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素梅
-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肾病综合征致反复下肢动脉栓塞一例被引量:4
- 2012年
- 患者男,47岁,因左下肢发凉10d伴疼痛7d入院。查体:全身浮肿,全身皮肤可见散在多发斑丘疹。左髋关节强迫屈曲位,大腿中段以下皮温低,小腿皮肤花斑样变,足青紫,足踝浅感觉丧失,踝及足趾运动不能,大腿及小腿肌群挤压痛,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未扪及。既往有牛皮癣病史20余年;发现肾病综合征3个月。
- 曹广信张杰峰王乃霞段素梅孙波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下肢动脉栓塞足背动脉搏动全身浮肿下肢发凉
-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39例的护理被引量:1
- 2011年
- 我院2008-2010共收治病程在2周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39例并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IVCF),有效预防了肺栓塞(PE)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作一浅析,总结如下。
- 段素梅孙燕王乃霞
- 关键词:腔静脉滤器围手术期护理
- 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手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 2008年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发病率近年来呈持续升高的趋势,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更高达50%以上,严重的可引起致命性的肺栓塞.因此,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致死性肺栓塞日益受到重视.下腔静脉滤器置人联合手术治疗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我科于2006年10月至2008年1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手术治疗11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邢美兰徐冬梅吕红梅董艳段素梅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
- 腔内心电图双峰P波对PICC尖端定位的指导作用被引量:2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心电引导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过程中,腔内心电图双峰P波对瓣膜式PICC尖端定位的指导作用。方法在心电引导下置管时,记录双峰P波、特征性P波的引出情况,以双峰P波对应的导管长度为置入长度,同时记录特征性P波对应的导管长度。对置管前后行CT检查的416例患者进行CT三维重建成像,测量气管隆凸至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距离,并以此距离作为PICC尖端最佳位置的标准距离。置管后测量X线胸片上气管隆突到特征性P波及双峰P波所对应导管尖端的距离(实际距离),并与标准距离进行自身对照。结果416例患者出现双峰P波168例占40.38%,双峰P波到位精确率为86.31%(145/416),特征性P波的到位精确率为13.69%(23/416)。标准距离为(41.96±9.16)mm,出现特征性P波所对应的实际距离为(48.00±15.18)mm,出现双峰P波所对应实际距离为(45.10±11.16)mm,双峰P波到对照的距离为(1.31±0.33)mm,高尖P波到对照的距离为(6.00±2.88)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7,P<0.05),且双峰P波到对照距离的标准差更小(0.33<2.88)。结论腔内心电图双峰P波在指导PICC尖端定位的稳定性和精确性要比特征性P波高,对定位PICC尖端最佳位置起到补充和完善作用。
- 张秀霞李林坤段素梅王晓
- 关键词:P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