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宏增

作品数:86 被引量:315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篇无力
  • 20篇重症肌无力
  • 20篇肌无力
  • 16篇细胞
  • 15篇免疫
  • 14篇脊髓炎
  • 11篇蛋白
  • 11篇多发
  • 11篇多发性
  • 11篇多发性硬化
  • 11篇胸腺
  • 10篇实验性自身免...
  • 10篇实验性自身免...
  • 10篇重症
  • 10篇自身免疫性脑...
  • 10篇脑脊髓
  • 10篇脑脊髓炎
  • 9篇重症肌无力患...
  • 7篇睡眠
  • 7篇综合征

机构

  • 82篇第四军医大学...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西安市儿童医...
  • 1篇西安高新医院
  • 1篇解放军第一医...
  • 1篇榆林市第二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宝鸡市第二人...

作者

  • 84篇李宏增
  • 59篇李柱一
  • 35篇郭俊
  • 25篇林宏
  • 23篇宿长军
  • 13篇张慜
  • 11篇刘煜
  • 10篇汪杰
  • 9篇苗建亭
  • 8篇李川
  • 8篇雷革胜
  • 7篇郭鹏
  • 6篇赵代弟
  • 5篇吴芳
  • 5篇范玲玲
  • 5篇马姗
  • 4篇党丹
  • 4篇刘睿
  • 4篇刘军
  • 4篇赵聪

