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维生

作品数:43 被引量:17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委攻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3篇机械工程

主题

  • 7篇急诊
  • 7篇创伤
  • 6篇急救
  • 6篇肝癌
  • 4篇动脉
  • 4篇引流
  • 4篇引流装置
  • 4篇原发性
  • 4篇原发性肝癌
  • 4篇切除
  • 4篇外伤
  • 4篇静脉
  • 4篇急救分析
  • 4篇负压
  • 4篇负压引流
  • 4篇负压引流装置
  • 3篇动脉化治疗
  • 3篇诊治
  • 3篇软组织
  • 3篇皮肤移植

机构

  • 25篇中山医科大学...
  • 12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43篇汪维生
  • 16篇陈锡林
  • 14篇王维平
  • 13篇李强
  • 11篇戴强生
  • 10篇王东平
  • 10篇王维平
  • 10篇陈锡林
  • 7篇黄洁夫
  • 5篇梁力建
  • 5篇王永谦
  • 4篇宋武
  • 4篇李强
  • 3篇王东平
  • 3篇吕明德
  • 3篇王永谦
  • 2篇张萌
  • 2篇文剑明
  • 1篇吴立志
  • 1篇马中富

传媒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中华医学会急...
  • 2篇医疗装备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肝胆外科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医疗设备信息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医学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癌症
  • 1篇新医学
  • 1篇广州医药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6篇2002
  • 10篇2001
  • 6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5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肝动脉阻断器治疗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
1995年
我院与瑞典Lund大学合作,采用了他们提供的肝动脉阻断器(occluder)于1994年2月至1995年4月期间对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不可切除的肝细胞型肝癌(HCC)患者进行了重复暂时性去肝动脉化(RTD)治疗。最初4例因用手术误伤阻断器导致术后开始阻断时便失效,而改行了其他疗法。之后的20例病人术后阻断器一直工作良好,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有效率为70%;中位生存期为8.2个月(3~11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11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79.7%%、44.8%。本文系统介绍了RTD的实施技术、阻断方法、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及处理,并对其原理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RTD设想合理,方法较新颖独特,则一种有前景的肝癌外科缺血疗法,对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可取得较满意的姑息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和应用。
汪维生黄洁夫梁力建鲁明德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
1615例急性出血患者的立止血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9
1996年
李天木马中富姜法文关开泮汪维生王维平詹红黎湛兴
关键词:出血急性出血立止血
医用尖锐物处理容器的设计
2001年
王维平李强陈锡林汪维生
破伤风56例急救分析
我院1988—1998年期间急诊救治了破伤风患者56例;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最小40天,最大87岁,平均38.1岁;按Devens和Smith分型,轻型8例,中型24例,重型 20例,特重型4例;外地患者为主,占...
戴强生汪维生王维平陈锡林
关键词:破伤风急救分析海洛因
文献传递
创伤结局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影响创伤结局的各种因素,建立创伤结局预测模型,为提高创伤救治水平提供有用的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1131例创伤患者的资料,以创伤生存率为反应变量,对生理评分、SIRS评分和解剖损伤评分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考虑年龄等因素,计算出各自的权重。结果 GCS、SIRS、年龄和收缩压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解剖损伤评分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GCS、SIRS、收缩压、年龄是影响创伤结局的重要因素。
陈锡林王维平汪维生李强戴强生王永谦宋武
关键词:创伤LOGISTIC回归预后
创伤性肝破裂29例急救分析
本文就我院1991年1月~1995年10月期间急诊救治的29例创伤性肝破裂进行了分析总结。29例中儿童2例,成人27例;男26例,女3例;以30岁以下的男性青年民工和待业青年居多25例,占86%)。致伤原因最多为打架斗殴...
汪维生黄洁夫吴志棉吕明德王维平
文献传递
外伤性肝破裂的急诊诊断与处理被引量:32
2002年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95例外伤性肝破裂的伤因、伤型、伤情及合并伤情况 ,肝破裂与合并伤在诊治上的关系 ,救治方法和疗效。结果 :交通事故占 4 3.2 % (41/ 95 ) ;单一肝破裂仅 9.4 % (9/ 95 ) ,有合并伤的肝破裂 90 .6 % (86 / 95 ) ;合并腹外伤均妥善施行了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肝破裂非手术治疗 5 .3% (6 / 95 ) ,手术治疗 94 .7% (89/ 95 ) ,合并腹内伤术中漏诊漏治率 8.2 % (5 / 6 1) ;全组治愈率 86 .3% (82 / 95 ) ,死亡率 13.7% (13/ 95 )。结论 :交通事故是肝破裂的最常见致伤因素 ,肝破裂大部分有合并伤 ,抢救时一定要妥善处理好肝破裂与合并伤在诊治上的先后、主次关系 ;手术治疗仍然是肝破裂最常用的方法 ,合并近肝静脉损伤和多发性合并伤的肝破裂的处理仍然是当今的难题 ,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修补近肝静脉损伤是一种较简捷可行的方法 ,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汪维生梁力建吕明德彭宝岗黄洁夫
关键词:外伤性肝破裂急诊
带真皮下血管网植皮修复手掌皮肤软组织损伤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介绍带真皮下血管网植皮修复手掌皮肤软组织损伤的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手掌皮肤软组织缺损者行带真皮下血管网游离植皮术;损伤为带蒂皮瓣状者行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原位植皮术。手掌创面清创,若局部肌腱或掌骨外露,经过软组织转移覆盖后可达到植皮要求。腹部取与创面大小相符的皮瓣,经过修整以保留仅贴在真皮下的血管网脂肪,一期植皮修复创面。如损伤为带蒂皮瓣状,修剪皮瓣中、远端以保留仅贴在真皮下的血管网脂肪,原位植皮修复创面。结果:临床应用56例,其中皮肤软组织缺损26例,创面面积为1.5~6.0cm2,合并肌腱、掌骨外露7例。损伤为带蒂皮瓣状30例,其中蒂在近端 18例,蒂在远端 12例,蒂宽度0.5~2.0cm,皮瓣长度2.0~4,5cm。皮片(瓣)全部成活,手掌外形饱满。经过6个月~2年随访,皮片(瓣)的质量、质地感觉满意。结论:该手术方式适用范国广,手术方法简单,临床评价优良。
陈锡林王维平汪维生李强戴强生王永谦
关键词:真皮下血管网皮肤移植
一种新型负压引流装置被引量:1
2001年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负压引流装置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性能特点。该装置主要特点是有双单向阀装置和引流液排放管 ,解决了临床常见的引流液逆流问题 。
王维平陈锡林汪维生王东平李强
关键词:负压引流
诺仕帕片剂解痉止痛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诺仕帕片剂治疗肾绞痛、胆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诊断明确的肾绞痛、胆绞痛患者 940例随机分为两组 ,应用诺仕帕片剂与抗胆碱能药 (6 5 4- 2 )口服比较 ,采用电话随访。评价指标 :(1)服药期间有无疼痛复发 ;(2 )疼痛复发时分别增加口服诺仕帕、6 5 4- 2一次 ,疼痛能否缓解或解除。结果 :诺仕帕组疼痛复发率为 2 2 77% ,6 5 4- 2组疼痛复发率为 6 4 2 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5 ) ;疼痛开始时口服效果比较 ,诺仕帕组有效率 86 2 0 % ,6 5 4- 2组有效率 12 73 % ,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5 )。结论 :诺仕帕对肾绞痛、胆绞痛有明显的解痉止痛及预防疼痛复发效果。
陈锡林汪维生李强戴强生
关键词:山莨菪碱解痉止痛疗效疼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