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一
- 作品数:23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京医院科技创新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19例拟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1例通过放置于梗死相关动脉内的球囊导管,进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另外8例对照组患者以生理盐水代替细胞进行移植。结果 3个月随访时,在细胞治疗组梗死的范围显著缩小(32. 4%±4. 8%到16. 9%±2. 9%,P<0. 001),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较小(16. 9%±2. 9% 比28. 1%±2. 8%,P<0. 001)。只有在细胞治疗组,梗死的心室壁运动速度明显增加(2. 05cm/s±1. 08cm/s到4. 47cm/s±0. 59cm/s,P<0. 001)。细胞治疗组左心室(左室)射血分数,收缩期室壁增厚率以及梗死区心肌灌注显著提高。结论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安全有效。其疗效可能与骨髓细胞引起的心肌再生和血管新生有关。
- 李家一郑敏文李雪李成祥王海昌贾国良栾荣华李伟杰郭文怡
- 关键词:心肌梗死骨髓单个核细胞
- 小腰大边封堵器和对称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巨大囊袋形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巨大囊袋形室间隔缺损采用小腰大边封堵器和对称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方法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我科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者,超声和左心室造影检查为巨大囊袋形室间隔缺损者共计132例,其中男59例,女73例;年龄18.2±10.6(2~49)岁;缺损口左室面直径13.8±4.5(10~24)mm。按选用封堵器的类型分为小腰大边封堵器组和对称封堵器组。术后随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ECG变化。结果小腰大边封堵器组58例,其中男23例,女35例,年龄12.8±10.9(2~32)岁,植入封堵器腰部直径6~16mm;对称封堵器组74例,其中男36例,女38例,年龄15.4±10.8(2~49)岁,植入封堵器腰部直径6~24mm。小腰大边封堵器组和对称封堵器组术后3~6个月残余分流的发生率(3.4%比4.1%),新出现的三尖瓣反流(5.2%比5.4%)、主动脉瓣反流(3.4%比6.8%)和右室流出道狭窄(3.4%比5.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ECG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腰大边封堵器和对称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巨大囊袋形室间隔缺损效果满意,但需要注意两种封堵器选择的不同适应证,以保证最好的封堵治疗效果。
- 李寰李军张军张玉顺胡涛范延红李家一代政学王海昌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心脏导管插入术封堵器
- 骨髓间充质细胞修复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研究
- 2005年
-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MSCs)心肌内移植减轻心功能不全的可能性,以及体外诱导及注射部位等因素对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34只新西兰白兔均经过骨穿抽取骨髓,开胸建立心梗模型,MSCs体外培养和二次开胸心肌内注射等操作,按照对其MSCs的处理方式和心肌内注射的成分不同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MSCs未经体外诱导;B组为MSCs经5-氮杂胞苷(5-aza)体外诱导;C组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另外根据注射部位不同分为疤痕组和边缘组。结果与未诱导的MSCs相比,5-aza诱导的MSCs移植并未表现出更多的优越性。注射的部位是心功能改善关键的影响因素。如果注射到疤痕区,MSCs更倾向于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如果注射到边缘区,MSCs则倾向于分化为心肌细胞。结论在进行MSCs心肌内移植时不仅要强调将MSCs投送到梗死区,更要注意将MSCs投送到尚有存活心肌的边缘区。
- 李家一王海昌李成祥栾荣华贾国良
- 关键词:心肌梗塞骨髓间充质细胞心肌内移植
- PTCA手术前后患者TNF,TGF和PGF水平分析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 PTCA术前后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转化生长因子 (TGF-α) ,和 6 -酮 -前列腺素 F1α(6 - keto-PGF1α)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PTCA患者 38例 ,分别于术前、术后 4h,12 h,抽外周血测定 TNF,TGF-α和 6 - keto- PGF1α值 ,对照组选取 CAG正常者 2 2例。结果 :PTCA手术前后血浆中 TNF值均较 CAG正常组升高 ,TGF- α术前与 CAG正常组相同 ,术后升高。CAG正常组 6 - keto- PGF1α均高于 PTCA组 ,PTCA组术后只有轻度升高。放置支架越多 TNF,TGF- α值升高越明显 (P<0 .0 1)。结论 :PTCA术后的血管反应与免疫因素有关。
- 王晓红贾国良张清张荣庆李家一徐存华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前列腺素
- 兔骨髓基质细胞自体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问题。方法穿刺法抽取新西兰兔双侧股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后,分别进行5-氮胞苷诱导或与乳鼠心肌细胞共培养,取诱导后21天或共培养21天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34只新西兰兔均先后经过骨穿抽取骨髓,BMSCs体外培养,开胸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及心肌内注射等操作,按照对其BMSCs的处理方式和心肌内注射的成分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BMSCs经5-氮胞苷诱导,B组BMSCs未经诱导(A、B两组注射自体细胞悬液),C组(注射生理盐水)。于开胸手术前、手术后1周、1个月采用超声检测左心室功能。手术后1个月取心脏组织行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 体外培养的BMSCs无论是在5-氮胞苷诱导还是与心肌细胞共培养的条件下,均有部分细胞表达横纹肌肌动蛋白。与C组相比,术后1个月时A、B两组梗死的范围显著缩小(P<0.01),梗死的心室壁运动幅度以及收缩期室壁增厚率显著提高(P均<0.05)。A、B两组之间上述心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病理检查示新生的肌细胞呈岛状或散在分布于梗死区变性坏死的心肌细胞及间质细胞之间。电镜检查显示梗死区有毛细血管新生。结论 自体BMS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其疗效可能与BMSCs引起的心肌再生和血管新生有关。
- 李家一郑敏文王海昌贾国良栾荣华李伟杰郭文怡
- 关键词:BMSC急性心肌梗死5-氮胞苷电镜检查