传媒

  • 11篇中国神经免疫...
  • 8篇现代生物医学...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心脏杂志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1
  • 1篇2000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2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睡眠质量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31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稳定期的睡眠质量。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4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进行近1月的睡眠质量问卷调查、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表(QMG)进行病情评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对MG患者睡眠质量指数、各因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符合重症肌无力诊断标准、知情同意并纳入研究患者共有321例,男156,女165。研究发现,多数重症肌无力患者有睡眠质量问题:性别与睡眠质量、病情评定无相关性(P>0.05);重症肌无力患者睡眠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方面。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存在睡眠质量差这一问题。改善MG患者肌无力症状的同时,应注重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马姗范玲玲李宏增张慜杨永祥王圣元郭鹏李川李柱一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中国西北部122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中国西北部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3年9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及胸外科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应用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表(QMGs)进行病情评分,胸腺组织学类型以WHO分类为主,同时对部分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共纳入122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包括男性595例,女性626例。Ⅰ型MG患者的起病年龄最轻,其次是Ⅲa;各临床类型MG患者的病程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Ⅳb型MG患者的QMGs评分最高,病情最严重,Ⅰ型最低,病情最轻。合并胸腺增生的MG患者起病年龄最轻,其次是胸腺正常患者,合并胸腺瘤患者的起病年龄最大,显著大于合并胸腺增生者(P〈0.05);不同胸腺病理状态MG患者的QMG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不同类型胸腺瘤MG患者的起病年龄、QMGs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住院期间QMGs相比,随访患者各组QMGs均较前明显下降,且以胸腺瘤各组QMGs评分下降显著。结论:1眼肌型MG患者起病年龄最轻,临床症状也最轻;2胸腺增生患者起病年龄较胸腺瘤明显早,而胸腺瘤不同病理分型间起病年龄无明显区别;3胸腺手术切除患者病情恢复明显优于未切除胸腺患者,提示手术切除胸腺对于治疗MG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范玲玲马姗李宏增张慜杨永祥王圣元郭鹏李川李柱一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瘤胸腺增生
血浆sLOX-1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共纳入82名冠脉慢血流患者(慢血流组,n=82)及184名冠脉血流正常者(对照组,n=18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两组的血浆sLOX-1水平并比较,采用参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帧数(TFC)评价冠脉血流速度。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浆sLOX-1水平与合并冠心病的独立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血浆sLOX-1水平与平均TMI-TFC的相关性。结果慢血流组患者血清sLOX-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94(0.48-1.30)vs 0.47(0.39-0.86)ng/ml,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s LOX-1水平是预测冠脉慢血流独立危险因子(优势比2.044,95%可信区间1.274-3.279;P=0.003)。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sLOX-1水平与TIMI-TFC呈显著正相关(rs=0.315,P=0.004)。结论血浆sLOX-1水平与冠脉慢血流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存在独立正相关,sLOX-1有望成为预测冠脉慢血流风险并对其进行危险分层的重要生物标记物。
任引刚刘军任一然张昕韩伟楚轶李宏增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慢血流生物学标记物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1例被引量:1
2011年
患者,女,37岁。因进行性双上肢无力、活动不灵8月,抬头困难4月于2010-03-25收入四军大唐都医院。患者于2009-07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指麻木无力、不灵活,左手尤重。4月后因感冒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双上肢及肩背部无力、僵硬及抬头困难。2010-01出现双上肢上举困难,不能洗脸、梳头,双下肢无不适,症状在一天中无波动,与冷热、温度变化无关。入院前10 d无力症状进一步加重,不能抬头、不能自行坐起,行走时感双下肢无力。
李春霞种晓琴李宏增刘继锋
关键词: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诊治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的功能及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是一群具有异质性的髓系细胞,在肿瘤、感染、创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理状态下,会异常扩增并发挥免疫抑制作用。MDSC主要通过上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精氨酸酶(Arg)的表达,增加一氧化氮(NO)、活性氧(ROS)和过氧化硝酸盐(ONOO-)浓度,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等途径抑制获得性免疫;通过削弱自然杀伤(NK)细胞功能等途径抑制固有免疫。近年来MDSC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日渐受到关注,参与了多发性硬化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调控。现就MDSC及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赵聪郭俊李宏增
关键词:髓系来源抑制细胞多发性硬化免疫抑制
多发性硬化患者接种TCR CDR2 BV6S1合成肽产生的肽特异性T细胞反应
