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第四纪
  • 2篇晚第四纪
  • 2篇南海北部
  • 2篇古海洋
  • 2篇古海洋学
  • 2篇古气候
  • 2篇海洋学
  • 1篇底栖有孔虫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学
  • 1篇东亚季风
  • 1篇有孔虫
  • 1篇上新世
  • 1篇气候意义
  • 1篇西太平洋
  • 1篇冷事件
  • 1篇陆架
  • 1篇末次冰消期
  • 1篇南海北部陆坡
  • 1篇季风

机构

  • 5篇同济大学
  • 2篇基尔大学

作者

  • 5篇王律江
  • 2篇汪品先
  • 1篇成鑫荣
  • 1篇翦知
  • 1篇卞云华

传媒

  • 4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质学报

年份

  • 2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南海西北陆架的海相更新统下界被引量:16
1991年
本文以生物事件的观点论述和探讨了上新统一更新统界线在南海北部的划分。南海北部陆架有跨越上新统一更新统界线的海相地层,其中莺歌海一琼东南盆地的海相第四系厚达2000m左右,是我国除台湾省外研究海相更新统下界的最佳地点。该盆地钻孔中的浮游有孔虫与钙质超微化石群的垂向序列,与意大利Vrica上新统一更新统界线国际层型剖面可以对比,得出1.64Ma的界线值,但在界线上下岩性和化石群均无明显变化,难以在实践中使用。相反,界线下的Globorotalia multicamerata sensu lato末现面上下,浮游有孔虫占有孔虫全群的比例和壳体保存状况发生剧变,地震剖面上亦显示下削上超的接触关系,代表着大约2.00—2.50Ma前一个重要的沉积间断面,此面还可追索到珠江口盆地和北部湾盆地。西太平洋等地海相地层中与此期相应也有明显的沉积环境变化。为此,建议以此面作为划分南海北部上新统一更新统的界线。
汪品先夏伦煜王律江成鑫荣
关键词:陆架海相更新世
南海北部陆坡近四万年的高分辨率古海洋学记录被引量:33
1999年
南海北部陆坡在东沙群岛东南水深1727m处所采的17940柱状样,提供了迄今所知南海最高沉积速率的次深海沉积,全新统厚达6.5m。全柱13.30m的沉积物记录了近4万年来南海古海洋变迁的历史。通过间距1~2cm的高密度采样进行氧同位素分析及其它分析,结果揭示了全新世夏季风百年等级的变化周期和冰期时千年等级的准周期性气候波动。
王律江M.Sarnthein
关键词:晚第四纪古海洋学高分辨率地层学
南海晚第四纪表层古生产力与东亚季风变迁被引量:47
1999年
根据南海南北陆坡两个站位的柱状样中底栖有孔虫分布,结合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分析,获得南海近4万年来高分辨率的表层古生产力记录,进而探讨晚第四纪东亚古季风的变迁。研究表明,由于冬季风在本次冰期、夏季风在全新世早期约10000aB.P.急剧增强,分别在南海南北陆坡产生海岸上升流,加上陆源营养物输入增多,使得表层古生产力明显增高、有机碳通量增大至3.5gC/(m2·103a)以上,从而底栖有孔虫群中Buliminaaculeata和Uvigerinaperegrina占绝对优势。
翦知王律江M.Kienast
关键词:底栖有孔虫东亚季风晚第四纪
上新世末~更新世初西太平洋变冷事件及其古气候意义被引量:5
1996年
依据深海沉积中浮游有孔虫化石群落,采用时间面与时间系列分析及目标转换函数方法,再造西太平洋近2.6Ma以来表层水温历史。结果表明,上新世末~更新世初,西太平洋曾经历一大幅度、不可逆性质的温降。变冷事件集中发生于2.4~1.0MaB.P.间,主要体现在亚热带水团,冬、夏降温幅度达7~8℃和2—3℃,热带水团相对稳定。西太平洋温度场巨变表明其在北半球冰川发展过程中的正、负反馈作用,并由此奠定了中、晚更新世冰期旋回的全球气候模式。
王律江
关键词:西太平洋古温度古气候古海洋学
南海北部末次冰消期及快速气候回返事件被引量:46
1994年
对南海北部陆坡V36-06-3柱状样上部进行高分辨率地层学研究、浮游有孔虫和稳定同位素分析,并运用转换函数法和加权平均法求取约15000—7000aB.P.的末次冰消期中古环境参数的变化。结果发现约10500—7900aB.P.期间有一次强烈的古气候回返事件,与新仙女木期相对应,但持续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冬季平均表层水温下降2.7℃,溶解氧与磷酸盐磷含量增高,古盐度与碳酸盐溶解度略有上升,黑潮水的影响大为降低,推测系海面上升过程中爪哇海海水进入南海所致。
王律江卞云华汪品先
关键词:冰消期古气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