源的储量形态、分布。分析了目前褐煤的利用途径,包括共伴生资源的利用、直接燃烧、干燥脱水与成型、气化、液化、制水煤浆与热解。并进一步分析了褐煤热解气、液、固产品的利用方向。提出了褐煤半焦利用的新方法,即利用半焦干法气化,或将半焦和热解废水等制成水煤浆,通过湿法气化制得合成气,再通过甲烷化催化剂将合成气制成甲烷,或将合成气通过费托合成制成汽油柴油。
刘军邹涛初茉畅志兵林益安
关键词:热解煤焦油
桦甸油页岩热解过程中热沥青的组成变化规律被引量:3
2016年
将桦甸油页岩分别在300、350、400、450、500和550℃热解得到半焦,对半焦进行逐级抽提和酸洗,得到自由沥青、碳酸盐束缚沥青和硅酸盐束缚沥青,采用柱层析、FT-IR和GC-MS表征不同沥青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探讨沥青的化学组成变化及与矿物质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沥青总产率先增大后减小并在400℃取得最大值4.63%,400-450℃大量沥青分解生成页岩油,使沥青产率降至0.98%。350-450℃自由沥青主要发生羧酸脱羧、酯基分解和长链烷烃裂解反应,使羧酸和酯类化合物含量降低、烷烃碳链长度缩短。干酪根分解生成的羧酸与碳酸盐反应生成羧酸盐,使400℃碳酸盐束缚沥青中羧酸含量达78.82%;含氧化合物可与黏土矿物结合,且烷烃可进入蒙脱石层间,使400℃硅酸盐束缚沥青中含氧化合物和烷烃各占80.79%和19.21%。
畅志兵初茉张超白书霞林浩
关键词:油页岩热解化学组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