2005年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接种免疫肽(TCRCDR2BV6S1合成肽)产生的肽特异性T细胞反应。方法:5例MS患者40周内接种6次(300μg/次)佐剂乳化的TCRBV6S1肽,监察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用淋巴细胞增殖测定(LPA)和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DTH)实验来研究接种免疫肽产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结果:TCRBV6S1肽耐受性、安全性好,无明显副作用,LPA显示有明显增加,患者DTH实验也呈阳性反应。结论:TCRBV合成肽作为肽疫苗耐受性好,能诱导细胞免疫反应。
李宏增林宏宿长军李柱一孟民杰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症细胞免疫反应
二十碳五烯酸在糖尿病心肌病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 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对糖尿病心肌病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Con)组、EPA处理(Con+EPA)组、糖尿病模型(DM)组、糖尿病模型EPA处理(DM+EPA)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超声检测各组小鼠心脏功能,麦胚凝集素(wheat germ agglutinin,WGA)检测心肌细胞横截面积,TUNEL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小鼠心脏组织cleaved caspase-3、Bax、Bcl-2、动力相关蛋白(dynamin-related protein,Drp)1和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组相比,DM组小鼠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值上调,左室射血分数(lef t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下降,细胞横截面积增大,凋亡率显著增加,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降低,同时p-AMPK/AMPK比值升高,Drp1表达增多(P<0.05)。但是EPA处理DM小鼠可使LVESD、LVEDD值下调,LVEF、LVFS值上升,心肌横截面积减小,凋亡率降低,并使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增加(P<0.05)。而且EPA处理DM小鼠后AMPK磷酸化进一步增加,Drp1表达减少。结论 EPA通过抑制心肌肥大及凋亡改善糖尿病诱导的心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AMPK/Drp1信号相关。
康黎邹勇李宏增刘军张莹
关键词:二十碳五烯酸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细胞凋亡
不宁腿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宁腿综合征(RLS)的临床表现及可能的发病机制,观察多巴丝肼对RL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符合原发性RLS诊断标准的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平均年龄56岁,平均发病年龄52岁。常以失眠和白日嗜睡为主诉,根据国际不宁腿综合征研究组(IRLSSG)的诊断标准,平均得分为25分,其中16例(69%)的患者为重度(21~30分)。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检查发现18例(78%)合并有周期性肢动,其中11例(61%)的患者周期性肢动指数为中度(25~49次);所有患者微觉醒指数均增高,其中16例(67%)的患者为中度。经多巴丝肼125mg每晚睡前服用,治疗4周后,多数患者主观症状明显改善,IRLSSG评分明显减少(平均得分13分),其中5例恢复正常;合并周期性肢动的患者中,5例周期性肢动指数恢复正常,其余患者均为轻度;微觉醒指数明显减少,其中11例降为正常;19例患者睡眠潜伏期转为正常。6例(26%)患者出现一过性头痛、恶心、嗜睡。结论对下肢不适感觉、活动后减轻、合并睡眠中腿动的患者,应尽早检查;多巴丝肼对治疗RLS有一定疗效。
宿长军刘煜苗建廷李柱一林宏李宏增雷革胜刘睿
关键词:不宁腿综合征多道睡眠描记术左旋多巴
辛伐他丁减少Connexin43表达和兔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2005年
目的:证明辛伐他丁可以通过减少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的表达影响粥样斑块的形成及稳定性.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建立粥样硬化模型,治疗组给予辛伐他丁口服,活体内的Cx43和巨嗜细胞检测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培养平滑肌细胞的Cx43检测使用免疫印记方法,Cx43的半定量使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结果:药物干预的培养细胞和模型治疗组中Cx43的表达均明显减少,斑块的组成中,炎症细胞减少50%,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含量增加.结论:Cx43介导的细胞间通讯在粥样硬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同时辛伐他丁减少Cx43的表达可以增加斑块的稳定性,Cx43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李建军林宏李柱一李宏增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辛伐他丁连接蛋白43
黛力新与多塞平联合治疗原发性失眠被引量:18
2005年
目的:观察黛力新和多塞平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将18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普唑仑组和安慰剂组各60例,治疗12wk.采用多导睡眠图描记技术评价疗效.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28.33±3.48)和(14.84±5.31)min,P<0.01],觉醒次数和时间明显减少[分别为(8.89±1.46)和(4.25±2.25)次;(56.33±6.92)和(22.45±8.15)min,P<0.01],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明显提高(分别为340.44±20.58和412.02±28.42;70.22±10.47和91.49±12.47,P<0.01);睡眠结构分析,浅睡较前减少,尤其Ⅰ期睡眠明显[(19.38±2.34)和(10.37±3.92)%,P<0.01],而深睡(Ⅲ,Ⅳ期)明显增加[(10.33±1.26)和(18.96±2.88)%,P<0.01],快速眼动睡眼相(REM)睡眠比例有所增加[(14.67±2.14)和(20.96±3.28)%,P<0.01].②阿普唑仑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睡眠潜伏期缩短[(29.13±4.36)和(12.45±3.17)min,P<0.05],总睡眠时间延长[(356.90±22.09)和(425.86±26.57)min,P<0.01],觉醒时间减少[(54.39±5.17)和(38.79±9.45)min,P<0.01],而睡眠效率没有明显变化;睡眠结构分析,浅睡(Ⅱ期睡眠)增加[(58.29±9.67)和(71.18±6.58)%,P<0.01],而深睡减少[(12.04±1.22)和(6.72±2.32)%,P<0.01],REM参数无变化;安慰剂组除睡眠潜伏期减少外,其余参数均无变化.结论:黛力新和多塞平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确切.
宿长军刘煜李柱一林宏李宏增苗建亭
关键词:黛力新多塞平原发性失眠多导睡眠描记术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