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昶
- 作品数:77 被引量:33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默沙东科研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平均空腹血糖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评价平均空腹血糖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顶后的影响.方法 对357例发病3 d内入院的无糖尿病史的STE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入院后72 h内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分为<5.6、5.6~7.0和>7.0 mmol/L 三组.比较其临床特征、住院治疗经过和主要心脏事件及死亡的发生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平均空腹血糖对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平均空腹血糖<5.6、5.6~7.0和>7.0 mmol/L的三组患者分别为165、122和70例,其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比例分别占18.2%、29.5%和45.7%(P<0.05.各组患者在年龄、既往梗死史及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心率、白细胞计数、CK-MB峰值随着平均空腹血糖升高而增加(P<0.05).随着血糖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明显增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72 h内平均空腹血糖是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1,95%CI:1.10~1.57;P=0.003),其顶测住院死亡ROC曲线下面积为0.758(P<0.001),而单次入院随机血糖、空腹血糖预测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4和0.717.结论 入院72 h内平均空腹血糖是STEMI住院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价值高于单次的入院随机血糖或空腹血糖.
- 刘品明林飞宁方昶张少玲王景峰
- 关键词:心肌梗死高血糖症预后
- 肥厚心肌细胞钠通道电流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自发高血压大鼠(SHR)肥厚心肌钠通道电流的动态演变规律及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10、24和34周龄SHR左心室心肌钠通道电流及膜电容,同时测定大鼠动脉收缩压和左心室质量指数,以10周龄Wistar大鼠为对照组。结果(1)SHR的左心室质量指数及膜电容明显大于Wistar大鼠(P<0.01)。在SHR中,各组大鼠的膜电容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具有明显差别(P<0.01)。(2)10周龄和24周龄SHR肥厚心肌钠通道电流密度与10周龄Wistar大鼠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34周龄SHR肥厚心肌钠通道电流密度>10周龄Wistar大鼠[(-18.3±1.9)pA/pFvs(-15.3±2.0)pA/pF,P<0.05)。(3)钠通道电流密度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关系(r=0.879,P<0.01)。结论左心室肥厚越明显,钠通道电流密度越升高。
- 黄至斌伍卫方昶韦育林
- 关键词: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离子通道钠通道
- 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兔心率变异性、压力反射敏感性与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 1999年
- 张燕张旭明伍卫聂如琼周淑娴方昶陈筱潮
- 关键词:心肌梗塞AMI依那普利心率变异性
- 靶向CD24分子3E10增强肝癌HuH-7细胞的化疗敏感度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靶向分子CD24单克隆抗体3E10调节肝癌HuH-7细胞对化疗药顺铂敏感度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抗CD24抗体3E10的特异性;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耐药基因和肿瘤干细胞特性基因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JAK/STAT3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水平。结果 3E10可有效识别CD24蛋白及HuH-7细胞。3E10显著增强HuH-7细胞对顺铂的敏感度(P<0.05),抑制率由(10.3±3.0)%提高至(34.4±10.8)%。3E10显著降低HuH-7细胞耐药基因ABCB1、ABCB5、ABCC1和肿瘤干性基因NANOG、CD24的表达水平及干性基因β-catenin的磷酸化水平(P<0.05)。3E10显著降低STAT3和AKT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靶向CD24分子3E10通过降低HuH-7细胞的耐药性、肿瘤干性和JAK/STAT3、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来增强HuH-7细胞对化疗药顺铂的敏感度。
- 黄泽坚方昶于宝丹程庆吕萍
- 关键词:肝癌HUH-7细胞CD24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不恰当放电的临床分析
- 2009年
- 目的分析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不恰当放电发生情况及常见原因。方法2001年11月至2007年10月植入ICD并长期随访的43例患者。通过定期随访查询ICD中存储的事件信息,根据腔内电图判断事件是否为不恰当放电。结果43例患者中有7例发生了96次不恰当放电。6例患者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引起,1例是干扰引起。5例患者第1次不恰当放电发生在植入ICD后1年内。植入ICD前有心房颤动(房颤)病史是发生不恰当放电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植入ICD前有房颤病史的患者较易出现不恰当放电,临床应多予以重视。
