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栽培
  • 2篇穴播
  • 2篇栽培技术
  • 2篇高产
  • 2篇高产栽培
  • 2篇播种
  • 2篇产量及其构成
  • 2篇产量及其构成...
  • 1篇氮肥
  • 1篇氮肥用量
  • 1篇氮量
  • 1篇穴距
  • 1篇扬麦16
  • 1篇养殖
  • 1篇养殖业
  • 1篇移栽
  • 1篇玉米
  • 1篇育苗
  • 1篇育苗移栽
  • 1篇杂交

机构

  • 8篇上海市松江区...

作者

  • 8篇王雅凤
  • 7篇刘章生
  • 6篇贾晴晴
  • 6篇董洋阳
  • 6篇朱新春
  • 2篇卞田
  • 2篇汤剑平
  • 1篇董晖
  • 1篇周光辉

传媒

  • 7篇上海农业科技
  • 1篇中国稻米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3
  • 1篇2003
  • 1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扬麦20号”在松江区种植的适宜播种方式初探被引量:1
2017年
为更好地指导上海市松江区小麦生产,在基础地力、肥料运筹和其他管理措施一致的条件下,研究了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套播免耕播种方式的小麦在生育中后期叶片不易早衰,倒三功能叶存活时间长,利于籽粒灌浆充实、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小麦的分蘖主要发生在低位的1、2、3叶位且成穗率高,高位分蘖和二次分蘖发生率低且基本不能成穗,而小麦通过套播免耕播种更利于早苗早发,故在低位分蘖成穗上比割后浅耕方式更有优势;套播免耕播种方式的小麦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产量均明显高于割后浅耕播种方式。在松江区生产条件下,小麦采用套播免耕播种方式比割后浅耕方式更有高产潜力。
贾晴晴董洋阳朱新春刘章生王雅凤
关键词:小麦播种方式
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扬麦16号”产量的影响初探被引量:1
2013年
为研究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扬麦16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特以播种量为主区、氮肥用量为裂区进行了二因素裂区试验,探索了"扬麦16号"适宜的播种量和氮肥运筹技术,以期为"扬麦16号"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播种量对"扬麦16号"产量形成影响不显著,而氮肥用量对产量形成有显著影响;在直播常规栽培中,在松江区适宜播种期内(10月底~11月上旬)播种,以常规播种量12.5kg/667m2、氮肥用量20kg/667m2较为适宜,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若因水稻收割期、天气等原因,播种期推迟至11月底以后,可适当增加播种量至15kg/667m2、氮肥用量控制在15~20kg/667m2,以弥补迟播所造成的出苗率低、基本苗不足、分蘖少等不利影响。
贾晴晴董洋阳朱新春汤剑平刘章生王雅凤
关键词:播种量氮肥用量
施氮量对机穴播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以单季晚稻秀水114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机穴播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与机穴播稻产量呈极显著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秀水114作机穴播稻适宜施氮量为300 kg/hm^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秀水114有效穗数、高峰苗数增多,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茎蘖成穗率降低,拔节期和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各关键生育时期的LAI增加,粒叶比则降低,株高和基部伸长节间伸长。
董洋阳贾晴晴朱新春刘章生王雅凤
关键词:施氮量产量构成因素
鲜食玉米早春设施栽培探讨
2003年
2002年全区有10多个镇(园区)等单位推广试种鲜食糯玉米设施栽培,面积达150多亩.
陈国林李锦文卞田沈翠英陆铭昌董晖杨决平王雅凤刘章生
关键词:鲜食玉米春季设施栽培育苗移栽
种好黑麦草 发展养殖业被引量:2
2001年
卞田周光辉王雅凤杨决平
关键词:高产栽培黑麦草高产栽培栽培技术
浅析松江区麦子种植效益及对策建议
2017年
近年来,受多雨寡照的气候条件影响,上海地区麦子产量降低,农户种麦积极性下降,麦子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为此,对松江区种麦家庭农场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当前麦子的种植效益,并通过与绿肥、深翻茬口进行效益对比,分析了效益降低的原因,并结合松江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提高种麦效益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贾晴晴董洋阳朱新春刘章生王雅凤
杂交粳稻“浦优22”在松江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7年
为促进"浦优22"在上海市松江区的进一步推广种植,介绍了其在松江区的示范种植表现,并从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水浆管理、科学平衡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董洋阳贾晴晴朱新春刘章生王雅凤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
机穴播“秀水114”不同穴距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为研究机穴播水稻不同穴距对"秀水11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特进行了不同穴距试验,探索了"秀水114"机穴播的适宜穴距。结果表明,行距为20cm、穴距为16cm时产量最高,其原因是在植株生长前期,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使最高茎蘖数适宜,成穗率提高,实现预期的穗数,且能够形成强壮的个体,得到较多的穗粒数,结实率也相对较高,为夺得高产奠定基础。
董洋阳贾晴晴朱新春汤剑平刘章生王雅凤
关键词:穴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