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伟

作品数:5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土壤
  • 4篇线虫
  • 3篇土壤线虫
  • 3篇群落
  • 2篇稻田
  • 2篇水分
  • 2篇水分管理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方式
  • 2篇棕壤
  • 2篇线虫群落
  • 2篇不同水分
  • 2篇潮棕壤
  • 1篇稻田土
  • 1篇稻田土壤
  • 1篇营养类群
  • 1篇优势属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食细菌线虫
  • 1篇土壤性质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欧伟
  • 4篇梁文举
  • 3篇姜勇
  • 3篇李琪
  • 2篇闻大中
  • 1篇庄秋丽
  • 1篇施春健

传媒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土壤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潮棕壤线虫群落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被引量:18
2007年
作者对潮棕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旱田、撂荒地和林地)下土壤线虫群落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能够影响线虫群落及其优势属的时空分布。线虫优势属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不同,撂荒地和林地处理中板唇属(Chiloplacus)线虫主要分布在5–30cm土层,而其他线虫优势属则主要分布在0–20cm土层;在旱田处理中,短体属(Pratylenchus)线虫均匀分布在各个土层。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而引起的土壤环境因素的变化能够对土壤线虫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土壤孔隙度、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碳氮比与土壤线虫优势属的数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线虫区系分析结果表明,撂荒地和林地处理中土壤环境相对稳定,土壤食物网向较成熟的阶段演替。线虫区系分析方法可用来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食物网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土壤生态过程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李琪梁文举欧伟
关键词:土壤线虫优势属区系分析土地利用潮棕壤
稻田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0
2004年
在下辽河平原地区就稻田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土壤线虫多度、营养类群、群落组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0~ 10cm土层不同水分管理处理的线虫总数在耙耕前和黄熟期显著低于对照 ,10~ 2 0cm土层各时期处理间线虫总数的差异不显著 ,2 0~ 30cm土层线虫总数在耙耕前和黄熟期差异极显著 .北方单季稻水田试验共观察到土壤线虫 16科 2 2属 .绕线属 (Plectus)、垫刃属 (Tylenchus)、单宫属 (Mon hystera)是优势属 ,绕线属和垫刃属对不同的水分管理比较敏感 .在耙耕前和黄熟期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 0~ 10cm土壤食细菌线虫能够产生显著影响 .稻田土壤中食细菌线虫和植物寄生线虫是优势营养类群 ,而捕食 /杂食性线虫的相对多度最低 .
欧伟李琪梁文举姜勇闻大中
关键词:土壤线虫群落组成营养类群水分管理稻田
空间变异在土壤性质长期定位观测及取样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05年
通过对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30 m×42 m样地进行网格法分层取样,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土壤pH和有机碳(TOC)为例,探讨了空间变异在土壤性质定位试验及取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49对样本的pH和TOC变异系数均小于10%,变量在0~10 cm和10~20 cm两个层次的基本统计数值基本接近,最佳理论模型的参数显示各变量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且以135°方向的变异为主;相对误差为10%时采集6个和10个土样可分别达到95%和99%的置信水平,结合空间分布格局可以确定更为精确的取样方案;综合分析表明待选样地可以作为土壤性质长期定位观测试验用地.
姜勇庄秋丽梁文举施春健欧伟
关键词:长期定位试验土壤性质
不同利用方式下潮棕壤线虫群落时空分布特征
中国东北潮棕壤不同利用方式下线虫群落随季节和土壤层次而产生的分布格局的变化的研究显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线虫总数、植物寄生线虫、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捕食-杂食线虫数量绝大多数分布在0~20 cm土壤层次.水田主要以食...
欧伟
关键词:线虫群落土壤线虫潮棕壤土地利用方式
文献传递
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稻田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0
2004年
在下辽河平原单季稻地区研究了常规浅湿干灌溉 (CK)、浅湿干灌溉薄膜阻渗 (IC)、湿润灌溉薄膜阻渗 (MC)、淹水灌溉薄膜阻渗 (FC) 4种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土壤线虫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耙耕前 ,CK、FC处理食细菌线虫数量显著高于MC、IC处理 ;薄膜阻渗在黄熟期显著降低了土壤食细菌线虫的数量 ,在耙耕前显著降低了食真菌线虫数量。潮棕壤稻田食真菌线虫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数量较低。在耙耕前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C显著低于对照。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在水稻分蘖期、抽穗期对食细菌线虫数量、食真菌线虫数量、微生物量C和微生物量N没有影响。土壤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数量与土壤微生物量C、N没有达到显著相关。
欧伟李琪梁文举姜勇闻大中
关键词:食细菌线虫微生物量水分管理稻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