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皖扬
-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新工艺的开发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研究将物理、化学及生物等方法相结合用以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经过蛋白质沉淀、加热、离心、脱色、过滤等物化处理后,再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将马铃薯淀粉废水进行生物酶降解反应。实验得出最优反应条件:马铃薯淀粉废水在pH4.0条件下蛋白沉淀、80℃加热、加入1%活性炭脱色,化学需氧量(COD)下降约30%,理化方法处理后水样接近无色透明状。pH6.0、温度40℃下利用葡萄糖氧化酶进行酶解反应,其还原糖含量下降约90%,而化学需氧量(COD)下降约85%。
- 黄一洲卢嘉宝熊皖扬陈劲春
-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废水葡萄糖氧化酶
- 响应面法优化两种食品工业废料在小白侧耳培育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将土豆渣、凤尾菇菌糠——两种食品工业常见废料用于小白侧耳培育,并以响应面法对培养基配比进行分析和优化。得到温度为18℃,pH值为7.0,培养料含土豆渣29%、凤尾菇菌糠58%的最优培养条件。于此条件下实际收获小白侧耳98g,与理论值104.717g接近。所收获之菌菇色泽纯白,香气浓郁。该方法合理有效地消耗和利用了价值几乎为零的两种工业废料,变废为宝,节约废旧材料处理人物力成本的同时,亦有效增地加了经济价值。
- 卢嘉宝熊皖扬彭妍陈劲春侯乐峰吴丹
- 关键词:响应面土豆渣菌糠
- 响应面法优化马铃薯渣在凤尾菇培育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使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马铃薯渣作为培养基代料的凤尾菇培育方法,得出了温度为20℃、pH为7.0、培养基含马铃薯渣9%的最优培育条件。于此条件下实际收获凤尾菇171g,与理论值174.555g接近,既提高了凤尾菇产量,又合理地利用了马铃薯渣。由此法获得的凤尾菇质量高,菇形饱满,色泽鲜亮且菇香浓郁。
- 卢嘉宝熊皖扬陈劲春
- 关键词:响应面马铃薯渣凤尾菇
- 马铃薯废液中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离及活性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通过盐析、透析、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技术从马铃薯提取淀粉后的废液中分离纯化出了蛋白质酶抑制剂,并且通过对实验条件优化,准确地测定了蛋白酶抑制因子对胰蛋白酶的抑制能力。在实验条件下,所用胰蛋白酶的活力单位为110U/mg,加入2mg/mL的马铃薯蛋白质提取物以后,胰蛋白酶的活力单位降为26.67U/mg,蛋白酶抑制剂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较为显著,其抑制率可达75.76%。
- 石军英汪海燕熊皖扬陈劲春
- 关键词:马铃薯胰蛋白酶
- 马铃薯渣作培养代料的两种侧耳属食用菌菌糠中两种饲用酶活性的检测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本研究以培养代料含马铃薯渣的凤尾菇菌糠、小白侧耳菌糠为研究对象,检测其中植酸酶及β-葡聚糖酶的酶活。凤尾菇菌糠植酸酶酶活在pH2.5下为0.0822U/g,在pH5.2下为0.0786U/g。小白侧耳菌糠植酸酶酶活在pH2.5下为0.1052U/g,在pH5.2下为0.1027U/g。凤尾菇菌糠β-葡聚糖酶酶活0.0260U/g,侧耳β-葡聚糖酶酶活为0.0354U/g。结果表明,加入马铃薯渣做培养代料的凤尾菇、小白侧耳菌糠具有一定的饲用酶活性,用其作禽畜饲料加工时,可适量减少饲用酶的加入量,以节约成本。
- 卢嘉宝熊皖扬陈劲春
- 关键词:马铃薯渣菌糠Β-葡聚糖酶
- 两种粮食加工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 玉米和马铃薯是我国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均超过1亿吨,既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玉米胚芽主要用于榨油,玉米胚乳和马铃薯主要用于提取淀粉,因此,产生了玉米胚芽粕、玉米黄粉、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料等废弃物。
...
- 熊皖扬
- 关键词:玉米胚芽粕玉米黄粉玉米胚芽蛋白玉米醇溶蛋白玉米黄素
- 响应面法优化玉米黄粉中玉米黄素和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工艺被引量:7
- 2011年
- 采用响应面法同时优化了玉米黄粉中醇溶蛋白和玉米黄素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子,以玉米黄素和玉米醇溶蛋白质量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3.36%、提取温度62.13℃、提取时间5.79h,此条件下玉米黄素质量为420.1μg,而玉米醇溶蛋白质量为0.6165g。与响应面所得理论值418.9μg和0.6153g十分接近,玉米黄素得率和玉米醇溶蛋白提取率分别达到0.021%、79.03%。该研究为工业化提供了依据。
- 熊皖扬陈劲春
- 关键词:响应面法玉米黄粉玉米黄素玉米醇溶蛋白
- 正交法优化马铃薯渣作培养代料培育凤尾菇及其菌糠中β-葡聚糖酶和植酸酶活性的检测研究
- 2011年
- 使用正交法优化了马铃薯渣作为培养基代料的凤尾菇培育方法,得出了温度为20℃、马铃薯渣加入量为8%、棉籽壳加入量为70%、pH为7.0最优培育条件,于此条件下实际收获凤尾菇172 g。对菇体采摘后的菌糠进行了2种酶活检测,β-葡聚糖酶活性为0.0260 U/g,植酸酶活性在pH2.5下为0.0822 U/g,在pH5.2下则为0.0786 U/g,活性均偏低,不宜提取,但可在其用作饲料加工时相应减少2种酶添加量,以降低成本。该法在提高凤尾菇产量的同时合理利用了马铃薯渣,并为菌糠酶的开发利用做了探索研究。
- 卢嘉宝熊皖扬陈劲春
- 关键词:马铃薯渣凤尾菇Β-葡聚糖酶植酸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