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有生 作品数:98 被引量:760 H指数:13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 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桡侧腕长伸肌腱重建先天性第一腕掌关节发育不良 2023年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ⅢB型拇指发育不良腕掌关节不稳的方法,采用桡侧腕长伸肌腱的一半重建第一腕掌关节,评价该手术修复ⅢB型拇指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对4例患儿的单侧拇指发育不良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均为ⅢB型拇指发育不良,且X线片示第一掌骨长度接近正常。手术采用桡侧腕长伸肌腱的一半重建第一腕掌关节韧带。后期行拇对掌和伸拇功能重建。术后通过测量拇指桡侧外展、掌侧外展、伸拇和改良Kapandji量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5~3.0年,平均2.1年。术后拇指桡侧外展和掌侧外展的平均角度分别为78°和41°,患儿拇指主动桡侧外展和掌侧外展功能获得改善。术后平均拇指伸直度为-5°,接近正常拇指。4例患儿术后的第一腕掌关节均稳定。Kapandji评分显示术后所有儿童的拇对掌功能均有所改善。结论对于第一掌骨长度接近正常的ⅢB型拇指发育不良患儿,使用桡侧腕长伸肌腱的一半重建第一腕掌关节韧带结合肌腱移位的分期手术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 刘宇洲 徐秀玥 徐秀玥 劳杰 庄永青 劳杰关键词:腕掌关节 桡侧腕长伸肌腱 肌腱移位 肩胛背神经卡压征32例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20 2001年 目的 观察肩胛背神经的局部解剖、分析肩胛背神经被卡压的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 30具 6 0侧陈旧性成人尸体进行解剖学观察 ,观察肩胛背神经的起点、行径及与周边的关系。分析 32例肩胛背神经卡压征的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结果 肩胛背神经的起始段常和胸长神经合干 ,由前内侧向后外侧从中斜角肌中穿过 ,此处常有腱性组织包绕 ,与胸长神经分开走行后 ,发出分支至肩胛部和腋下。 32例中均作保守治疗 ,2 3例 2 4侧疗效较好。 7例 8侧保守治疗无效 ,改作手术治疗 ,术后随访 3个月至 2年 ,症状完全或基本解除。结论 肩胛背神经卡压大部分包括于胸廓出口综合征中 ,但也可以单独出现。治疗以局部封闭为首选 。 方有生 陈德松关键词:胸廓出口综合征 局部解剖学 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 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从解剖和临床两方面探讨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 17具成人固定尸体中C1~C8颈神经后支进行解剖学研究。对 2 4例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 :( 1)颈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处发出后 ,穿过由项部肌群附着于颈椎关节突关节囊的交叉纤维、上下关节突关节和内侧椎板组成的骨纤维管 ,然后发出关节突关节支、肌支、皮支和交通支 ,穿行于颈后肌群及其腱性纤维组织间。 ( 2 )临床发现保守治疗近期虽有一定疗效 ,但不理想。结果 :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病因是以颈后肌群为主的腱性交叉纤维压迫颈神经后支所致。对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行颈神经后支松解术 ,有可能是解除颈神经后支卡压的切实有效的方法。 王金武 陈德松 方有生 顾玉东关键词:颈神经后支 卡压综合征 背阔肌功能恢复后再移位重建屈肘屈指功能 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利用经神经移位修复胸背神经而恢复的背阔肌作为动力肌再移位重建屈肘、屈指功能的疗效。[方法]2000年3月~2003年6月,共有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经多组神经移位术后屈肘功能无恢复而背阔肌恢复良好者5例,屈指功能无恢复,背阔肌功能良好者3例,均采用恢复的背阔肌再移位重建屈肘、屈指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 a^3 a 6个月,移位背阔肌皮瓣全部成活,肘关节活动度为伸肘10°~25,°屈肘100°以上,肌力达Ⅲ~Ⅳ级。手指可抓握,各指屈距掌纹2 cm左右,肌力达Ⅲ级。[结论]利用经神经移位恢复的背阔肌作为动力肌再移位重建屈肘、屈指功能疗效可靠,因此在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时应常规修复胸背神经以恢复背阔肌功能。 