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同勋

作品数:11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指令性项目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胸部
  • 6篇火器
  • 6篇火器伤
  • 5篇心血管
  • 5篇血管
  • 4篇胸部损伤
  • 3篇心血管效应
  • 3篇胸部火器伤
  • 3篇血管效应
  • 3篇体外循环
  • 3篇外循环
  • 2篇动脉
  • 2篇对心
  • 2篇心脏
  • 2篇枪击
  • 2篇迷走
  • 2篇迷走神经
  • 2篇急诊
  • 2篇急诊体外循环
  • 1篇动脉灌注

机构

  • 9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沈阳军区总医...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1篇李同勋
  • 11篇陶登顺
  • 10篇蔡建辉
  • 10篇李宏
  • 8篇刘维永
  • 7篇安书杰
  • 7篇郭建军
  • 3篇易定华
  • 2篇宿学家
  • 2篇杨剑
  • 2篇陈涛

传媒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年份

  • 1篇2004
  • 4篇2002
  • 1篇2001
  • 5篇200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部枪伤瞬时及早期心血管效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探讨胸部枪伤瞬时及早期心血管效应及其机制。 方法  30只家兔随机平均分为A :胸部贯穿伤组 (模型组 )、B :预扎肋间动脉致伤组、C :人工气胸后致伤组、D :预扎肋间动脉 +人工气胸后致伤组、E :胸壁切线伤组。分别用 5 .5 6mm小口径步枪致伤 ,连续监测动脉压、心率、静脉压、心电图、左室内压等。 结果 A组伤前血压峰值为 ( 14.80± 1.2 9)kPa ( 1kPa =7.5mmHg) ,枪伤瞬间血压即刻呈单波峰升高 ,达伤前的 ( 1.5 8± 0 .0 8)倍 ,而后迅速降低至伤前水平以下 ,10s下降到最低点 ,30s开始回升 ,1min后回升至伤前的 ( 0 .80± 0 .0 7)倍 ,并逐渐稳定。静脉压瞬时升高后随即下降 ,左室内压和心率出现瞬时下降、而后逐渐恢复 ,B组和C组变化幅度较小。D组和E组仅枪击瞬间有短暂变化。 结论 胸部枪伤瞬间动、静脉压升高 ,而左室内压无变化 ,为枪弹冲击波直接引起。伤后数秒内血压下降 ,心动过缓 ,心肌受抑制和左室内压下降 ,而中心静脉压尚正常 ,提示与迷走反射有关。模型组于伤后 2h血压再度下降 ,则可能与胸内失血和肺损伤有关 ,缺氧也造成了心肌收缩力下降。预扎肋间动脉及临时造成人工气胸防止肺实质损伤 ,可减轻枪伤早期的心血管功能障碍。
陶登顺刘维永蔡建辉李宏李同勋郭建军安书杰
关键词:胸部损伤枪伤血液动力学心血管效应
胸部火器伤瞬时及早期心血管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陶登顺刘维永蔡建辉李宏李同勋郭建军安书杰
关键词:胸部损伤火器伤心血管效应神经机制
家兔右胸火器穿透伤的出血来源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探讨胸部火器伤除心脏大血管损伤以外的胸腔内失血的来源 .方法 家兔 2 4只 ,按是否预扎伤区肋间动脉分为 A,B两组 ,每组又按肺实质浅表损伤 ( s)抑或深层损伤 ( d)各分成两个亚组 ,所以共分 4组 :As组 ( n=7)、Ad组 ( n= 5 )、Bs组 ( n=7)、Bd组 ( n=5 ) .比较伤后各组死亡率、胸腔失血量、血压和心率变化 ,死后常规解剖 ,并测定断裂肋间动脉失血速度 .结果 与 Bs组 [( 2 1.7± 8.2 ) m L ]相比 ,As组胸腔失血量明显减少 [( 5 .0± 2 .3) m L ],死亡率 As组 ( 14% )比 Bs组 ( 43% )明显下降 .血压和心率伤后瞬即下降 ,在无明显失血兔于 30 s均恢复接近伤前水平 . 85 %的家兔有 2根以上肋间动脉断裂 ,单根肋间动脉失血速度在主动脉压为 10 .6k Pa时为 ( 4.9± 1.0 ) m L .min- 1 . Ad组和 Bd组的失血量较Bs组成倍增加 ( 41± 13.3) m L 和 ( 5 5 .7± 3.2 ) m L.结论 肋间动脉损伤是本组家兔伤后失血性休克和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预结扎肋间动脉可以明显减少失血量 ,降低死亡率 .
李同勋刘维永蔡建辉陶登顺李宏
关键词:火器伤胸部穿透伤肋间动脉
