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华富

作品数:110 被引量:2,111H指数:26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0篇经济管理
  • 11篇历史地理
  • 9篇建筑科学
  • 4篇社会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艺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36篇城市
  • 12篇煤炭
  • 9篇省际
  • 9篇资源型
  • 9篇旅游
  • 8篇影响因素
  • 8篇资源型城市
  • 8篇煤炭资源
  • 8篇城镇化
  • 7篇县域
  • 7篇煤炭资源型
  • 7篇煤炭资源型城...
  • 6篇土地利用
  • 6篇皖江城市
  • 6篇皖江城市带
  • 6篇空间结构
  • 6篇城市带
  • 5篇煤炭城市
  • 4篇生态
  • 4篇省际边缘区

机构

  • 88篇安徽师范大学
  • 5篇西华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2篇安徽大学
  • 2篇滁州学院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池州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安徽省城乡规...
  • 1篇武汉西藏中学

作者

  • 92篇焦华富
  • 20篇张荣天
  • 13篇李俊峰
  • 7篇韩会然
  • 7篇陆林
  • 6篇韩玉刚
  • 6篇许吉黎
  • 6篇杨显明
  • 5篇戴柳燕
  • 4篇杨成凤
  • 4篇尹乐
  • 4篇王荣荣
  • 4篇丁娟
  • 4篇郇恒飞
  • 2篇宣国富
  • 2篇梁梦鸽
  • 2篇凌善金
  • 2篇赵静
  • 2篇张小林
  • 2篇肖林