林浩东 方有生 陈德松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 屈肘 屈指 小儿胸廓出口综合征七例报告 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讨论小儿胸廓出口综合征(TOS)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了4~9岁患T.O.S小儿的症状和体征,采用了切断前、中、小斜角肌,切断颈5、6神经根旁的前、中斜角肌起始纤维的手术方法。结果随访2月至2年2月,6例患者感觉恢复正常,肌力明显增加,肢体增大。1例未能解除患者的疼痛。结论小儿TOS可能与感染及颈部炎症有关。炎症物质刺激前、中、小斜角肌,造成这些肌肉的痉挛及肌肉旁的结缔组织增生而压迫臂丛神经。 陈德松 方有生 陈琳 彭峰 顾玉东关键词:胸廓出口综合征 儿童 TOS 病因 切断小斜角肌后臂丛神经功能改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测小斜角肌在TOS患者术中的出现情况 ,分析切断小斜角肌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下干型TOS共 3 3例 ,手术中探查切断小斜角肌 ,其中 4例进行术中肌电的监测 ,比较术前、切断前中斜角肌后、切断小斜角肌后上臂近段尺神经MNCV ,前臂内侧皮神经SNAP和尺神经F反应的变化。结果 :术中探查 3 3例下干型TOS中均有小斜角肌的存在 ,术后优良率为 78 8%。切断前中斜角肌后、切断小斜角肌后 ,上臂近段MNCV ,前臂内侧皮神经SNAP和尺神经F反应均较术前有改善。结论 :小斜角肌在绝大多数下干型TOS患者中均有出现 ;切断小斜角肌后下干型TOS患者臂丛神经功能的改善较明显 ; 尹望平 陈德松 方有生 陈琳 蔡佩琴关键词:胸廓出口综合征 骨骼 解剖学 小斜角肌 周围神经损伤的药物治疗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25 2000年 显微外科技术使周围神经修复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的疗效仍不理想。近来的动物实验证明可将神经生长因子及其他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物质通过周围神经再生室或直接注入神经外膜下或应用于损伤神经的周围来促进神经再生。此文回顾了临床用于促进神经再生的常用药物,以及近来有关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神经生长因子和其他物质的研究进展。 方有生关键词:神经再生 神经营养因子 药物治疗 介绍四种治疗残端神经痛的方法 1997年 截肢或截指术后,残端神经形成神经瘤所致残端神经痛,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影响患者日常工作与生活,此症临床上很常见,治疗方法繁多。我们自1990年8月始采用神经残端骨内植入、神经外膜包埋后骨内植入、自体神经残端吻合及静脉套接自体神经吻合等四种方法治疗残端神经痛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鲍亚星 杨顺元 曹雷 徐君友 陈德松 徐建光 王涛 方有生关键词:神经瘤 神经外膜 手外科 神经吻合 自体神经 骨内植入 在内窥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10例报告 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报告并探讨一个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 (thoracicoutletsyndrome ,TOS)的新方法 ,即在内窥镜辅助下进行手术治疗。方法 局部麻醉下在颈外侧作 1.5cm长的小切口 ,在内窥镜的辅助观察下 ,切断部分前中斜角肌的腱性起始纤维。结果 2 0 0 2年 3月 11日至 2 0 0 2年 12月 16日 ,共作 10例。手术当天 10例的症状和体征均完全消失。术后随访 4个月~ 1年 ,平均 6个月。 5例的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4例的肌力恢复正常 ,前臂和小指的刺痛觉稍减退。 1例仅偶有颈部不适的症状 ,术侧锁骨区有麻痛 ,针刺有痛觉过敏。结论 在内窥镜辅助下经颈部微小切口切断部分前中斜角肌的腱性起始纤维 ,可解除斜角肌对臂丛神经的压迫 ,是一个创伤很小的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新方法。 陈德松 方有生 蔡佩琴 陈琳 彭峰 顾玉东关键词:内窥镜 手术治疗 胸廓出口综合征 手术方法 肱三头肌外侧头移位重建伸腕功能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报告利用肱三头肌外侧头移位重建伸腕功能的方法及临床疗牧。[方法]对2003年6月~2005年1月收治的7例前臂伸屈肌群严重缺血性肌挛缩的患者采用肱三头肌外侧头移位来重建伸腕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3年,腕关节背伸能达到平伸位(0°)者2例,0°~30°者4例,超过30。者1例。[结论]用肱三头肌外侧头移位重建伸腕功能简便有效,为特殊情况下伸腕功能重建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林浩东 方有生 陈德松关键词:肱三头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