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海强
- 作品数:45 被引量:163H指数:6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二尖瓣环和主动脉瓣环夹角运动变化与左心室收缩功能关系的超声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与健康人群二尖瓣环与主动脉瓣环平面夹角(AMA)的变化及其与左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31例ICM患者为ICM组,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59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病例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上,依次测量心电图R波顶点(R—AMA)、J点(J-AMA)、ST段中点(ST—AMA)、T波末(T—AMA)及P波末(P—AMA)对应的AMA,计算角度差△θ(AMAmax—AMAmin)及角度变化率(△θ/AMAmax);应用2D-STE技术获取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及整体周向应变(GCS)。采用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对照组中J—AMA最大,而ICM组ST—AMA最大。ICM组中LVEDV、LVESV和各个时相的AMA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而LVEF、GLS、GCS、△θ/AMAmax及△θ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T—AMA与LVEF有相关性(r=-0.349,P=0.007),△θ与GLS呈负相关(r=-0.372,P=0.004)。ICM组中△θ/AMAmax及△θ与LVEF均有相关性(r=0.424,P=0.018;r=0.490,P=0.005)。结论ICM患者AMA明显增大,其△θ和△θ/AMAmax与LVEF密切相关,是心肌立体三维结构改变的一种表现。
- 刘会若尹立雪张瑞芳滑少华桑海强郑璐侯苏芸
-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
- 支架植入对合并固定狭窄的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对合并固定狭窄的冠状动脉(冠脉)痉挛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入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10-12-2019-06入院的所有冠脉痉挛综合征患者,筛选冠脉狭窄(直径狭窄≥50%)的冠脉痉挛综合征患者,根据是否植入支架分组,随访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冠脉血运重建、因心绞痛发作再次入院和心力衰竭。结果:共筛选出141例患者,82例纳入研究,其中41例接受支架植入治疗,41例仅接受药物治疗。前降支血管狭窄合并痉挛比例高(41.4%∶41.4%,P=1),支架植入组中血管狭窄程度高于无支架植入组[(84±6.3)%∶(63±12.8)%,P<0.001]。经过随访(24±23)个月,两组中有效率(83%∶88%,P=0.532)和MACE发生率(24.4%∶24.4%,P=1)包括心源性死亡(7.3%∶4.9%,P=1)、非致死性心肌梗死(4.9%∶9.8%,P=0.672)、心衰(4.9%∶2.4%,P=1)、冠脉血运重建(0%∶2.4%,P=1)和因心绞痛再入院(7.3%∶4.9%,P=1)未见明显差别。结论:支架植入治疗对合并固定狭窄的冠脉痉挛综合征患者预后收益有限,并不能带来更好的临床结局。
- 江耀辉王喆郑汝杰贾雨晨桑海强
- 关键词:支架植入预后
- 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讨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入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入院的所有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植入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使用达格列净分组,随访观察主要结局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血管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次要结局包括支架内再狭窄和再入院。结果:共筛选出1600例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植入的2型糖尿病患者,1574例纳入研究,其中522例使用达格列净,1052例未使用达格列净。平均随访(18.7±6.0)个月,达格列净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男性比例和高血压人群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在主要结局分析中,达格列净能降低全因性死亡(达格列净组1.7%,对照组5.1%;HR=0.455,95%CI0.224~0.922,P=0.029)和心血管病死亡(达格列净组1.5%,对照组4.8%,HR=0.439,95%CI0.208~0.927,P=0.005),但不能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HR=0.727,95%CI0.347~1.522,P=0.398)和脑卒中发生率(HR=1.312,95%CI0.675~2.547,P=0.423)。在次要结局分析中,达格列净能降低支架再狭窄(HR=0.783,95%CI0.635~0.964,P=0.021),但不能降低再入院发生率(HR=1.243;95%CI0.886~1.774,P=0.208)。结论: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达格列净能降低药物支架植入后2型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病性死亡和支架再狭窄发生率,但未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再入院发生率,显著改善冠心病临床结局。
- 江耀辉王喆郑汝杰桑海强
-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2型糖尿病
- 类生理循环流动下血管内皮细胞生理特征的微流控芯片记录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通过微流控芯片记录血管内皮细胞在类生理循环流动下的生理特征。方法:以内径550μm针头为模具,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备微通道,将原代猪主动脉内皮细胞种植其内。当内皮细胞在微通道内生长融合达85%以上时,连接脉冲泵(模拟心脏)和硅胶管,分别给予流体剪切力0、1、5、10、15 dyn/cm^(2),培养24 h,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内皮细胞形状和排列,利用细胞长轴与灌流液流动方向之间的夹角评估内皮细胞生长顺应性,确定类生理循环流动的流体剪切力。继续培养1~2 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连蛋白(VE-cadheri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硫酸乙酰肝素(HS)、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F-肌动蛋白(F-actin)在微通道的表达和分布,qRT-PCR方法检测内皮细胞SOD1 mRNA表达水平。结果:随着流体剪切力增加,内皮细胞形状由不规则椭圆形逐渐转变为长梭形,排列逐渐趋向整齐,内皮细胞长轴与灌流液流动方向之间的夹角逐渐缩小,在15 dyn/cm^(2)时夹角最小(P<0.05),以此确定为类生理循环流动的最佳流体剪切力。在类生理循环流动下,免疫荧光染色提示CD31、VE-cadherin表达在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处,HS表达在内皮细胞表面,SOD1表达在内皮细胞的细胞质,vWF表达在W-P小体内,F-actin表达在内皮细胞骨架上,其表达方向均与灌流液流动方向一致。HS、SOD1荧光强度在类生理循环流动状态均高于静止状态,同时内皮细胞SOD1 mRNA表达水平高于静止状态(P<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在类生理循环流动下的微流控芯片体系保持其体内内皮细胞生长特点,维持其天然的抗凝、抗氧化特性。
- 张胜叶户富栋郭胜存李云鹏程栋汤毅桑海强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微通道微流控芯片生理特征
- 关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早期肾功能损害关系的分析
-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其二十四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血压变异性小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肾功能生化检验、二十四小时动态血...
