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宪业
- 作品数:29 被引量:173H指数:9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紊动对黏性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1
- 2019年
- 利用室内环形水槽及高倍摄像设备,定量研究了不同悬沙浓度及紊动剪切对黏性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特性的影响。试验中观测到的絮团粒径为分散颗粒的几倍到几十倍,絮团中值粒径随着水体紊动剪切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大的中值粒径约为150μm,出现在紊动剪切为30 1/s条件下。悬沙浓度的增大促进絮团的发育,在350 mg/L条件下形成的絮团整体粒径比150 mg/L条件下的更大。絮团中值沉降速度在0.7~3.4 mm/s之间,絮团最大的中值沉速出现在紊动强度最大时65 1/s,此时所形成的絮团结构密实,有效密度较大。絮团有效密度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减小,研究表明,采用变分形维数方法,对有效密度随粒径变化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 郭超何青何青郭磊城
- 关键词:泥沙絮凝沉速
- 潮沟系统水沙输运研究——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为例被引量:6
- 2017年
- 本研究以崇明东滩2015年4月实测潮间带水沙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潮沟、盐沼及光滩的水沙特征,重点研究了潮沟系统及邻近潮滩潮周期内悬沙通量情况。结果表明:(1)潮沟表层沉积物比潮滩细,二者平均中值粒径分别为21.7μm和33.0μm,悬沙粒径由海向陆逐渐变小;(2)大、小潮沟潮周期内潮流均以往复流为主,垂向平均流速分别为15.4cm/s和34.6cm/s;盐沼界和光滩则以旋转流为主,平均流速分别为11.3cm/s和28.9cm/s;(3)潮沟中的高悬沙浓度出现在涨潮初期,最大可达7.5kg/m^3,而潮滩高悬沙浓度则出现在潮落潮中期和高水位时刻;大、小潮沟和盐沼界站涨潮阶段平均悬沙浓度大于落潮阶段,光滩站则相反。潮沟悬沙主要来自邻近水域,而潮滩悬沙则与滩面表层沉积物密切相关;(4)潮沟在潮周期内净输沙方向均指向滩地,大潮沟潮周期单宽净输沙量可达4.0t/m;盐沼界处垂直岸线和沿岸输沙强度相近,净输沙由海向陆,潮周期离岸输沙强度为1.0t/m;光滩沿岸输沙强度远大于垂直岸线输沙,光滩净输沙由陆向海。研究揭示了潮间带潮沟系统的强供沙能力以及研究区域光滩冲蚀,盐沼植被带淤积的动力地貌过程。
- 谢卫明何青王宪业郭磊城郭超
- 关键词:长江口盐沼泥沙水动力
- 河口潮滩地貌和沉积物对人类工程的响应特征被引量:2
- 2019年
- 河口潮滩受径潮流的共同作用,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处于不断的动态调整中,其中大型人类工程往往对其短期地貌变化和沉积物特征产生巨大影响。2013年底至2014年5月,长江口崇明东滩北部开展大规模互花米草治理工程,本文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植被点云数据滤除算法、沉积物取样以及室内粒度分析等手段,对比了工程前后潮滩地貌与沉积物特征。研究发现:(1)完工后研究区域靠海及南侧区域出现明显冲刷,北侧虽出现淤积,但整个区域平均冲刷幅度仍达4 cm;(2)工程前研究区域沉积物平均中值粒径为29μm,工程完工后沉积物平均中值粒径则增大到38μm;(3)工程完工后沉积物靠海及南侧区域明显粗化,北侧沉积物则变细。结果表明,围垦工程会造成邻近潮滩大幅冲刷以及表层沉积物粗化,但潮滩不同区域地貌和沉积物特征对工程的响应仍存在空间差异性。研究揭示尽管河口潮滩长期演变过程受流域来沙条件影响,但围垦工程等局部影响因素会短期内显著改变潮滩动力地貌过程。
- 谢卫明何青张迨朱磊郭磊城王宪业
- 关键词:地貌沉积物长江口
- 粉砂淤泥质潮滩表层沉积物可侵蚀性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以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室内人工样和野外柱样为研究对象,采用U-GEMS微观侵蚀系统,研究了泥沙颗粒组分、固结时间和生物作用对沉积物可侵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黏土含量为17. 8%~33. 7%时,沉积物可侵蚀性受黏土含量控制,总侵蚀量小;黏土含量为8. 6%~10. 7%时,总侵蚀量增大。中值粒径为7. 2~25. 9μm时,100 min内沉积物固结缓慢,2天后固结趋于稳定。盐度越大(10~40 g/L)固结越快。砂含量超过75%时,固结48 h内沉积物总侵蚀量为1. 0 kg/m^2,48 h后总侵蚀量下降64. 8%。潮滩表层沉积物可侵蚀性受黏土含量、固结程度和生物作用控制。黏土含量大于30%,生物作用强时,沉积物可侵蚀性低;植被带沉积物可侵蚀性较低,孔隙发育会显著增强表层沉积物可侵蚀性。
- 陈思明王宪业孙健伟何青
- 关键词:剪切应力