传媒

  • 12篇经济地理
  • 10篇地理科学
  • 9篇地理研究
  • 7篇世界地理研究
  • 7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人文地理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池州学院学报
  • 2篇中国煤炭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城市问题
  • 2篇测绘科学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小城镇建设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14篇2015
  • 12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皖江城市带区内公路交通空间组织被引量:8
2012年
通过调研获取皖江城市带各市区内公路客运联系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皖江城市带区内公路交通联系的网络特征,并结合各市区内相互作用强度的现状及历年的变化,预测其今后经济联系的主导方向,为区内公路交通联系方向的预测提供参考,从而提出区内公路交通空间组织的优化建议。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区内公路交通网络密度较高;根据区内相互作用强度现状,形成了合肥市主中心,芜湖市副中心和安庆市区域性中心及"东西轴线"和"南北轴线"的经济联系格局;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不断增长,但增速不一,总体位序变化较小;今后区内公路交通空间组织方向是沿"东西轴线"和"南北轴线"发展、围绕区域中心完善并加强"两翼"建设。
焦华富杨成凤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
试论我国煤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被引量:16
2001年
在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煤炭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煤炭城市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焦华富
关键词:煤炭城市煤炭资源煤炭工业产业政策城市形象
社会空间视角下成熟型煤炭资源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研究——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被引量:14
2016年
在生态文明建设与服务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作为中国工业化阶段能源基地的资源型城市,正面临着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多位一体的全面转型。选取成熟型煤炭资源城市淮南为案例,基于社会空间视角划分城市地域功能结构,构建社会-经济-空间多维因素的互动框架推进资源型城市的科学转型。研究发现:淮南市社会空间包括6个主因子,各主因子的空间集聚和街区分布均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基于不同街区的功能属性划分出5个空间功能组团,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组团;居住、商业、生活服务组团;煤炭开采与加工工业组团;非矿点区域、乡村区域组团;经济新增长点培育、转型发展组团。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特征表现为:1"城"、"矿"功能的隔离与排斥,2连绵型低收入农业空间的嵌入,3城市服务功能空间的紧缩,4煤炭开采与初加工的空间共位,5城市转型尚未形成规模与联动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地域结构的形成原因及优化路径。
焦华富许吉黎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社会空间城市地域结构
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初探被引量:2
1994年
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初探焦华富(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芜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各国都无一例外地要经历这个过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始于1956年合作化完成以后,从1956~1978年,由于国家对农村劳动力采取严...
焦华富
关键词:剩余劳动力农村农业发展
产业演进对旅游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机理——以黄山市为例被引量:19
2014年
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借助GIS等手段,对黄山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并结合黄山市1978-2012年城市产业发展的动态数据资料,就黄山市产业演进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城市产业演进,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和组织形式的演化与更替,影响了城市空间的物质与功能要素,进而推动了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旅游城市的功能,从而引起城市用地结构的变迁;旅游产业的升级改变了生产资源在城市产业间的流动,引发城市产业空间格局的变化;旅游产业组织方式的优化进一步促使城市产业空间的融合和集聚。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业演进对旅游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机理模型和相应的逻辑函数。
丁娟焦华富李俊峰
关键词:产业演进城市空间形态
旅游城镇化的居民感知研究——以九华山为例被引量:52
2006年
旅游城镇化是以旅游业为推动力的城镇化类型,居民对此类型的城镇化的影响感知有其独特性。本文选取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为案例,在大量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着重就当地居民对旅游城镇化的经济、社会生活和环境影响感知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与旅游城镇化影响感知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旅游地旅游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焦华富丁娟李俊峰
关键词:旅游城镇化居民感知
芜湖市城市居住区位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运用评价模型对芜湖市各个片区的居住区位进行了评价,利用问卷调查方式所获取的资料对芜湖市居民的居住满意度和择居意向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居住区位优势度对商品房价格的空间分异、居民居住满意度、居民择居偏好区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芜湖市中心的城中片区在居住区位方面的优势最高;其次是镜湖北片区;再次是城南片区、城东片区、开发区片区;三山片区最次。可见对一个拥有中等规模,新区刚刚开发的城市而言,发展历程越久的片区,其区位优势越强,且商品房价格越高,居民的居住满意度越高,更成为居民理想的择居区位。
焦华富吕祯婷
关键词:居住区位
徽州古村落的景观特征及机理研究被引量:102
2004年
富接江南、文风昌盛和秀丽山水是明清时期徽州地理环境的主要内涵,创造了灿烂的徽州文化。古村落是历史上徽州人生产生活的中心之一,是徽州文化的主要载体。聚族而居、宛如城廓的村落以及村落中众多高大的祠堂、牌坊形成直观可视的文化景观,极大地渲染了古时徽州的宗法观念和宗法制度。文风犹存的书香村落拥有大量的书院、私塾等文化建筑,淡雅明快的居民等建筑大多饰以典雅工丽、寓意深刻的雕刻和楹联,体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园林化是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的主要特征之一,园林化村落拥有的水口园林、书院园林和宅院园林等多种园林烘托了徽州古村落的园林情调。
陆林凌善金焦华富王莉
关键词:徽州古村落景观特征
江淮城市群空间联系及整合模式被引量:75
2010年
江淮城市群是安徽省结合省域经济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际而提出的省域经济发展新思路,发展势头良好。本文依据地理学相关理论,运用城市流和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定量测度了江淮城市群中各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和11个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揭示出江淮城市群空间联系方向,并提出江淮城市群空间整合的发展模式。结果表明:合肥、芜湖在城市群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群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节点,江淮城市群是一个"弱核型"城市群;城市群的空间联系方向是以合肥为中心,呈圈层状向外辐射以及沿交通走廊呈轴线状拓展,空间联系交通指向明显。通过实行"圈层"、"T"型及"双核"型空间整合模式,可以实现江淮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李俊峰焦华富
关键词:江淮城市群
泛长三角城市发展效率时空格局演化与驱动机制被引量:52
2014年
以泛长三角为研究区,采用修正的DEA模型测度2000—2012年城市发展效率;综合利用地统计分析、R/S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等方法分析了转型期泛长三角城市发展效率时空格局演化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总体上城市发展效率呈现出提升的态势,且城市集约化发展取得一定进步;城市发展效率空间格局演化存在空间集聚,各效率在空间上均表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形成了较为相似的集聚演化格局;未来城市发展各项效率将会表现不断增长趋势;人口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及市场因素等驱动力共同作用于泛长三角城市发展效率时空格局演化。
张荣天焦华富
关键词:泛长三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