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炯

作品数:26 被引量:483H指数: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骨折
  • 7篇腰椎
  • 7篇内固定
  • 7篇股骨
  • 6篇股骨粗隆
  • 6篇股骨粗隆间
  • 6篇股骨粗隆间骨...
  • 6篇粗隆
  • 6篇粗隆间
  • 6篇粗隆间骨折
  • 5篇椎管
  • 5篇椎管狭窄
  • 5篇骨质
  • 5篇骨质疏松
  • 4篇腰椎管
  • 4篇腰椎管狭窄
  • 4篇手术
  • 4篇高龄
  • 3篇代谢
  • 3篇腰椎管狭窄症

机构

  • 26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6篇朱炯
  • 12篇林伟龙
  • 10篇梁承伟
  • 10篇范永前
  • 7篇刘奕
  • 6篇沈海敏
  • 4篇朱越峰
  • 3篇黄东辉
  • 3篇陈聪
  • 3篇李连生
  • 3篇张旭
  • 2篇曹旭海
  • 2篇杨丰建
  • 2篇张琪
  • 1篇陈统一
  • 1篇杨丰健
  • 1篇陆军
  • 1篇张云海
  • 1篇蔡晓晞
  • 1篇俞永林

传媒

  • 6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老年医学与保...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2009第十...
  • 1篇2013年上...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折内固定并发症的防治被引量:24
1999年
为探讨常见骨折内固定并发症及对策,对螺丝钉、加压滑动鹅头钉、加压钢板、加压髓内钉、交锁髓内钉等治疗各种骨折391例进行分析。结果:螺丝钉断裂3例(0.77%);加压钢板折断4例(1.02%),折弯1例(0.26%);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0.51%);脑脂肪栓塞1例(0.26%);感染5例(1.28%);金属反应2例(0.51%);骨不连3例(0.77%);畸形愈合5例(1.28%);螺丝钉松动2例(0.51%)。认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合适内固定材料、遵循清创原则、固定符合生物力学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李连生朱炯范永前刘奕林伟龙梁承伟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并发症
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评价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23个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男7例,女11例;年龄58~85岁,平均71.5岁。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12例16个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6例7个椎体。术后对患者的疼痛、镇痛药使用、活动能力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个月(3~14个月)。椎体成形术组视觉类比评分(VAS)平均由术前7.9到术后2.7和最终随访2.4;镇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2.3到术后0.6和最终随访0.7;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2.4到术后1.5和最终随访1.3。后凸成形术组VAS平均评分由术前8.1到术后2.8到最终随访2.4(P〈0.01);镇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2.4到术后0.7和最终随访0.7(P〈0.01);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2.5到术后1.5和最终随访1.4(P〈0.05)。椎体成形术组和后凸成形术组均能恢复伤椎前中柱高度,后凸成形术组效果更明显,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均能迅速缓解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疼痛,减少镇痛药依赖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后凸成形术能更好恢复伤椎高度,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
朱炯蔡晓晞梁承伟陈聪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
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在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 )在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2009年2月-2012年6月,采用改良TIL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93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70.3±4.5)岁,随访24m,观察术后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术中出血量(200±25)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4±2)d,手术时间(150±20)min。术后12dVAS下降[(7.5±1.1)vs(4.3±1.4),P〈0.01],ODI下降[(53.9±10.2)%VS(43.5±8.4)%,P〈0.01]。术后随访24m,VAS持续下降至(2.0±0.9),ODI下降至(27.1±7.9)%。椎间植骨获骨性融合率96.8%。结论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神经根管减压是重点,改良TLIF技术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
朱越峰林伟龙朱炯刘奕梁承伟曹旭海
关键词:老年人椎管狭窄脊柱融合术
屈膝位CT扫描在髌骨关节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屈膝30度位CT扫描对诊治髌股关节疾病的应用。方法:年龄为29岁—60岁膝前痛患者,屈膝30度位时膝关节CT平扫,层厚3mm,观察1)髌股关节内、外侧关节间隙距离2)髌骨形态,3)髌骨外侧关节面与股骨后髁连线的...
张云海杨风建陈聪朱越峰蔡晓曦黄东辉沈海敏朱炯林伟龙
