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红

作品数:42 被引量:24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2篇天牛
  • 10篇锈色粒肩天牛
  • 10篇粒肩天牛
  • 9篇桑天牛
  • 8篇幼虫
  • 8篇白僵菌
  • 6篇桑天牛幼虫
  • 6篇天牛幼虫
  • 5篇球孢白僵菌
  • 4篇生物防治
  • 4篇物防
  • 4篇花绒寄甲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敌
  • 3篇肿腿蜂
  • 3篇偃松
  • 3篇昆虫
  • 3篇寄生
  • 3篇害虫
  • 3篇成虫

机构

  • 29篇中国林业科学...
  • 1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1篇国家林业和草...
  • 7篇河北联合大学
  • 3篇河南省濮阳市...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保定广播电视...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42篇王晓红
  • 11篇杨忠岐
  • 10篇唐艳龙
  • 10篇李会平
  • 9篇黄大庄
  • 9篇黄艳
  • 7篇于宏影
  • 6篇苏筱雨
  • 6篇张彦龙
  • 6篇王小艺
  • 5篇郑建伟
  • 4篇张吉利
  • 4篇魏建荣
  • 3篇黄秋娴
  • 3篇郭力娜
  • 3篇闫晓娜
  • 3篇韦睿
  • 2篇李聚颜
  • 2篇纪慧芳
  • 2篇纪惠芳