兔胸部枪伤瞬时及早期心功能的变化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家兔胸部枪伤瞬时及早期心功能变化及其机制 .方法 家兔 18只 ,随机平分为 3组 ,A:胸部穿透伤组 ,B:预扎肋间血管致伤组 ,C:人工气胸后致伤组 ,B,C为对照组 .各组分别用小口径步枪致伤 ,连续监测心率 ,动脉压 ,静脉压 ,左室内压 ,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 .结果  A组枪伤瞬间血压即刻呈单波峰升高 ,达伤前的 ( 1.6± 0 .1)倍 ,而后迅速下降 ,1min后回升至伤前的 ( 0 .8± 0 .1)倍 ,然后又逐渐下降 .静脉压瞬时上升 ( 10 .9± 1.6 )倍 ,并随即下降 ,心率瞬时下降而后很快恢复 ,左室内压及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在致伤瞬间 1~ 2个心搏后降低 ,而后逐渐恢复 ,并持续于伤前 70 %~ 80 % .B组动脉压为单峰波型 ,C组动脉压为双峰波型 .结论 胸部枪伤枪击瞬间动静脉压升高而左室内压和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无明显变化可能为枪弹冲击波直接引起 .伤后数秒内血压立即下降并出现心动过缓 ,心肌功能受抑制 ,而中心静脉压尚正常征象 ,提示与迷走反射有关 .A组于伤后 2 h血压再度下降则可能由于胸内失血和肺损伤所致 .预扎肋间血管及临时造成人工气胸可防止和减轻肋间动脉出血及肺实质损伤 。
陶登顺刘维永蔡建辉李宏李同勋郭建军安书杰
关键词:心功能变化
兔胸部枪伤后血浆一氧化氮及β-内啡肽含量与早期心血管功能变化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胸部枪伤后血浆一氧化氮 (NO)、β-内啡肽 (β- EP)含量变化及其与心血管功能变化关系 .方法 用家兔 12只预扎肋间血管致胸部火器伤实验模型 ,连续监测动脉压、左室内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 ,观察胸部枪伤后血浆 NO、β- EP含量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结果 枪伤瞬间血压即刻呈单波峰升高 ,达伤前的 (1.47± 0 .0 9)倍 ,随后迅速下降至伤前的 (0 .45± 0 .0 7)倍 ,1min后回升至伤前的(0 .84± 0 .10 )倍 ,而后又逐渐下降并趋稳定 .左室内压及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在致伤瞬间 1~ 2个心搏后开始迅速下降 ,5 min降到最低点 ,分别为伤前的 (0 .6 5± 0 .0 9)倍 ,(0 .71± 0 .10 )倍和 (0 .73± 0 .14)倍 ,恢复缓慢 ,30~ 6 0 m in达伤前 70 %~ 80 % .胸部枪伤后血浆 NO即刻升高达到峰值 ,为伤前的 (6 .5± 1.6 )倍 ,而后逐渐恢复到伤前水平 ,与枪伤瞬时的血液动力指标呈显著负相关 (P<0 .0 1) .β- EP含量伤后15 min开始升高 ,30 m in达到峰值 ,2 h仍高于伤前水平 .结论  NO参与了胸部枪伤早期心血管效应的病理过程 ,β-EP含量升高可能在继
陶登顺刘维永蔡建辉李宏李同勋郭建军安书杰
关键词:枪击心脏功能试验一氧化氮内啡肽
急诊体外循环用于心脏火器贯穿伤伴肺门部损伤的支持治疗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探讨急诊体外循环 ( ECC)对于心脏火器贯穿伤的支持治疗 .方法 杂种犬 2 1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ECC组和 ECC+手术治疗组 .麻醉后用小口径步枪射击犬心前区 ,对照组仅行伤口封闭 ,输液及胸腔闭式引流 .其余两组于伤后 5~ 7min内开始急诊 ECC. ECC组持续 ECC 3 h;ECC+手术治疗组于 ECC支持 0 .5 h后行受伤肺叶切除、心脏修补术 ,术后停 ECC,观察 3 h.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标本 .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 ,行血气分析 .检测血浆 AL T,BUN,Cr,CK含量 .结果 各组动物心脏伤均以右室贯穿伤为主 ,伤后 2 min时胸引量为 ( 388± 6 5 ) m L .右室贯穿伤的动物平均动脉压均在 1min内降至 4k Pa以下 .应用体外循环支持可以维持动脉压为8~ 12 k Pa,循环后 1h,3 h血液中游离 Hb含量分别是 0 .2 9g.L- 1 和 0 .7g.L- 1 .ECC+手术治疗组动物脱离体外后 1,3h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均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急诊体外循环可以维持心脏火器贯穿伤动物在伤后 3 h的各项生命指标 ,并能保护各重要脏器功能 .
李宏易定华蔡建辉陶登顺李同勋杨剑陈涛宿学家
关键词:心脏损伤体外循环火器伤