关键词:髌股关节疾病诊治
文献传递
阿仑膦酸钠对小鼠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有效地降低椎体骨折和非椎体骨折的发生风险。阿仑膦酸钠是应用最多的药物,作为一种氨基双膦酸盐,其可与骨重吸收表面的羟基磷灰石结合并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重吸收[1]。发生骨折并行骨折内固定术后可否服用这种骨重吸收抑制剂,其骨折愈合进程是否有影响,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通过卵巢切除小鼠骨折模型评价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骨折行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
范永前沈海敏朱炯林伟龙
关键词:阿仑膦酸钠鼠骨骨痂骨质疏松骨折卵巢切除
透明质酸膝骨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被引量:8
1998年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膝骨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90例膝骨关节炎病人,男性38例,女性52例,年龄65±s8a,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透明质酸关节腔内注射,2.5mL,qw×3wk;双氯芬酸50mg,po,bid×3wk;关节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20mg+0.5%布比卡因注射液5mL+0.9%氯化钠注射液至20mL,qw×3wk。结果:A,B,C3组有效率分别为97%,87%和90%。B,C2组与A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3组副作用均轻微。结论:透明质酸关节腔内注射是治疗膝骨关节炎较为有效的方法。
朱炯范永前
关键词:骨关节炎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
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64例分析被引量:24
2006年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4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64例。骨折按Sehatzker分类,Ⅰ型8例,Ⅱ型40例,Ⅲ型6例,Ⅳ型4例,Ⅴ型3例,Ⅵ型3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缺损者同时予以植骨。[结果]58例获得随访,随访期1~7a,平均2.8a,全部骨性愈合。按Hohl评分标准,优良率84.48%。[结论]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手术方法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而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骨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解剖复位、骨缺损植骨、稳定的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术前必须重视软组织损伤的评估。
梁承伟朱炯沈海敏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
氨甲环酸对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高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本院对38例行后路三节段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加椎间融合的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年龄70~85岁)进行前瞻性随...
刘奕朱炯
关键词:氨甲环酸高龄椎管狭窄失血
依托泊苷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依托泊苷对骨肉瘤细胞的毒性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用NTT比色法检测0.02,0.04,0.08,0.16,0.31,0.62,1.25,2.5,5.0mg·L^(-1)浓度梯度依托泊苷作用骨肉瘤细胞24,48,72和96h后的细胞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依托泊苷作用骨肉瘤细胞后细胞凋亡情况。用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骨肉瘤细胞形态改变。结果:依托泊苷对骨肉瘤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依托泊苷可以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依托泊苷作用后骨肉瘤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改变,透视电镜可见细胞核仁消失,染色质浓缩聚集核膜下。结论:依托泊苷对骨肉瘤细胞有杀伤作用,细胞毒作用与促细胞凋亡有关。
梁承伟朱炯沈海敏陈统一
关键词:依托泊苷骨肉瘤细胞凋亡
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过程中旋转控制策略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评价PFNA-Ⅱ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过程中旋转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方法 1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采用PFNA-Ⅱ内固定。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时比较骨折远近端髓腔宽度、皮质骨厚度来明确存在旋转对位不良,根据股骨大粗隆顶点和后坡形态比例关系,调整透视使近骨折端为中立位,判断股骨前弓位置并矫正内外旋,再以皮质骨厚度进行微调。术后比较患者平卧时双足自然外旋角度,评价旋转复位的准确性。结果术后平卧位时双足自然外旋角度的比较:优104例,良82例,可12例,93.9%获得满意的旋转复位。结论旋转对位不良可以影响到骨折端接触面积、颈干角和螺旋刀片在股骨头内的位置,上述复位策略可减少反复透视,降低螺旋刀片切割的风险。
范永前梁承伟林伟龙朱炯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