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珊珊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主题

  • 2篇溶菌酶
  • 2篇自组装
  • 2篇羧甲基纤维素
  • 2篇纤维
  • 2篇层层自组装
  • 1篇修饰
  • 1篇印迹聚合物
  • 1篇羧甲基壳聚糖
  • 1篇聚氨酯
  • 1篇壳聚糖
  • 1篇甲基
  • 1篇分子
  • 1篇分子印迹
  • 1篇表面修饰

机构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曾珊珊
  • 3篇王艺峰
  • 2篇吴仲岿
  • 2篇徐和影
  • 1篇徐敏
  • 1篇熊燕飞
  • 1篇刘洲
  • 1篇王燕梅
  • 1篇王立莹
  • 1篇陈筠
  • 1篇林红艳

传媒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羧甲基纤维素与溶菌酶进行聚氨酯表面修饰
2012年
首先制备表面带有氨基的聚氨酯基材,再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两种生物大分子修饰剂(羧甲基纤维素和溶菌酶)层层自组装进行聚氨酯材料的表面修饰。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水接触角测量仪、抗菌活性测试和溶血试验等方法对层层自组装修饰前后的聚氨酯材料的表面性能和生物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经过羧甲基纤维素与溶菌酶层层自组装表面修饰后的聚氨酯材料的亲水性提高,未修饰聚氨酯的水接触角为73.0°,而具有5个双分子修饰层的聚氨酯膜片的水接触角为42.3°;与未修饰的聚氨酯相比,层层自组装修饰后的聚氨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提高了41.4%;此外,经过层层自组装表面修饰的聚氨酯材料具有更好的血液相容性。
熊燕飞曾珊珊徐和影王艺峰吴仲岿陈筠
关键词:羧甲基纤维素溶菌酶层层自组装聚氨酯表面修饰
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被引量:4
2011年
首先制备了壳聚糖的衍生物——羧甲基壳聚糖,再以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的共混物为功能单体,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蛋白质,制备了一种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共混物的蛋白质印迹聚合物。模板蛋白质吸附测试结果表明,该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对BSA的吸附量是非印迹聚合物的30.8倍;对不同蛋白质的吸附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其它对比蛋白质,该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模板蛋白质BSA的效果;并且该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能。
王艺峰王立莹刘洲曾珊珊徐敏
关键词:分子印迹
溶菌酶与羧甲基纤维素层层自组装印迹聚合物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与层层自组装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羧甲基纤维素与溶菌酶制备溶菌酶分子印迹聚合物。首先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将带正电荷的溶菌酶和带负电荷的羧甲基纤维素固定在羧甲基纤维素基材表面,再与三氯化铁反应,采用氯化钠溶液洗脱模板蛋白溶菌酶,制备出溶菌酶分子印迹聚合物。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该溶菌酶印迹聚合物的表面与非印迹聚合物的表面相比变粗糙,并且其表面还出现了一些微孔结构;蛋白质吸附测试结果表明,与非印迹聚合物相比,该溶菌酶印迹聚合物对模板蛋白质的吸附量提高了50%;并且该印迹聚合物对模板蛋白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对模板蛋白质的再吸附测试表明,该溶菌酶印迹聚合物具有可重复使用性能。
林红艳曾珊珊王燕梅徐和影吴仲岿王艺峰
关键词:羧甲基纤维素溶菌酶层层自组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