肺门火器伤伴大量出血的急症体外循环支持及呼吸模式选择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急症体外循环 ( ECC)对肺门火器伤的支持作用及呼吸模式的选择 .方法 杂种犬 18只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ECC+定容控制呼吸救治组和 ECC+呼吸末正压通气 ( PEEP)救治组 .麻醉后用小口径步枪射击犬右肺门区 ,对照组仅行伤口封闭 ,输液及胸腔闭式引流 .定容控制呼吸组和PEEP组还于伤后分别行定容控制呼吸 ,PEEP,两组均于伤后 15 min开始急症 ECC.ECC支持 1h后行受伤肺叶切除术 ,伤后 1.5 h停 ECC,并于 4.5 h后处死取标本 .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 ,行血气分析 .检测血浆中 IL- 8和心 ,肺 ,肝 ,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 ( MPO)的活性及肺含水量 .结果 对照组伤后Pa O2 ,平均动脉压 ( MAP)均显著降低 ,Pa CO2 显著升高 ,伤后 2min胸引血量达 ( 2 80± 86 ) m L.动物平均存活 ( 15 .0± 9.6 )min.治疗的两组 ECC期间 MAP维持于 ( 8~ 12 ) k Pa,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小于 0 .35 g.L- 1 .术后 3 h PEEP组与定容控制呼吸组相比 Pa O2 ,MAP显著升高 ;Pa CO2 和心率 ( HR)显著降低 ;血浆中 IL - 8和心 ,肺 ,肝 ,肠组织中 MPO活性及肺指数均降低 .结论 肺门火器伤犬早期即出现明显的呼吸 ,循环衰竭 .应用急症 ECC和呼吸支持可以维持动物血流动力学指标 ,为进一步的抢救争取了时间 ,并能改善肺脏气体交换功能 ;
李宏易定华蔡建辉陶登顺李同勋杨剑宿学家陈涛
关键词:肺脏损伤火器伤体外循环机械通气出血
急诊体外循环动脉灌注管位置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急诊体外循环 (ECPB)动脉灌注管位置对肺门部火器伤后心脏骤停犬心肺复苏 (CPR)的影响。方法 杂种犬 14只随机均分为两组 ,麻醉后用小口径步枪射击犬右肺门区 ,心脏骤停后 10min开始复苏。A、B两组分别采用股动脉、颈动脉插管建立ECPB ,同时给予人工呼吸、胸内心脏按压、静注肾上腺素治疗。观察动物CPR情况。结果 A、B两组动物均全部复苏成功 ,B组恢复自主循环时间明显短于A组 (P <0 0 5 ) ;复苏 1min时B组平均动脉压 (MAP)显著高于A组 (P<0 0 5 ) ,PaO2 显著高于A组 (P <0 0 1) ,PaCO2 显著低于A组 (P <0 0 5 ) ;复苏 3min时B组PaO2 显著高于A组 (P <0 0 5 ) ,Pa CO2 显著低于A组 (P <0 0 5 )。自主循环恢复后 10min两组间MAP、PaO2 、PaCO2 均无统计学差异。辅助循环停止后 ,两组动物自主循环基本保持稳定。结论 ECPB能有效地应用于心脏骤停的CPR ,动脉灌注管靠近升主动脉根部有助于提高急诊体外循环心肺复苏的治疗效果。
李宏陶登顺易定华蔡建辉李同勋
关键词:急诊体外循环心肺复苏
切断迷走神经和减压神经对胸部火器伤心血管功能效应
2004年
目的 :探讨胸部火器伤瞬时及早期心血管效应的神经机制 .方法 :1 8只家兔随机平分为 3组 ,A组 :模型组 ;B组 :迷走神经切断组 ;C组 :减压神经切断组 .分别用小口径步枪致伤 ,连续监测枪伤瞬间及早期心血管反应 .结果 :A组家兔枪伤瞬间血压即刻均呈单波峰升高 ,达伤前的 1 .4 7± 0 .0 9倍 ,而后迅速降低至伤前的 0 .4 8± 0 .0 6倍 ,1min后回升至伤前的 0 .80± 0 .0 7倍 ,并逐渐稳定 .心率、左室内压和±dp/dtmax出现瞬时下降且恢复缓慢 .B组枪伤瞬间血压变化幅度较小 ,恢复较快 .心率无瞬时下降 .C组枪击瞬间出现血压降低 ,幅度较A组小 ,心率变化与B组相似 .结论 :胸部枪伤后数秒内血压下降、心动过缓 ,心肌受抑制和左室内压下降与迷走神经反射有关 .切断迷走神经和减压神经可以阻断或减轻上述变化 .
陶登顺刘维永蔡建辉李宏李同勋郭建军安书杰
关键词:枪击胸部损伤心血管生理学迷走神经减压神经
犬穿透性胸部枪弹伤对心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观察犬穿透性胸部枪弹伤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并探讨其损伤机制 .方法  35只犬随机分为 3组 ,A:胸部穿透伤组 (对照组 n=12 )、B:预扎肋间血管后致伤组 n=16、C:预扎肋间血管加人工气胸后致伤组 n=7.以上 3组分别用小口径步枪定点致伤右下胸 ,连续监测呼吸、气道压、动静脉压等 ,观察动物死亡情况 .结果  A组死亡率为 83% ,B组死亡率为 38% ,C组无死亡 .A、B组致伤后呼吸频率、气道压峰值立即明显增高 ,动、静脉压亦短暂性地显著升高 ,但仅一个波峰 ,随即恢复到正常水平 ,C组无明显变化 .结论 胸部枪弹穿透伤由于心肺功能改变较重 ,迅即导致了循环、呼吸障碍 ,死亡率高 ,死亡原因主要为失血性休克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安书杰刘维永郭建军李同勋陶登顺
关键词:胸部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肺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