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福强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1篇代谢
  • 1篇代谢水平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神经病
  • 1篇血糖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分析
  • 1篇预后
  • 1篇入院
  • 1篇神经病
  • 1篇糖代谢
  • 1篇糖代谢水平
  • 1篇呋喃唑酮
  • 1篇唑酮
  • 1篇胼胝

机构

  • 4篇潍坊医学院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樊福强
  • 4篇刘美萍
  • 4篇刘志辉
  • 3篇王春梅
  • 1篇祝新莉

传媒

  • 1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呋喃唑酮致多发性神经病1例被引量:1
2010年
患者,女,64岁,因劳累后腹胀、返酸、嗳气、腹痛行电子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糜烂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2级、十二指肠炎”,遂服用呋喃唑酮0.1g,每日3次治疗,服用3个月后感双足、双手末端指节麻木、无力,开始为大、小脚趾、双手末端指节麻木,随之出现脚底麻木、胀痛,渐出现双膝关节以下及双手腕以下麻木、疼痛。
樊福强刘美萍刘志辉祝新莉
关键词:呋喃唑酮多发性神经病
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糖代谢水平与病情演变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糖代谢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71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次日凌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糖尿病和葡萄糖调节受损组、应激性高血糖组、正常血糖组,分析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灶大小和预后的影响。结果正常血糖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糖尿病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梗死灶也较其他2组小,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较糖尿病及应激性高血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的测定可作为判定病情、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樊福强刘美萍刘志辉王春梅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糖预后
1例外伤性胼胝体出血报告
2010年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64岁,农民,因外伤后头痛、呕吐、左侧肢体无力1d余入院。患者入院前1d不慎摔倒,当时后枕部着地,随即出现头痛,为后枕部及右侧头部胀痛,伴恶心、呕吐,呕吐呈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自行站起后又多次摔倒,后行走约1km回家,到家后仍头痛,频繁呕吐,
樊福强刘美萍刘志辉王春梅
关键词:胼胝体脑出血
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研究后循环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责任病灶及预后的特点。方法收集自2007年9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3例后循环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病因和危险因素,根据Caplan使用的后循环供血区分段标准,将患者分为近段组、中段组、远段组、混合组四组。所有患者的预后均进行改良Rankin残障量表(mRs)评估,了解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后循环梗死最常见的症状为眩晕28例(52.8%),恶心、呕吐23例(43.4%),肢体瘫痪21例(39.6%),言语不利17例(32.1%);最常见的体征是中枢性面舌瘫31例(58.5%),运动障碍21例(39.6%),感觉障碍17例(32.1%)及共济失调15例(28.3%);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心脏病变、脂代谢异常。其中中段组发病率最高21例(39.6%),其次为远段组13例(24.5%),混合组10例(18.9%),近段组9例(17.0%)。根据mRS评估,34.0%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后循环梗死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最常见的病变部位在中段,特征性临床表现和临床综合征有助于后循环脑梗死的诊断,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樊福强刘美萍刘志辉王春梅
关键词:脑梗死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