- 程凌聂如琼王景峰袁沃亮周淑娴方昶
- 关键词:除颤器植入型猝死心脏电抗休克
- β_3-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Ca^(2+)通道的调控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β3-肾上腺素能受体(AR)兴奋对实验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大鼠心室肌细胞内L-型Ca2+通道(ICa-L)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心衰组及对照组。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大鼠实验性心衰模型,经典酶分离法分离心肌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β3-AR激动剂BRL-37344对心室肌细胞ICa-L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心室肌细胞的ICa-L电流明显降低(P<0.05);当膜电位在-20,-10,0,10mV时,BRL37344(1mol/L)降低对照组细胞ICa-L的幅度分别为41.8%、20.0%、15.1%、11.3%(P<0.05);BRL37344(1mol/L)降低心衰组心肌细胞ICa-L的幅度分别为63.0%、40.4%、67.6%、62.8%(P<0.05);同等剂量的BRL37344(1mol/L)降低心衰心室肌ICa-L的幅度大于对照心室肌ICa-L的幅度(P<0.05)。结论β3-AR激动剂可以下调大鼠心室肌细胞内ICa-L,在心衰大鼠心肌ICa-L下调幅度更明显。
- 邓义军伍卫方昶黄至斌聂如琼
- 关键词:电生理学Β3-肾上腺素能受体
- 哌仑西平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心电生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
- 该研究目的是:(1)确定急性心肌缺血时心脏电生理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2)观察PZP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心脏电生理指标(VERP及VERPD、QTD、VFT)与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3)初步探讨PZP的作用...
- 方昶
- 关键词:心脏交感神经急性心肌缺血哌仑西平室颤阈值冠心病猝死
-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及除颤器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总结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及除颤器(CRT-D)的初步体会和随访结果。方法病例入选标准①左室射血分数(LVEF)≤0.35;②QRS波时限≥120ms;③快速室性心律失常;④心功能分级Ⅱ~Ⅳ级。采用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左室电极置入冠状静脉后侧分支或后分支,右室电极置入右室心尖,右房电极置入右心耳。结果3例均成功置入CRT-D,无严重并发症。左室电极1例置于心脏侧后静脉,另外2例置于心脏后静脉。除颤测试,2例为20J能量1次除颤成功。另1例20J、30J能量除颤未成功,通过调整除颤波斜率,30J成功除颤。随访期间,3例心功能分级、射血分数均有改善,心室起搏比例均超过95%。2例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经抗心动过速起搏或除颤治疗成功转复。结论CRT-D能恢复心脏同步活动和识别、转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方法。
- 聂如琼王景峰袁沃亮周淑娴方昶陆佩霞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 心肌梗死后心肌局部肾上腺素受体密度与心室肌不均一性的关系
- 2005年
- 【目的】观察兔心肌梗死后心室肌α_1受体(α_1-AR)及β受体(β-AR)密度与心室有效不应期离散度(VERP-D)的相关性。【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成2组:正常对照组:心肌梗死组。于心肌梗死后第3、5、7、14d分别于心肌梗死组中随机取6只兔,再次开胸,用 S1S2负向扫描法测定 VERP-D,然后取心室肌组织,检测心室肌局部α_1-AR 以及β-AR 密度。【结果】①心肌梗死后心室肌α_1-AR 及β-AR 均上调(P<0.05),且这种变化在 MI 后第5天达高峰;②心肌梗死后心室肌 VERP-D 增大,且与α_1-AR 以及β-AR 密度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心室肌局部AR 密度增高,活性增强,且均与 VERP-D 正相关,提示 MI 后 AR 激活,加剧了心室肌组织电生理不均一性,有可能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 张静敏伍卫方昶张燕王景峰
- 关键词:心肌梗死受体
- 60例心室颤动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总结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可能影响室颤患者死亡的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并发生室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选室颤患者60例,年龄65.6±13.1岁,男女比例3.6∶1,冠心病占83.3%。60例室颤患者均发生晕厥,死亡38例(63.3%),仅3例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生存组患者发生室颤到除颤的时间均在5min之内,明显小于死亡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和心力衰竭是室颤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4.3699和6.5218。结论室颤患者发病年龄大,男性多于女性,晕厥及死亡发生率高,及时电除颤是提高室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 雷娟李涓萍方昶袁桂仪周淑娴王景峰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室颤动心源性猝死心脏除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