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林
- 作品数:16 被引量:209H指数:9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老年子宫切除手术患者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7年
-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老年子宫切除手术患者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60例子宫切除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组和瑞芬太尼组各80例,瑞芬太尼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麻醉,复合组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麻醉前1 h、麻醉后1 h以及手术结束后1 h检测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相关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麻醉前相比,麻醉1 h后两组患者免疫细胞(CD3^+、CD4^+、CD8^+、CD4^+/CD8^+)显著降低,且复合组显著高于瑞芬太尼组;应激反应相关因子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总抗氧化能力(TAC)、过氧化氢酶(CAT),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炎症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升高,但复合组显著低于瑞芬太尼组;手术结束1 h后,两组患者免疫细胞水平、炎症相关因子水平显著高于麻醉1 h后,且复合组免疫细胞水平显著高于瑞芬太尼组,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低于瑞芬太尼组;同时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相关因子水平显著低于麻醉1 h后,但复合组显著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老年子宫切除手术患者的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较小,对手术患者的麻醉具有重要的帮助。
- 刘丽彭明清王中林郑霞
-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
-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人术中应激反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3
- 2015年
- 随着医学的进步,社会老龄化日益加重,老年患者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也愈来愈受重视,鉴于老年人常合并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或糖尿病,其脏器功能及代偿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麻醉和手术等伤害性刺激对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及术后预后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1]。
- 田春李敏王中林丁佳慧彭明清
- 关键词:应激反应麻醉老年人
-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0
- 2016年
- 自1988年,Shoemaker首先提出围术期理想循环状态的概念以来,目标导向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的理念后随即被引入到许多围术期液体管理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尽管有证据表明[1],GDFT在维持有效血容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等方面有较大的贡献,但最有效、最合适的监测方法方面尚未达成共识。因此,越来越多的液体管理监测技术相继涌现,从有创到微创再到无创,
- 丁佳慧王中林彭明清
-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血管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监测方法
- 七氟醚麻醉对结肠癌根治术中青年及老年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七氟醚麻醉在结肠癌根治术中对不同年龄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ASA评分为Ⅰ-Ⅱ级的结肠癌患者117例分为高龄组55例及中青年组62例,2组患者在手术中均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比观察麻醉前、麻醉维持60 min时、麻醉结束时、进入PACU 30 min时4个时间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结果 2组在T1时较T0有显著降低,在T2时维持较低的水平,在T3时有所上升基本恢复到术前状态(P〈0.05);中青年组患者的高切及低切变率全血黏度在T2、T3时的明显低于老龄组(P〈0.05);中切变率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在T3时的显著低于老龄组,血浆黏度在T1、T3时显著低于老龄组(P〈0.05);红细胞刚性指数在T2时显著低于老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患者血沉方程K值在T0、T1、T2、T3时均低于高龄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能够有效改善结肠癌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及血栓的发生率,且对于中青年患者的效果要优于老年患者。
- 王中林田春彭明清丁佳慧蔡翼
- 关键词:结肠癌七氟醚血液流变学
- 微信平台联合PBL教学法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0
- 2019年
-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联合PBL教学法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在我院麻醉科规范化实习的60名住院医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住院医师给予PBL教学法,观察组住院医师给予微信平台联合PBL教学法。观察和评估两组住院医师的学习成绩、学习积极性和对教学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培训后,观察组住院医师的基础知识得分、理解记忆得分、临床应用得分、综合分析得分和考试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住院医师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微信平台联合PBL教学法可有效提高麻醉科住院医师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受到住院医师的广泛欢迎。
- 王中林蔡翼
