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大庆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铁路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历史地理
  • 2篇黄淮
  • 1篇地理
  • 1篇地理沿革
  • 1篇地名
  • 1篇水利
  • 1篇清代
  • 1篇漕运
  • 1篇卫所
  • 1篇文化区
  • 1篇历史文献
  • 1篇明代
  • 1篇明代时期
  • 1篇康熙
  • 1篇康熙朝
  • 1篇淮河中游
  • 1篇黄河故道
  • 1篇建制沿革
  • 1篇河工
  • 1篇河图

机构

  • 5篇上海铁路局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作者

  • 5篇王大庆
  • 1篇吴海涛

传媒

  • 2篇蚌埠学院学报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阜阳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康熙朝河图与黄淮水利
康熙朝是全面治理黄淮水利最有成效的时期,作为诠释黄淮流域水环境区位变迁的图绘渊源,陈述其图像功能意向和程式差异,有助于总体考察河工按图施治所赋予的历史和社会文化背景。文章主要介绍了康熙朝河工图布局与地域差异,推荐了几本治...
王大庆唐元海
关键词:康熙朝历史文献
明代黄淮区域历史地理与建制沿革
2016年
历代政区治地辖界变更及政区名称、统属级别不尽相同,政区设置时间、地点和方位里程多有变化,明代方志地区性、综合性、资料性、连续性特点,以之对比,显出黄淮流域治地之变迁。黄淮运水系、河道变迁深刻影响着流域内城建空间格局及城镇兴衰,州县城市距河及漕运里程、水陆要道、驿站等体系的不断建构,成为奠定明代黄淮区域交通体系的坚实基础。
王大庆
关键词:建制沿革
安徽黄河故道研究的宏观视野、时空变迁及主体表述
2013年
以当今所言黄河故道为对象,探寻安徵省境黄河南泛及黄河故道的历史变迁过程,除应以皖北砀山、萧县及灵璧县北界黄河干流故道为中心外,还应关注历史时期黄河南泛对现安徽省行政区划内淮河以北地区的深远影响。为廓清黄河南泛及黄运分布格局对淮河以北区域的双重辖射程度,凭依黄、运为参照比对标识,可相对划分出及各中心变迁时空范围和特征,并以"线"和"面"区划黄淮水利地理脉络走向以及宋金以降边缘趋势下的安徽省北部文化区重心所在。
王大庆
关键词:黄河故道
明代时期的颍州被引量:2
2015年
明代时期的颍州是淮河中游重要城镇。本文从城市形态结构、地理环境与地名变迁、乡镇农业地理等方面,探究淮河中游水系与城市防洪、河道地名与政区环境变迁、分析城镇地理要素及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研读淮河中游城镇发展沿革,对淮河中游行政区划及沿淮城市群打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吴海涛王大庆
关键词:明代历史地理
清代淮河中游卫所地理沿革——以明中都故城及长淮卫为中心被引量:1
2021年
淮河中游地区卫所自明代以来契合人文地理环境,中都城墙主体及卫所营建分布区位彰显明文化设计理念特征。清初,明中都故城及八卫一所框架形态依旧,以凤阳府城为中心,卫所呈点线面地理布局形态结构。皖北卫所历经顺治朝以来并卫,除颍川卫和颍上守御千户所归并于州县,包括八卫一所在内,各卫所都以卫并卫形式完成。长淮卫微观地理空间的变迁,卫城防洪、漕运,卫地和水利兴修皆与时政及沿河环境背景相关联。清初卫所是具有政区军事性质的地理单位,至乾隆十五年之后,淮河中游卫所已演变成以长淮卫为中心的漕运组织地理建制单位。
王大庆
关键词:清代淮河中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