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步
- 作品数:19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凯里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类型、需求特点及其作用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分析当前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类型和各读者群的阅读需求特点,并指出读者对高校图书馆工作具有积极的 促进作用。
- 淳于步罗云丹
- 对图书馆智能服务的解读被引量:4
- 2005年
- 智能服务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是图书馆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趋势和途径,因此对智能服务的理解与应用就成了图书馆发展的突破口。当然各个图书馆的基础与条件不一,不可能按同样模式开展智能服务以谋求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本文结合我馆实际,谈谈我们开展智能服务的尝试。
- 淳于步
- 关键词:知识经济
- 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耦合——贵州少数民族植物染色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天然植物染色,在贵州少数民族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项非物技艺中,传承着许多人类生存的技能。它包括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对不同染色植物、防染植物、媒染植物和培养剂作用植物的识别、提炼和应用等。贵州少数民族在传承先辈们植物染色技艺的同时,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所赐予的植物,创造并发展了运用不同的植物防染、媒染和培养剂进行染色的生态智慧。他们虽然不知道这些植物的化学成分,但却很好地、有效地应用了它们。这种耦合关系,不仅体现出人类对自然的依附,也体现了山地民族在生存背景较为恶劣的情况下,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这是人类在生存发展中能够遗传的必备的原始基本素质。
- 淳于步
-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植物染色生态环境
- 黔东南苗歌调式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雷公山山高林密的"喊山调"或"过山调",南宫山高谷深大风呼啸的"高坡调"或"穿堂调",清水江中游十里长滩的"临水调",番召在大山中间夹着的一群平缓小馒头山的"回旋滑调",无不透露出这些区域的苗族同胞与他们所处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揭示了这个民族非常独特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我们从音乐与人类生活和生存的关系入手,走出另外一条剖析苗族为何如此依赖自然、崇拜自然的蹊径。
- 淳于步
- 关键词:苗歌调式生态环境
- 族群艺术学语境下关于苗族文化的思考——麻江型铜鼓在苗族中部方言区的文化归属被引量:2
- 2019年
- "麻江型铜鼓"因出土于黔东南麻江县谷垌镇而得名。由于黔东南是苗族的集聚区,许多支系数百年来都有跳铜鼓的习俗,因而无论是"他人"还是苗族族群本身都逐渐认为"铜鼓"文化是中部方言区苗族的主体文化之一。本文从"麻江型铜鼓"出土实物地的原住民考证出发,加上历史文献的辅证,得出"麻江型铜鼓"是当时居住在这里的布依族遗物;又从中部方言区苗族的迁徙时间和地点入手,考证了"麻江型铜鼓"的实物不是苗族的遗物;再从中部方言区苗族"鼓"文化描述和习俗归纳的文化内核分析,求证了"铜鼓"文化在苗族中部方言区的文化归属就只是"娱乐"这一本质。
- 淳于步潘娟顾晓莲
- 关键词:文化归属
- 贵州苗族服饰图案与中国传统文化被引量:4
- 2015年
- 服饰图案是许多古老民族标志性符号之一,是这个民族文化精神中的图腾崇拜、思辨模式等文化根基的标识。在中华民族一万来年的文化流程中,创造了无比辉煌的悟性文化和标识自己民族文化根基的图案,如五行图、太极图等。然而在秦汉以后的文化变革里,这些民族文化的根符号逐渐消失殆尽。奇怪的是,在贵州的苗族的文化体系中,却很好的保存了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化符号,几千年来自然地传承着民族的文化基因,至今仍然烟云未散。通过对贵州苗族服饰图案的文化解析,可以洞见苗族文化体系与中华古老文化的文化亲情和血脉。
- 淳于步杨文斌
- 关键词:苗族服饰图案阴阳
- 工艺·符号·文化的全面解读——评《中国工艺美术全集·贵州卷·印染篇》被引量:1
- 2016年
- 《贵州卷·印染篇》是《中国工艺美术全集》251卷的其中一部,虽然只有17万字,但它从中国印染的起源,工艺发展和贵州传承等方面详尽记录了这门工艺的历史源流和在贵州分布。它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从民族迁徙的角度,对贵州少数民族是我国最早从事和运用印染进行了逻辑的界定。如果说这些界定可以从文献中找到答案,那么对贵州印染工艺、纹样符号的详尽记录和文化的分析解读,则是本书最为炫目的亮点。
- 淳于步
- 关键词:民族迁徙印染工艺历史源流生态观审美意蕴
- 人类学视域下关于原始美文化美的思考
- 2015年
- 现代所谓的"美学"是人类进入文化时代后由文化精英们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或范畴,经过若干年的丰富发展逐渐形成的一门学问。但笔者认为,对于这门学问,不同的学者往往站在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不同的阐述,其中关于美的起源的诠释有所缺失。笔者通过对苗族一些古老的风情民俗和历史上一些中外主要美学定义的比对,就原始美与文化美的定义、源流关系、经典美学原理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企图拓展关于美学研究的一些思路。
- 淳于步
- 关键词:人类学视域文化美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商业化困境探讨——以贵州少数民族植物蓝靛染为例被引量:5
- 2017年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商业化之间存在着结构上的矛盾,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特定的群体,而商业化则属于全社会,消费群体的指向性不同。这并不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适宜于走商业化,但是由于非遗属于小众性质,其所承载的文化,往往仅存于其族群内部认同和消费;其商业化表面看似消费物质,实质多为文化的拓展,如果文化内涵无法引起大众的认同,这样的消费是短暂激情式,因此非遗的商业化陷入诸多困境。如果没有理性的思考、策划、实践,非遗的商业化反而会造成文化的断层而非延续。本文以植物蓝靛染为例,以实质化的研究方式,深入剖析非遗与商业化存在的冲突矛盾,从中归纳新的商业模式,期望对非遗商业化能提供一些参考。
- 淳于步魏明珠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 黔东南苗歌调式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
- 苗歌是无文字状态下苗族人民传承文化的最重要的手段,也是他们情感的重要表达.生活在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人民根据自己所处的各自不同的生态环境,把人、历史、思维、美学、个性、文化、生活等等与生态环境密切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与其生态...
- 淳于步
- 关键词:苗歌调式生态环境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