- 冠状动脉内磁化支架置入术后冠状静脉窦血中NO与ET-1水平的变化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置入磁化支架后冠状静脉窦血中一氧化氮 (NO)与内皮素 - 1(ET- 1)水平的变化 ,探讨磁化支架防治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机制。方法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磁化支架组 (2 3例 )及非磁化支架对照组 (16例 )。经股静脉将 6 F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置入冠状静脉窦采血 ,采用 Griess法及非平衡法分别测定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及术后 6 h内冠状静脉窦血中 NO及ET- 1的水平。结果 :磁化支架组术后 6 h冠状静脉窦血中 NO含量较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 (P<0 .0 1) ;磁化支架组ET- 1水平的改变 ,包括术后即刻降低 P<0 .0 1)与 6 h回升 (P<0 .0 1)都不如对照组明显 ,两组 ET- 1水平在 3h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冠状动脉内磁化支架置入术后 NO升高与 ET- 1水平变化趋缓反映了靶区血管局部内皮细胞功能改善 。
- 李家一贾国良吕安林王海昌王小燕赵丽莎
-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内皮素-1
- 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兔心肌梗死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作用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作用及治疗价值。方法 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移植组与对照组心肌梗死区中央及周边分别注射骨髓间质干细胞和DMEM培养液。应用超声心动图对结扎前、心肌梗死后3d及注射移植后4周左室大小和收缩功能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期内两组各有1只兔死亡。干细胞移植后4周,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后壁的收缩幅度、增厚率和峰值收缩速度以及二尖瓣环6个部位的平均峰值收缩速度均较梗死后3d时显著增加;移植组左室腔径明显小于对照组,收缩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后者。结论 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兔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功能,减轻室腔扩大。
- 田新桥钱蕴秋张军于铭张海滨贺建国李家一张勇
- 关键词: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心肌梗死左心室收缩功能超声心动图
- PTCA支架术后血清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观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和支架术后血清肌钙蛋白 I(c Tn I)和磷酸肌酸激酶 (CK)的变化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分别测定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 85例 PTCA支架术前及术后 2 4 h的 c Tn I和 CK水平 ,并分组比较。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 16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4 1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2 8例 PTCA支架术后 ,c Tn I水平均较术前升高 (P<0 .0 1) ;而 CK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 (P>0 .0 5 )。 c Tn I升高组的扩张时间、扩张压、扩张次数、支架术、手术血管严重狭窄 (≥ 95 % )的比例高于未升高组 (P<0 .0 1)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术后c Tn I升高的比例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 (P<0 .0 1)。结论 :PTCA支架术可造成心肌的轻度损伤。c Tn I升高可能与扩张的时间、压力、次数、置入支架数量、原来血管狭窄程度。
- 袁文照吕安林李春梅赵月胜郭宁李家一周宁周景昱赵国华
-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支架术肌钙蛋白
-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临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因分析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临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病因。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临床诊断为ACS的患者546例,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临床诊断为ACS患者的病因。结果 546例临床诊断为ACS的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有临床意义者454例(占83.2%),正常者92例(占16.8%)。92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正常者中ST段抬高34例(占37.0%),非ST段抬高58例(占63.0%);54例(占58.7%)为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心绞痛,20例(占21.7%)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6例为心脏神经症(占6.5%),4例为心肌桥(占4.3%),3例为心肌炎(占3.3%),2例为主动脉夹层(占2.2%),2例为嗜铬细胞瘤(占2.2%),1例为肺栓塞(占1.1%)。结论临床诊断为ACS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以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心绞痛、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等为主,临床应结合心肌酶谱变化、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及心电图变化等进一步有计划地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 马网霞李家一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炎冠状血管造影术
- 冠心病患者磁化支架后冠状窦血浆内皮素-1和凝血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并磁化支架植入术 (ICS)后冠状窦血浆的内皮素 - 1(ET- 1)和凝血酶 ( a)活性的动态变化 .方法 住院冠心病患者 38例 ,随机植入磁化支架 (MS) 2 0例 ,非磁化支架 (NMS) 18例 ,分别于 PTCA术前 ,ICS后 ,0 .5 ,1,3和 6 h自冠状窦采血 ,观测血浆 ET- 1含量和 a活性 .结果 术后 MS组的 ET- 1含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而 NMS组在术后即刻明显升高 (P <0 .0 1) ,术后 0 .5开始下降 ,术后 6 h两组的 ET- 1含量均恢复到术前水平 ;MS组的 a活性于术后明显降低 ,术后 6 h较术前明显降低 (P<0 .0 1) ,而 NMS组在术后即刻虽有降低 ,但在术后 6 h已恢复到术前水平 .结论 磁化支架具有降低介入治疗术后冠状窦血浆 ET- 1含量和 a活性的作用 .
- 周宁贾国良吕安林李成祥李伟杰李家一张荣庆
- 关键词:内皮缩血管肽凝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