传媒

  • 10篇温带林业研究
  • 6篇蚕业科学
  • 4篇环境昆虫学报
  • 3篇林业科学
  • 3篇中国森林病虫
  • 2篇湖北植保
  • 1篇河北林果研究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江西植保
  • 1篇河北林业科技
  • 1篇农药学学报
  • 1篇唐山学院学报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产业与科技论...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灭幼脲对锈色粒肩天牛成虫生殖系统及取食产卵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 Hope是我国重要绿化树种国槐Sophorajaponica的最严重的蛀干害虫,成虫期啃食国槐嫩枝补充营养。本研究用不同浓度灭幼脲处理的国槐枝条饲养锈色粒肩天牛成虫,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灭幼脲处理对该天牛雌、雄性成虫的取食量、产卵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对卵的孵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卵孵化抑制率最高可达76.32%。解剖发现浓度为0.20mg/g的灭幼脲能够干扰锈色粒肩天牛成虫内生殖系统的正常生长及发育,表现出一系列病变反应。
王晓红杨忠岐张彦龙唐艳龙李聚颜刘艳霞
关键词:锈色粒肩天牛灭幼脲拒食作用生殖系统卵孵化率
基于Logistic模型的火后树木死亡率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预测树木火灾后死亡率的方法。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火灾后的死亡率进行了预测的文献,综合分析模型的建立、评价、使用范围和局限性等,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模型中使用的解释变量,树冠损伤和树干损伤是火灾后树木死亡率Logistic回归模型中使用最广泛的解释变量,火灾强度、火灾严重程度(即可燃物消耗程度)、可燃物和火灾类型、燃烧季节、昆虫和病原体、树木活力等都是建立火灾后树木死亡率模型需要考虑的解释变量。综合现有文献,展望未来建立火灾后树木的死亡率预测模型,应该对模型变量进行统一的定义,加入模型验证,并加入与树木死亡率相关的生理反应过程等来增加模型的准确性,使用Logistic对火灾后树木死亡率进行更全面更准确的模拟,以期对火灾后的管理、规划及生态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王晓红魏娜王千雪于宏影于宏影
关键词:LOGISTIC
栗山天牛研究进展被引量:27
2010年
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是近年来在我国东北林区危害严重的钻蛀性害虫,主要危害25 a生以上的辽东栎、蒙古栎等栎属树木。文章综述了栗山天牛的分布、寄主、危害、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及预测预报和防治技术,为其综合治理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最后,阐述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栗山天牛综合防治技术。
唐艳龙杨忠岐魏建荣王小艺王晓红王伟
关键词:栗山天牛森林害虫
“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简要阐述了"3S"(GPS、RS、GIS)技术的主要内容,从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林业专题图绘制、森林灾害监测和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四个方面介绍了"3S"技术在林业领域中的应用,并对"3S"技术进行了展望。
王晓红温荣洪曾春张彦龙
关键词:林业
不同温、湿度下球孢白僵菌Bb00菌株的生长状况及对桑天牛的致病力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可作为多种农业害虫的真菌杀虫剂。研究测定了不同温、湿度条件对球孢白僵菌Bb00菌株的营养生长、孢子萌发率以及对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幼虫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5℃时该菌株营养生长最好,孢子萌发速度快且萌发率高,在此温度下菌株对桑天牛幼虫的致病力也最强;相对湿度为95%~100%时菌株的营养生长最好,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孢子萌发速度、萌发率也增高,相对湿度100%时达到最高,此时被该菌株感染的桑天牛幼虫的死亡速度快,死亡率也最高。
王晓红黄大庄李会平纪慧芳杜绍华
关键词:桑天牛幼虫温湿度孢子萌发率致病力
基于林分状态分析的蒙古栎林分质量评价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林分状态分析法对抚远地区蒙古栎林进行林分质量评价,为抚远地区蒙古栎林的森林经营及森林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科学依据。【方法】在抚远大峰山设置三块固定样地,利用固定样地内每木定位调查数据和分析统计软件,基于林分状态法对不同海拔高度的蒙古栎林分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对不同样地的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分析,了解林分状态与土壤基础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经营措施优先性选择。【结果】样地1林分质量极差(ω=0.20),林分水平结构和年龄结构2个指标不合理;样地2林分质量较差(ω=0.29),年龄结构、树种多样性和顶级种竞争不合理;样地3林分质量处于中等(ω=0.49),顶级种竞争不合理。三块固定样地土壤含水量较大的林分质量较好,土壤全氮与林分状态值呈正相关,土壤全碳与林分状态值也呈正相关,全磷在三块样地中差异不明显。【结论】抚远大峰山三块蒙古栎林分质量总体一般,可进行经营措施优先性选择,从而提高林分的质量。在一定范围值内土壤碳、氮含量越高,蒙古栎林分质量越好,林分质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一定关联性。
王千雪王晓红王烁韩大校
关键词:蒙古栎林
锈色粒肩天牛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 Hope)是我国园林绿化树种—国槐(Sophora japonica)的主要害虫,以幼虫在树干内蛀食危害,羽化后成虫啃食枝皮补充营养。常常造成树木死亡,是我国检疫害虫之一...
王晓红
关键词:锈色粒肩天牛生态学特性花绒寄甲
锈色粒肩天牛幼虫在国槐树干上的分布及虫口预测模型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解剖国槐Sophora japonica受害木,结合林间调查,分析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幼虫在国槐树干上的分布,建立幼虫虫口数量预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锈色粒肩天牛幼虫主要分布于国槐主干2 m以下的位置,中、老龄幼虫主要危害寄主的边材部位。以新排粪孔与解剖木实际带虫数量建立4个虫口预测模型方程,经方差检验均可靠有效。
王晓红杨忠岐张彦龙唐艳龙
关键词:锈色粒肩天牛
印楝素制剂对锈色粒肩天牛成虫和卵的生物活性测定被引量:5
2010年
为了探索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Hope)成虫期利用高效低毒的生物药剂防治技术,使用梯度浓度的印楝素制剂处理国槐当年生嫩枝,供锈色粒肩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时取食,以研究其对锈色粒肩天牛成虫胃毒、拒食、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印楝素药液对锈色粒肩天牛均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0.3%印楝素乳油300倍、400倍、500倍、600倍及700倍液处理后第6d时,成虫的死亡率分别达97.6%,86.0%,73.8%,50.0%和36.1%;拒食作用也比较明显,300倍、400倍液处理的拒食率达到了94.87%和90.22%,取食量显著低于对照,500倍、600倍及700倍液处理的拒食率分别为61.28%、41.54%和37.00%;不同浓度药液均使成虫产卵量、卵的孵化率显著低于对照。表明在锈色粒肩天牛成虫期,在其寄主国槐枝条上喷洒300倍或400倍印楝素乳油能有效防治该天牛成虫。
王晓红杨忠岐魏建荣王小艺辛贺奎张鸣放杨晶晶
关键词:锈色粒肩天牛印楝素拒食作用卵孵化率
栗山天牛幼虫天敌白蜡吉丁肿腿蜂的转主寄主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在利用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防治世代周期长、发育整齐的害虫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中,我们发现该天敌只在寄主1-3龄幼虫时具有良好的寄生效果,而对3龄以上的中老龄幼虫基本不寄生。为了了解释放白蜡吉丁肿腿蜂后其种群能否在栎树林间延续下去,达到持续控制靶标害虫的效果,我们调查了其在栎树林间的转主寄主。结果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除了寄生栗山天牛外,还能寄生双簇天牛Moechotypa diphysis、四点象天牛Mesosamyops和栎块斑吉丁Lamprodila virgata幼虫。白蜡吉丁肿腿蜂寄生不同转主寄主幼虫的成功率差异显著,对栎块斑吉丁和双簇天牛幼虫的寄生率最高,分别为76.67%和73.33%。寄生上述4种寄主时,其雌蜂在不同寄主上的产卵前期、产卵量及第2代雌蜂出蜂量、出蜂率、体长和寿命等差异不显著,只有幼虫期和蛹期历期及第2代雌蜂有翅率和雌雄性比略有差异。室内模拟林间寄生试验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对双簇天牛和四点象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较高。对双簇天牛和四点象天牛野外生活史研究发现,这2种天牛幼虫在白蜡吉丁肿腿蜂不适宜寄生的栗山天牛中老龄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均大量存在,表明双簇天牛和四点象天牛是白蜡吉丁肿腿蜂在栎树林中的主要转主寄主。本研究说明,在利用白蜡吉丁肿腿蜂生物防治栗山天牛中,白蜡吉丁肿腿蜂在林间寄生栗山天牛的1-3龄幼虫后,可转移寄生双簇天牛等转主寄主,以延续其种群,待下一代栗山天牛幼龄幼虫出现时再转移寄生栗山天牛,达到持续控制栗山天牛的防治效果。
唐艳龙王小艺杨忠岐姜静王晓红吕军
关键词:栗山天牛转主寄主寄生生物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