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宗波

作品数:56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重点学科“森林保护学”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27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榕小蜂
  • 19篇小蜂
  • 15篇传粉
  • 14篇小蠹
  • 11篇感器
  • 10篇切梢小蠹
  • 10篇传粉榕小蜂
  • 8篇触角感器
  • 6篇榕树
  • 6篇超微
  • 6篇触角
  • 5篇电镜
  • 5篇电镜观察
  • 5篇云南切梢小蠹
  • 5篇扫描电镜观察
  • 5篇微形态
  • 5篇超微形态
  • 5篇雌蜂
  • 4篇进化
  • 3篇钝叶榕

机构

  • 45篇西南林业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云南中医药大...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云南省森林灾...
  • 3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西南大学
  • 1篇水城县林业局

作者

  • 56篇李宗波
  • 16篇杨大荣
  • 16篇杨斌
  • 13篇杨培
  • 11篇彭艳琼
  • 8篇张媛
  • 6篇赵宁
  • 4篇陈辉
  • 3篇傅本重
  • 3篇欧晓红
  • 3篇赵洪波
  • 3篇洪英娣
  • 2篇冯小飞
  • 2篇王大伟
  • 2篇赵健
  • 2篇杨斌
  • 2篇永保聪
  • 2篇任翔
  • 2篇陈欢欢
  • 1篇陈春