- 桑海强赵秋平
-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血压变异性早期肾功能损害
- 液相蛋白质芯片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建立液相蛋白质芯片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方法,探讨该方法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聚苯乙烯荧光微珠,将抗CRP单克隆抗体包被在微珠上,将另一针对CRP不同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生物素化;包被好的微珠加入到96孔板中,将待测血清分别加入各孔,用CRP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各孔中加入生物素化抗CRP单抗和PE荧光素标记的链霉亲合素。在Bio-Plex液相蛋白质芯片分析仪上检测296份血清样品。同一血清标本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比较两种方法对CRP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液相蛋白质芯片检测CRP方法对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8.3%)和特异性(87.1%)较免疫比浊法的敏感性(63.0%)和特异性(86.5%)高,χ2=28.94,P<0.001。结论建立了一种检测血清CRP的新方法,对诊断冠心病有临床应用价值。
- 袁洪闾宏伟桑海强阳国平黄志军林玲邢晓为
- 关键词:C反应蛋白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围术期肝素或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及干预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发生肝素或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后的临床变化、干预效果及预后。方法:连续入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0日收治的11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围术期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根据纳入与排除,纳入78例患者,分为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TIT)组(48例)和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HIT)组(30例),比较最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降低幅度、院内出血事件和随访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根据TIT组和HIT组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后是否使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再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两个亚组,比较亚组间血小板恢复时间和MACCE发生率。结果:TIT组最低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HIT组[18(4,60)×10^(9)/L∶57(32,84)×10^(9)/L,P=0.004],TIT组血小板降低幅度显著高于HIT组[90.74(74.18,98.30)%∶71.78(53.34,81.76)%,P=0.001];院内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大出血事件;随访6个月内缺血事件HIT组明显高于TIT组(P=0.048);中位随访16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远期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97);HIT组内治疗组和非治疗组血小板恢复时间、随访6个月内缺血事件和中位随访16个月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T组内治疗组较非治疗组血小板恢复时间更长[5(1,6)d∶4(2,7)d,P=0.014],随访6个月内缺血事件和中位随访16个月MACCE发生率两个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和替罗非班均能导致严重血小板减少,替罗非班的血小板减少程度更重;与替罗非班相比,肝素明显增加患者近期缺血风险,二者对患者远期预后影响无明显差异;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对血小板恢复无改善作用,也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马慧慧桑海强李云鹏贾雨晨冯蕊涵江耀辉
- 关键词:替罗非班肝素血小板减少症
- HCM Risk-SCD评分单独及联合LVEF对中青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HCM Risk-SCD评分及其联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预测中青年肥厚型心肌病(HCM)长期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2年6月共224例确诊为HCM的中青年患者临床资料。通过Cox回归确定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SCD)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LVEF联合HCM Risk-SCD评分对SCD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期间共发生SCD 17例。在调整了BMI、血小板计数等混杂因素后,HCM Risk-SCD评分对于患者生存结局的评估仍具有统计学意义(HR=1.321,95%CI为1.155~1.510,P<0.001)。HCM Risk-SCD评分与LVEF联合后AUC(95%CI)可达0.901(0.878~0.924),而HCM Risk-SCD评分AUC(95%CI)为0.776(0.762~0.790),LVEF AUC(95%CI)为0.683(0.665~0.701),联合后对HCM患者发生SCD的预测价值上升(P<0.05)。结论:HCM Risk-SCD评分联合LVEF可预测中青年HCM患者发生SCD。
- 程栋秦臻于凤仪高佳敏王泽禹路永政徐彦彦杨宇孙钊威汤毅汤毅唐俊楠
-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长期预后
- 应用Markov模型对高血压病两种初始联合方案治疗效果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 第一章初始低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或复方阿米洛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初始低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或复方阿米洛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302例50-79岁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原发性...
- 桑海强
- 关键词:高血压肾脏保护高血压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药物经济学评价高血压MARKOV模型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药物经济学评价
- 文献传递
- 血清可溶性致癌因子2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可通过生物标识物进行预测。本研究探索血清可溶性致癌因子2(sST2)水平与心房颤动复发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83例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访12个月后,将患者按心房颤动是否复发分组,其中220例(77.7%)患者心房颤动未复发纳入A组,53例(19.4%)患者复发纳入B组。两组患者sST2水平均被检测。使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评估sST2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中的意义。使用ROC曲线(AUC)评估方法可行性。结果:A组sST2水平低于B组(24.6±4.0)vs.(30.4±5.6)μg/L(P<0.000)。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sST2是预测心房颤动复发的危险因素(OR=1.306,95%CI:1.203~1.419,P<0.000)。依据sST2浓度及患者预后绘制ROC曲线,AUC为0.828。结论:对于行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sST2水平较高。
- 程栋汤毅张胜叶桑海强
- 关键词:射频消融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