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为缓解中药绞股蓝种植区由于连作导致的土壤微生态失衡,提高绞股蓝品质及产量,使用本课题组的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D74菌剂及新构建的复合菌剂T3,研究微生物菌剂的施加对绞股蓝产量、品质以及根际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明确绞股蓝在连作和正茬不同种植条件下的适用菌剂。【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测定大田种植试验中各处理组绞股蓝单位面积的产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酮、多糖、皂苷等绞股蓝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利用16S r 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添加菌剂对绞股蓝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在正茬型Z区地块,T3菌剂处理组绞股蓝干重较对照组增加了63.44%,总黄酮含量提高12.50%,总多糖含量提高32.95%,增产提质效果均优于D74菌剂;而在连作型P区地块,D74菌剂处理组绞股蓝干重较对照组增加了77.41%,总黄酮含量提高112.50%,总多糖含量提高23.10%,效果优于T3菌剂。通过分析微生物群落组间差异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富集在T3菌剂组中的差异微生物为新鞘氨醇菌属(Novosphingobium)、罗河杆菌属(Rhodanobacter)等有益微生物,富集在D74菌剂组中的差异微生物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等有益微生物。【结论】研究表明T3复合菌剂及D74菌剂均能够通过招募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类群,优化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善绞股蓝根际微生态环境,显著提高绞股蓝药效成分含量及产量。D74菌剂在连作型地块施用效果更佳,T3菌剂对正茬型地块施用效果更佳。
为深入了解全球寄生性杂草列当(Orobanche spp.)的研究领域发展概况,同时为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数据参考,本文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与“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通过Vosviewer和Excel数据分析软件对1999–2018年间两个数据库收录的与寄生性杂草列当相关的文献从时间分布、国家地区、科研机构、研究方向和期刊及作者等方面进行了计量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与“CNKI”数据库的记载分析,20年间有关寄生性杂草列当研究领域全球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自2001年起全球发文量显著增高;西班牙、日本、荷兰等国家在该领域的整体影响力较高,总发文量居于前列;西班牙的高等科研理事会(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íficas,CSIC)、日本的宇都宫大学、荷兰的瓦格宁根大学和中国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研究寄生性杂草列当实力较强的几所机构。分析显示,全球关于列当的研究文献多集中于植物学、农学以及植物化学等方向;此外,刊载列当研究文献质量较高且数量较多的期刊为《Weed Research》和《Crop Protection》;列当在世界范围内的寄生过程及其侵染机制与防控措施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植物寄生性杂草研究历史悠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列当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且SCI收录的相关文献数目也在逐年递增。为更好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历史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与CNKI数据库,对1999–2018年20年间列当研究方向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进而为从事寄生性杂草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数据参考及进一步了解国际研究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