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畅和
- 作品数:43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佛教在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的传播足迹考被引量:4
- 2009年
- 公元4世纪,佛教经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此时,正值高句丽、百济、新罗鼎足而立之际。虽然三个国家都接受了佛教,并把它看成求福护国的工具,但由于三者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而使得佛教在传入三国的时间上,高句丽最早,百济次之,新罗最晚。
- 潘畅和李海涛
- 关键词:佛教
- 中、朝、日道教思想之比较被引量:2
- 1998年
- 以比较的方法,探讨中、朝、日道教文化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对深刻认识三国的文化很有启发意义。这三国道教文化的相同点就在于:其道教文化的建树皆基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上;三国道教皆具有相对“下位层次”文化的性质;道教研究一直受到忽视。中、朝、日道教文化的不同点表现在下列几点:其一,中国道教是一种大型民族宗教,日本道教是道教这棵大树上的部分枝杈,朝鲜道教是居于两者之间的既有中国道教似的宗教意义,又有日本道教似的非体系、不完善的一面;朝鲜主要是斋醒祭祀道教,日本主要是实用道教;中国儒、佛、道经渭分明;朝鲜、日本儒、佛、道三者常常搅成一团,无明确界线。道教在本土中国,同儒、佛一样形成巨大的文化洪流,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特色。道教在朝鲜和日本,虽然远没有形成如同中国本土道教那样壮观的历史局面。
- 潘畅和
- 关键词:道教文化中国道教道教研究道教思想日本文化宗教意义
- 朱子学在日本江户时期急速兴起的原因及其特色被引量:7
- 2005年
- 日本朱子学从原来的一种文化修养转而作为一种伦理道德和思想文化在江户幕府时期急速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而且日本与中国和朝鲜高度集权的中央官僚统治不同,具有容纳了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和严格的职业等级分工的结构特色。这种结构特色要求朱子学解决具体的“问题”而不是钟情于抽象的“主义”。因此,日本朱子学被具体诠释成日本社会各个层次乃至庶民的不同伦理文化,而呈现出多样性和庶民化的特点。
- 潘畅和
- 关键词:朱子学
- 从汉字、儒学、秦始皇看中国“大一统”的文化模式
- 2010年
-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独一无二地保持了自己文化的完整性、独立性、绵延性达数千年,这与中华文明早熟的"大一统"文化模式有着密切的关联,而汉字、儒学、秦始皇为这"大一统"文化模式的建构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中国的"大一统"文化模式在世界文明史中独具特色,这一模式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潘畅和郭德君
- 关键词:汉字儒学秦始皇文化模式
- 试论清代实学与朴齐家的实学思想被引量:2
- 2006年
- 朝鲜北学派实学代表人物朴齐家曾先后4次出访燕京,他冲破了夷夏之辨和小中华的传统狭隘观念,系统地总结了北学论思想,提出了从器物利用到思想文化对外开放的主张,以实现正德利用厚生之道,同时提出了发展工商、富民强国的具体措施。朴齐家的实学思想丰富了朝鲜实学的内涵,与嗣后的实事求是实学榫接,其历史地位极为重要。
- 李英顺潘畅和
- 关键词:朴齐家实学思想
- 古代韩民族的原始意识结构——“兴”与“风流”
- 2015年
- 韩民族有其固有的原始意识结构——"兴"与"风流"。与中国文化中的"兴"立足于伦理本位、追求"大同"的精神不同,韩民族的"兴"与"风流"根植于生命本体,追求重生精神,进而使"兴"与"风流"直接与审美情感和价值判断相联系并升华为一种审美境界。韩民族先民具有的自然原始性、巫术性的歌舞形式,在游戏的文化功能中,形成了"兴"与"风流"的文化特性,而其全员参与性、与"神"的沟通性和规范的游乐性则构成韩民族固有的原始意识结构的基本特征。
- 潘畅和姜云
- 关键词:风流
- 韩国实学及其哲学思想意义
- <正>在韩国,实学概念最早是由崔南善先生在《朝鲜历史》(1931)中提出的。由于实学产生于朱子学理论体系的边缘,尽管它生长很早,发展很久,但由于旧的意识形态体系特别顽固,实学终究未能从边缘走入中心体系,所以尽管实学确实起...
- 潘畅和
- 古代日本与朝鲜的特殊阶层——武士与两班之比较被引量:2
- 2010年
- 古代日本的武士和朝鲜的两班,是古代日本民族和朝鲜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因此也是解读其民族文化的一把钥匙。日本武士和朝鲜两班都作为位居农工商三民之上的统治阶级,其身份世袭,享有各种政治经济特权。不同的是,日本的武士是以来源于社会体制中的俸禄为生的消费阶层,是以忠诚和献身精神立身和行动的人,学问在他的活动范围之外,而朝鲜两班是有闲阶层,是以读书和谨守礼仪为特征的文化人。
- 潘畅和
- 关键词:武士武士道
- 古代中国与朝鲜的“气”哲学传统比较被引量:2
- 2008年
- 在中国,元气自然论在王充以后,受魏晋玄学思辩哲学的压抑一度发展低迷,到北宋张载时走向高峰而发展为元气本体论,后又受程朱"理"论的排挤,一度衰微。300年后,王廷相、王夫之的气论又形成发展高潮。在朝鲜,确立气一元论哲学的徐敬德之后,气哲学传统就表现为主理主气之争、唯理唯气之争,最终由崔汉绮总集成。中国的气论主要作为宇宙本根论,道器、形而上、形而下等范畴始终成为诠释的中心。朝鲜的气论则更多地是对心、性、情等伦理本体的探讨,故主要围绕理气、心性、善恶等概念进行了研究。
- 潘畅和张波
- 关键词:王夫之气论
- 韩国人的儒教丧礼及生死观管窥
- 在今天的韩国,以祖先祭祀为本质内容的中秋丧祭文化既是对韩国人最重要、在韩国社会中覆盖最广,又是最具韩国人特色的文化现象。韩国中秋祖先祭的文化内涵与形式则非常单一、确定,即就是家族宗亲的祖先祭祀。尽管现代韩国人的生活文化因...
- 潘畅和
- 关键词:生死观儒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