- 关键词:PBL教学法临床教学麻醉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氧化应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氧化应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于该院就诊的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全麻,并静脉泵入生理盐水,观察组行常规全麻,并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7 d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变化,以及诱导前、诱导后10 min、插管时、插管后30 min、拔管后3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结果术后1 d,两组患者SOD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升高,但观察组SOD、MDA水平变化幅度明显更小(均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SOD、MDA水平基本恢复,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诱导后10 min、插管后30 min、拔管后30 min HR水平较诱导前均显著下降(P<0.05),插管时HR水平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其中对照组诱导后10 min、插管后30 min、拔管后30 min HR水平降低、插管时HR水平均较观察组增高明显(P<0.05);观察组诱导后10 min、插管时、插管后30 min、拔管后30 min MAP值均较诱导前显著下降(P<0.05),但4个时间点MAP值基本处于平稳状态,对照组诱导后10 min、插管后30 min、拔管后30 min MAP值均较诱导前显著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观察组同期,插管时MAP值较诱导前明显增高(P<0.05),且明显高于观察组同期(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氧化应激损伤,并且有助于维持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 王中林彭明清田春刘丽李菁菁李敏
- 关键词:食管癌根治术氧化应激血流动力学
- 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儿童下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研究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儿童下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及血浆血栓素A2(TXA2)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2~12岁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腹手术的患儿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进行超前镇痛,对照组不给予药物进行超前镇痛,比较两组患儿的应激反应、氧化损伤、血小板活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观察组术后30 min、6 h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术后12 h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30 min GMP14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2/30),低于对照组的13.33%(4/30)。结论:对于儿童下腹腔镜手术,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和血小板激活,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刘丽王中林彭明清
- 关键词:酮咯酸氨丁三醇应激反应血栓素A2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 舒芬太尼复合曲马多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疼痛是指机体在受到创伤或潜在性损害所产生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自从国际疼痛研究会将疼痛正式确认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后,临床工作中的疼痛管理就越来越得到学者们的重视,特别是术后疼痛,对伤口愈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术后疼痛的重要性逐渐得到学者们的认可。
- 田春彭明清李敏丁佳慧王中林朱丽
- 关键词:小儿镇痛曲马多
- 综合教学方法在全科医学本科麻醉学见习中的探讨
- 麻醉学作为临床重要的学科,为外科手术病人保驾护航,同时也是外科快速康复理念(ERASS)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院作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的教师不但要开展临床麻醉工作,而且还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怎么样合理安排教学特别...
- 李敏彭明清王中林田春
- 关键词:临床见习麻醉科
- 目标导向灌注策略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 2023年
-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期间目标导向灌注策略(GDP)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50例在CPB下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DP组和传统灌注策略(TP)组,各25例。GDP组应用氧供-氧耗指标管理并设定导向目标,TP组应用体表面积-流量匹配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灌注目标结果[晶体液预充量、甘露醇预充率、苯肾上腺素用量、血液浓缩器使用率、超滤总量、CPB中最低血红蛋白(Hb)、CPB中最低泵流量、CPB中最低氧供(DO_(2))],不同时间段[入室时(Ta)、手术开始时(Tb)、CPB开始后60 min(Tc)、手术结束时(Td)]的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不同时间段[麻醉诱导后CPB开始前(T1)、CPB开始后60 min(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第3天(T4)]的脑组织损伤标志物[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不同时间段[术前1 d(T0)、T4、术后第5天(T5)]的认知水平及神经功能恢复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CPB中最低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P组的晶体液预充量(0.64±0.14)L、甘露醇预充率20.0%、苯肾上腺素用量(0.86±0.64)mg低于TP组的(0.92±0.16)L、60.0%、(1.76±0.54)mg,血液浓缩器使用率100.0%、超滤总量(1.10±0.17)L、CPB中最低泵流量(2.30±0.42)L/(m^(2)·min)、CPB中最低DO2(296.17±59.32)ml/(m^(2)·min)高于TP组的48.0%、(0.42±0.50)L、(1.71±0.41)L/(m^(2)·min)、(260.14±50.12)ml/(m^(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a、Tb时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P组患者Tc、Td时的MAP分别为(78.2±3.2)、(80.2±3.2)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TP组的(70.6±3.5)、(78.8±1.2)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时的S-100β、N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T3、T4时的S-100β、NSE均高于本组T1时,GDP组T4时的S-100β(88.24
- 王中林刘丽
-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