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涛林 作品数:31 被引量:168 H指数:7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间充质干细胞与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联合种植构筑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大段骨缺损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与其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Ec)联合种植于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构筑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作用。方法制备兔双侧尺骨1.5cm骨缺损共64侧,分4组修复(n=16),A空白未治疗组,B单纯材料组(植入β-TCP),C组织工程骨组(植入MSC+β-TCP),D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组(植入MSC+EC+β-TCP),各组交叉配对。术后4、8、12、16周行X线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大体解剖、组织切片、生物力学等检查,观察各组骨缺损修复效能及移植物血管化情况。结果D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组完美修复骨缺损,且修复效能及血管化情况优于C组织工程骨组,C组织工程骨组优于B单纯材料组,A空白组未能修复骨缺损。各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SC与其诱导EC联合种植构筑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能促进成骨过程和新生骨的血管化,显著提高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能力。 林红 戴文达 方涛林 董健关键词:组织疗法 骨生成 脊神经根哑铃型节细胞神经瘤2例报告 2010年 节细胞神经瘤主要起源于原始神经脊细胞移行分化形成的交感神经节细胞,亦可起源于交感神经及外周神经,多见于腹膜后和纵隔内。脊神经根哑铃型节细胞神经瘤罕见,国内外鲜有报道:我科收治2例脊神经根哑铃型节细胞神经瘤患者,报道如下。 周健 董健 李熙雷 周晓岗 方涛林 林红关键词:节细胞神经瘤 脊神经根 哑铃型 交感神经节细胞 细胞移行 纵隔内 临床病例讨论——颈椎脱位的手术治疗选择 2010年 病历摘要
患者,男,46岁,因坠落伤致双上肢疼痛麻木、活动障碍14h,诊断为C_(4/5)脱位,于2009年12月30日由当地医院转至我院.该患者于14 h前(12月30日凌晨2点)不慎从上铺摔至床下,背部着地.受伤当时神志清,四肢活动受限,无昏迷、呕吐、出血、呼吸急促等表现.至上午8时许,患者上肢仍麻木疼痛、活动明显受限,但下肢肌力逐渐恢复,可自行行走. 马易群 李熙雷 林红 方涛林 董健关键词:颈椎脱位 临床病例 双上肢疼痛 四肢活动 呼吸急促 新型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大段皮质骨缺损 董健 周健 方涛林 李熙雷 周晓岗 戴文达 林红 陈峥嵘 李娟 马易群 大块骨缺损的修复是骨科临床的重点与难点,目前仍无理想治疗方法,组织工程骨有望解决这一难题。本研究紧紧围绕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兔大段骨缺损所需三大要素:成骨诱导因子、支架材料和种子细胞,进行提高成骨效能和促进人工骨的血管化的系...关键词:关键词:骨缺损 成骨 皮质骨 他克莫司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分化和体内骨形成 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FK506)对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成骨细胞分化诱导,及对 MSCs 结合多孔β三磷酸钙(β-TCP)的体内成骨作用。方法原代 MSCs 按实验目的随机分组。对照组生长培养液中加入 L-抗坏血酸-2-磷酸(AsAp)和β-甘油磷酸(β-GP);FK506处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50 nmol/L FK506。实验分成体外体内两部分相继进行。体外实验细胞分别于培养第4、8、12、16大时行碱件磷酸酶(APase)活性,钙含量,扫描电镜和骨钙素 mRNANorthern 印迹分析;体内实验将细胞载入多孔β-TCP 立方块形成 MSCs/β-TCP 复合物,继续成骨诱导培养2周后植入大鼠背部皮下,4周和8周后取出复合物作组织学检查。结果 FK506处理组碱性磷酸酶活性、钙含量、骨钙素 mRNA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体内成骨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免疫抑制剂 FKS06能显著促进大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成骨细胞分化和动物体内继续成骨的作用,并提示 FK506可作为一种新型成骨生长因子,在临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董健 戴文达 方涛林 林红 Toshimasa Uemura关键词:他克莫司结合蛋白质类 骨生成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评估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长段骨缺损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其诱导内皮细胞(ECs)联合种植于多孔β-TCP构筑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长段骨缺损的作用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在此过程中的监测效果。方法:制备兔双侧尺骨1.5 cm骨缺损共48侧,分4组修复(每组12侧),A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组(MSCs+ECs+β-TCP),B组织工程骨组(MSCs+β-TCP),C单纯材料组(β-TCP),D空白组。