- 卵砾石床面时均流速分布的试验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单一明渠水流由于边壁和自由水面的影响,主流区内时均流速沿垂线方向的分布存在多种形式。本试验借用声速多普勒流速仪(Sontec-ADV),测试了不同卵砾石床沙组合条件下的床面时均流速结构。试验表明:垂线流速分布主要受床面糙度R/Ks和水流流态的双重影响,佛汝德数和相对糙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归属于单一对数分布还是S形曲线分布,而S型曲线的转捩位置Z/H值与相对糙度R/Ks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 王协康杨青远王宪业刘兴年
- 关键词:流速分布佛汝德数
- 三大河口典型潮滩表层沉积物侵蚀特性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采用U-GEMS微观侵蚀系统对三大河口典型潮滩表层沉积物进行侵蚀实验,研究了典型潮滩表层沉积物的侵蚀过程、运动形式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大河口典型潮滩沉积物侵蚀特性差异显著,侵蚀速率在0.002~0.064 g/m^(2)·s之间,其中刁口河潮滩沉积物侵蚀速率自陆向海逐渐减小,崇明东滩和鸡啼门潮滩沉积物侵蚀速率自陆向海逐渐增大;崇明东滩沉积物以悬移质侵蚀为主,鸡啼门潮滩沉积物主要为推移质侵蚀,刁口河潮滩沉积物侵蚀方式介于两者之间。另外,潮滩沉积物侵蚀特性受生物和水动力作用的影响。贝壳影响局部的水动力过程,从而增加沉积物的侵蚀性,使累计侵蚀量增大,例如贝壳的存在分别使刁口河潮滩和鸡啼门潮滩沉积物累计侵蚀量提高402.5%和18.4%。潮滩所处区域的水动力条件决定了沉积物的侵蚀特性差异。
- 赵中豪孙健伟王宪业
-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
- 长江口航道柱样沉积物特征及泥沙来源被引量:1
- 2015年
- 根据2014年1月北槽航道坝田区采集的13组浅钻柱状样(柱长为19~107cm),着重分析了浅钻柱状样沉积物的粒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北槽上段和中段呈南粗北细的沉积物分布格局,南北侧沉积物中值粒径分别为29~40和14~18μm;北槽下段南北两侧沉积物粗细差异趋同,中值粒径范围为23~27μm。沿北槽纵向,南侧沉积物中值粒径和砂的含量自口内向口外呈减小趋势,而北侧正好与此相反,表明北槽内涨落潮流路分歧影响泥沙的沉积和分选。北槽柱状沉积物大多存在三组关键组分,即细组分7.8~26.3μm、粗组分37.4~126.0μm及更粗组分〉193.5μm,分别代表流域及海域来沙中的悬沙沉积、周围浅滩越堤供沙及风暴作用所致的泥沙沉积。其中粗组分37.4~126.0μm为北槽坝田区沉积物的环境敏感组分。相关成果,从沉积的角度可以为深化研究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的泥沙来源和淤积原因提供依据。
- 邢超锋何青邓智瑞王宪业郭磊城
- 关键词:柱状沉积物粒度特性
- 卵砾石河道摩阻流速计算方法探讨被引量:5
- 2007年
- 通过水槽试验,采用6种方法:对数流速分布回归法、外延雷诺应力分布法、三维紊动能法、垂向紊动能法、韩其为经验公式法和拖曳力系数法,计算了卵砾石河床的摩阻流速。以韩其为计算摩阻流速的经验公式为标准,分析了各种方法中参数取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及其在不同水力和床面条件下各种方法的适用性。提出了2种可行的计算途径:光滑床面条件下各方法计算摩阻流速所得结果最大均方差为2.15,其中对数流速分布回归法较准确,三维紊动能法计算值普遍偏小;相对粗糙床面条件下各方法计算摩阻流速的结果均方差最大达到8.84,其中对数流速分布回归法和三维紊动能法较准确。
- 王宪业王协康刘兴年卢伟真杨青远
- 关键词:摩阻流速佛劳德数
- 异质潮滩波浪衰减特性研究——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为例被引量:5
- 2013年
- 为研究不同底质潮滩对波浪衰减的影响,在长江口崇明东滩南北两侧光滩,对潮滩波浪和底质特点展开了现场观测。结果表明:潮滩沉积物组成对波浪衰减有显著影响,淤泥质潮滩对波浪的衰减作用要大于粉砂质潮滩。水平方向上,淤泥质潮滩波能密度、平均波高和有效波高的衰减率分别为0.27%/m、0.12%/m、0.12%/m,粉砂质潮滩相应衰减率分别为0.18%/m、0.09%/m、0.08%/m,前者衰减率是后者的1.4倍;垂直方向上,淤泥质潮滩波能密度、平均波高和有效波高的衰减率分别为1.95%/cm、0.84%/cm、0.83%/cm,粉砂质潮滩相应衰减率分别为0.65%/cm、0.30%/cm、0.30%/cm,前者衰减率为后者的2.9倍。波浪高频部分的衰减率大于低频部分,相对波高值(平均波高/水深)越大,波浪衰减越强。
- 蒋丰佩何青张国安王宪业
- 关键词:淤泥质潮间带长江口
- 紊动对黏性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影响试验研究(摘要)
- 本研究利用室内环形水槽及高倍摄像设备,定量研究了不同悬沙浓度及紊动剪切对黏性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特性的影响。试验中观测到的絮团粒径为分散颗粒的几倍到几十倍,絮团中值粒径随着水体紊动剪切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大的...
- 郭超何青郭磊城王宪业
- 关键词:泥沙絮凝沉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