传媒

  • 5篇环境昆虫学报
  • 4篇生物学杂志
  • 3篇西北林学院学...
  • 3篇四川动物
  • 3篇应用昆虫学报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林业科学
  • 2篇中国林业教育
  • 2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昆虫知识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广西植物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森林病虫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6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研究生“金课”的教学实践——以“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课程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金课”建设是新林科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保障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智慧教室+钉钉教学圈”构建“四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三个维度对硕士研究生课程“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进行教学探索和实践,以期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林业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的高层次人才,并为涉林学科的“金课”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李宗波赵宁杨斌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鸡嗉子榕内传粉小蜂与非传粉小蜂的繁殖稳定共存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榕-蜂系统是自然界协同进化和互利共生的典型模型,榕-蜂之间如何实现繁殖分配从而实现稳定共存一直是倍受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但对传粉小蜂和非传粉小蜂的繁殖稳定共存研究较少。【方法】本文选取分布在西双版纳地区的雌雄异株榕树鸡嗉子榕Ficus semicordata的雄果,通过对榕果内唯一的传粉小蜂Ceratosolen gravelyi Grandi以及4种非传粉小蜂Philotrypesis dunia Joseph,Apocrypta sp.,Platyneura sp.,Sycoscapter trifemmensis Joseph的产卵时序进行了观察,并对5种小蜂的种群数量进行统计,以及对每种小蜂产卵小花的空间分布、瘿花体积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5种小蜂在产卵时间上存在分离,且传粉小蜂的种群数量远大于其他4种非传粉小蜂的种群数量之和。5种小蜂的瘿花特征也存在差异:瘿花的子房大小不同,且花梗长度即分布空间也有差异,传粉小蜂最接近果腔而非传粉小蜂则更多地利用中层和内层的小花。【结论】结果说明在鸡嗉子榕有限的空间内,5种小蜂通过产卵时间和生长空间的分离,实现了减少竞争以及长期共存的特征,维持了榕-蜂系统的稳定性。
张媛李宗波翟树伟杨大荣
关键词:榕树榕小蜂互利共生物种共存
榕果及其传粉榕小蜂形态特征相关性研究
2015年
榕树和传粉榕小蜂是研究物种协同进化的经典模型,对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3种榕树的进蜂量、榕果直径、榕果雌花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每种榕树的专一性传粉小蜂的体大小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3种榕树的榕果直径与单果进蜂量并无种间相关性。3种榕树的进蜂量、榕果直径、单果雌花数呈现相同的种间规律,均为垂叶榕>高榕>钝叶榕,但3种榕树的传粉小蜂的体大小的对比却不同于其他3个特征,为高榕>钝叶榕>垂叶榕。研究结果说明,在大部分特征上,榕果与小蜂之间已经产生了种间严格的对应特征,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榕-蜂系统的稳定机制提供了依据。
张媛陈欢欢李宗波
关键词:榕树榕小蜂互利共生寄主选择
钝叶榕榕果挥发物成分及其构成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为揭示钝叶榕与其传粉榕小蜂及两种协同进果的非传粉榕小蜂Diaziella yangi和Lipothymus sp.间的化学联系与分配机制,采用顶空动态法提取钝叶榕(Ficus curtipes Corner)雌花期和传粉后的榕果挥发物,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鉴定、分析了挥发物的成分和变化动态。结果表明:从钝叶榕榕果中共鉴定出45种挥发物成分,主要是单萜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6-甲基-5-庚烯-2-酮、β-罗勒烯、反-β-金合欢烯、α-金合欢烯、α-派烯、香桧烯、顺-β-罗勒烯、顺-β-香柠檬烯、大香叶烯D和4,8-二甲基-1,3,7-壬三烯可能是构建钝叶榕特异性化学信息的基础。雌花期榕果挥发物释放量明显高于传粉后挥发物的释放量,且两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异质性。这说明榕蜂育幼繁殖系统间存在着化学信息的联系。
李宗波杨培彭艳琼杨大荣
关键词:钝叶榕挥发物
小粒材小蠹成虫触角结构与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对小粒材小蠹雌、雄成虫触角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小粒材小蠹雄成虫触角长度仅为雌成虫的4/5,但雌雄成虫之间触角形态、感受器类型和分布均无显著差异。成虫触角具有6种类型感受器:板形感受器、锥型感受器、毛形感受器、锯齿形感受器、芽形感受器和刺形感受器,其中板形感受器数量最多,占总感受器的52%,刺形感受器数量最少,仅13根。在触角各节中,以锤头部感受器数量最多,约占总感受器的90%,其中约76%的感受器着密集生于锤头部的近端2节处,柄节和梗节数量较少,分别约占总感受器的4%和1%。
李宗波欧晓红
关键词:触角感受器
同种榕小蜂在木瓜榕两种地理型上的繁殖及传粉特征
杨培李宗波彭艳琼杨大荣
云南切梢小蠹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头部感器的对比观察
2024年
为探究和分析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 Kirkendall&Faccoli幼虫3个发育阶段头部感器的差别及其功能作用,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触角和口器上的感器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云南切梢小蠹幼虫头式为下口式,头部前方有1对1节的触角,着生有锥形感器1和末梢锥形感器1~4,且每种感器在每根触角上的数量仅有1~3个;口器分为上唇、上颚、下颚和下唇4部分,共有5类12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1~2、刺形感器1~5、锥形感器2、指形感器和末梢锥形感器2、4、5,每种感器的数量有4~406个不等。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表面光滑、无孔,位于口器的各个部位,为机械感器;锥形感器和末梢锥形感器表面具孔,集中分布于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端部,应为化学感器;指形感器为下颚须和下唇须特有,每侧仅有1个,可能对声音震动有感知能力。随着幼虫龄数的增加,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头部各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保持稳定,但各感器的大小呈指数级增加。研究结果将为理解云南切梢小蠹幼虫取食行为提供了科学依据。
鲁国艳张梦蝶袁会杨斌李宗波
关键词:云南切梢小蠹幼虫触角口器感觉器官
基于最优MaxEnt模型预测小粒绒盾小蠹的潜在适生区
2024年
小粒绒盾小蠹Xyleborinus saxesenii是一种钻蛀多种林木的高危险性检疫害虫,对我国林业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研究其潜在适生区分布格局变化规律,对其监测与早期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利用最优MaxEnt模型,以当前获得的593个小粒绒盾小蠹分布位点,预测当前和未来气候情境下小粒绒盾小蠹的全球及中国潜在适生区,再基于适生分布面积增长率和生境质心变化程度比较小粒绒盾小蠹在中国的地理变化。结果显示:小粒绒盾小蠹当前在全球的适生区主要位于欧洲大部分区域、北美西部高山区域和东部沿海、南美东南部沿海、大洋洲东南沿海和亚洲东部;小粒绒盾小蠹当前在我国的潜在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南,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其生境质心将向我国西北方向迁移,建议各地区的林业部门可依据小粒绒盾小蠹的适生等级,尤其是中、高适生区,构建一套“分级管控”的检疫与监测管理措施。
黄导张炎杨斌李宗波
中国西南榕树与榕小蜂协同进化研究
杨大荣彭艳琼宋启示陈春李宗波张光明张凤萍
该项目经过12年研究,摸清了中国榕树与榕小蜂本底资源,考察和收集了榕树144种(亚种、变种),引入榕树种类49种,收集榕小蜂205种,掌握了中国榕树与榕小蜂资源分布的多样性规律。广泛研究了32种榕树上的榕小蜂群落结构、传...
关键词:
关键词:榕树榕小蜂生物学特性
一种基于多组分直链不饱和醛的蚜虫驱避剂
本发明属于农业化工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多组分直链不饱和醛的蚜虫驱避剂,以配制1L驱避剂为例,包括如下步骤:S1、称取1g纯化后的紫叶李树胶,加入到1L去离子水中,静置浸泡12h,使树胶完全溶于水中形成均匀溶液,得到树...
王大伟杨斌赵宁冯小飞李宗波朱家颖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