术后4、8、12周行ECT、组织切片等检查,观察各组骨缺损修复效能及移植物血管化情况。结果:D组骨缺损未修复,A组骨缺损修复效能及血管化情况优于B组,而B组又优于C组,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SCs和其诱导ECs共培养构筑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能促进成骨过程和新生骨的血管化,显著提高组织工程骨修复长段骨缺损的能力,ECT在修复过程中有较准确预测效果。 林红 方涛林 戴文达 孙源 李熙雷 董健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显像 骨缺损 前路小切口手术椎体切除MACS-TL治疗胸腰椎脊柱转移性肿瘤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评价前路手术应用组件式胸腰椎前路结构系统(MACS-TL)小切口椎体切除治疗胸腰段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8年3月我院治疗的胸腰椎脊柱转移性肿瘤伴脊髓神经受损、脊柱不稳病例24例,原发肿瘤包括肺癌7例,乳腺癌5例,前列腺癌3例,胃肠癌1例,甲状腺癌4例,不明4例,行前路减压、骨水泥重建,应用MACS-TL内固定。术后8例接受原发部位的手术,另有部分病例术后接受6个月正规化疗或放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疼痛缓解率、并发症,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记录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矢状面Cobb角度变化,并随访肿瘤复发情况以及重建骨水泥块有无断裂和下沉。结果手术时间140~270min,平均175min。手术出血量700~2100ml,平均1050ml。17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除1例ASIA分级为B级患者神经功能无改善外,其余患者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术后腰背痛缓解率100%,VAS评分术前平均8.3分,术后6个月平均1.0分;6个月后患者的满意率为94.1%。X线摄片观察显示脊柱结构稳定,椎间高度恢复良好,患者矢状面Cobb角均无丢失,且无骨水泥块断裂及下沉。术后出现胸腔积液和肋间神经痛2例(11.8%),未出现切口或内植入物感染以及膈疝发生。结论对于孤立性转移肿瘤伴有脊髓神经压迫和脊柱不稳的患者,手术干预仍是一种可选择的方式。组件式胸腰椎前路结构系统(MACS-TL)具有低切迹、固定可靠、操作灵活等特点,是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转移性肿瘤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 方涛林 李熙雷 董健 周晓岗 周健关键词:脊柱转移性肿瘤 前路手术 抗生素缓释的系列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研究 骨与关节的感染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对医患双方都带来巨大的负担。抗生素的应用对于绝大多数感染性疾病来说都有着很高的治愈率,然而骨与关节感染却例外。尽管目前外科技术和抗生素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临床骨科的感染仍然是一... 方涛林关键词:海藻酸钠 壳聚糖 骨科感染 缓释系统 聚己内酯 文献传递 影响人工骨载药微球发挥作用的因素 2011年 背景:生物可降解材料构建的载生长因子或载生长因子基因的微球已被较多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研究中。但载药微球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效果不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目的:探讨影响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载药微球发挥作用的因素,为载药微球的进一步有效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10-04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gene or growth factor,nanos phere or microsphere,bone";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09-04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基因或生长因子、微球、骨",纳入有关载生长因子或生长因子基因的微球在骨缺损修复中应用方面的30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微球发挥作用的效率与微球材料、尺寸、表面修饰、所载药物种类及与支架的结合方式等密切相关。目前,对于这些因素的研究仍不够彻底,对它们的控制也还不够理想。调整好这些因素,使载药微球有效应用于骨组织工程,需要更多的研究从各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李超 方涛林 董健关键词:载药微球 基因 人工骨 骨缺损修复 血友病患者的肝癌切除治疗 2002年 目的:探讨对血友病患者行肝脏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方法:患者,男,49岁,患原发性肝癌伴重症血友病A。检测凝血因子VIII促凝活性(VIII:C)仅为1.0%,抗因子VIII抗体也呈阳性,为4Bu/ml。在术前、术中、术后补充及监测因子VIII的情况下行肝右叶部分切除术。结果: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800ml。术后恢复顺利,无出血、胆漏、膈下积液等并发症。切口愈合好。术后1个月内AFP下降至正常。结论:血友病不是常见外科手术的绝对禁忌证,也不是肝癌切除手术的绝对禁忌证。 马曾辰 方涛林 孙惠川 钦伦秀 郭善禹 王鲁 徐建民 王志梅 林芷英 夏景林 方浩 汤钊猷 王学锋关键词:肝细胞癌 血友病 肝切除术 肝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