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维群
- 作品数:47 被引量:283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长期人工月经周期治疗导致肝硬化肝血管瘤1例
- 2013年
- 患者,女,20岁,2011年3月1413患者要求行肝组织活检术人住我科。患者2010年11月10曾因肝硬化在我科予以护肝治疗。2006年曾因无月经就诊于当地医院,发现雄激素水平高,先后予乙烯雌酚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行人工月经周期。予乙烯雌酚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行2个人工周期,口服22盒,于2008年停止治疗,以后未再行人工月经周期。2010年10月在当地医院B超示肝脏回声较密、较粗,门静脉主干及分支增宽,脾大。
- 文维群张广亮
- 关键词:肝硬化无月经肝血管瘤环丙孕酮
- 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TL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检测干扰素治疗过程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细胞毒T淋巴细胞(CIL)活性的变化。方法:选择行干扰素治疗的 HLA-A2“慢性乙肝患者19例,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一部分用rHBcAg刺激培养72h后测其上清中IFN-γ含量;另一部分以HBcAg18-27合成多肽、rHBcAg、rIL-2及经丝裂霉素处理的饲养细胞共同诱导CTL前体扩增,以转染HBV DNA的HepG2细胞(2.2.15细胞)作靶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其特异性细胞毒活性,未转染 HBV DNA的 HepG2细胞检测其非特异杀伤活性。结果:在干扰素治疗完全应答组,针对2.2.15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及PBMC培养上清IFN-γ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而部分应答或无应答组差异不明显。无论干扰素-α治疗应答与否,治疗前后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差异不显著。结论:对干扰素治疗完全应答的慢性乙肝患者CTL活性增强。
- 胡章勇章廉文维群张明霞王燕军钱毅骆抗先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CTL干扰素ΑIFN-Γ
-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氧化应激状态
- 2008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妊高征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方法检测正常晚孕妇女、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妊高征患者、非肝炎妊高征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正常晚孕妇女比较,肝炎合并妊高征患者、非肝炎妊高征患者SOD,NO水平低下,而MDA水平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1;P<0·05,P<0·05,P<0·05)。而肝炎合并妊高征患者与非肝炎妊高征患者比较SOD,NO水平低下(P<0·01,P<0·05),而MDA水平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妊高征患者脂质过氧化代谢比单纯妊高征患者更紊乱,存在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
- 文维群张广亮张军
- 关键词:乙型肝炎妊高征氧化应激
- 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148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监测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48例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有效率为62.2%(92/148);临床症状无好转48例;死亡8例。治疗后TBil、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PT均低于治疗前,白蛋白和PTA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早期患者临床好转率为85.7%均高于中期的59.5%和晚期的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3次以上(包含3次)血浆置换的患者TBil下降幅度为65.93%高于连续3次以下的4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8例患者共进行血浆置换治疗436次,出现不良反应58次(13.30%)。结论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疗效明显,连续多次治疗对降低TBil效果更好,治疗早、中期肝功能衰竭最为适宜。
- 周福元杨淑玲陈金军刘定立文维群姜荣龙陈永鹏彭颉冯筱榕朱幼芙郭亚兵侯金林
-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肝功能衰竭
- 前瞻性研究四种出血事件评估标准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出血事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应用常用的四种出血事件评估标准判断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出血事件。方法在56例非-ACLF、26例达到亚太肝病协会发布标准的ACLF(APASL-ACLF)和12例达到欧洲肝病学会(EASL)发布的ACLF(EASL-ACLF)患者,采用出血学术研究会标准(BARC)、心肌梗死溶栓标准(TIMI)、开通闭塞冠状动脉策略的全球性研究标准(GUSTO)和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标准(ISTH)分别进行量化评分,观察28 d和90 d生存情况。结果本组57.6%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出血事件,致死性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1%;非ACLF组出血发生率为41.1%,显著低于APASL-ACLF组或EASL-ACLF组的76.9%和100.0%(P<0.05);有出血事件组28 d和90 d病死率分别为13.0%和24.5%,显著高于无出血组的0.0%和0.0%(P<0.01);BARC标准、TIMI标准和GUSTO标准判断28 d短期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95%CI:0.747~1.000)、0.801(95%CI:0.653~0.94)和0.841(95%CI:0.697~0.984),均显著低于ISTH标准的0.95(95%CI:0.861~1.000,P<0.05)。结论 ACLF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多,但致死性出血事件少见。在四种出血评分标准中,经验证,ISTH标准适用性最好。
- 于旭彤蒋秀华祁婷婷何钦俊周福元陈永鹏文维群陈金军
-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
- 临床医学教学的新理念被引量:6
- 2003年
- 本文通过解析罗杰斯的教育观,并结合我国目前的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力图把罗杰斯的“学生中心”教育思想的启示用于促进临床医学教育改革。
- 张广亮文维群刘杰
-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学教学理念医学教育教育改革素质教育
-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分泌IFN-γ和IL-10的影响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动态观察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对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IFN-γ、IL-10的影响。 方法 选取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26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3、6、9个月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在rHBcAg刺激下培养72 h, ELISA法检测上清中IFN-γ、IL-10含量。结果 未经治疗的CHB患者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生成量无显著差异(P>0.05)。拉米夫定治疗后各时间点,IFN-γ量较正常对照组和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IL-10量减少,在治疗后第1、9月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完全应答组和部分应答组IFN-γ生成量均较治疗前高(P<0.05),而IL-10的生成量仅在完全应答组降低明显(P<0.05)。 结论 对拉米夫定治疗发生完全应答的CHB患者,其Th1细胞应答增强,Th2细胞应答减弱。
- 胡章勇章廉文维群王燕军张明霞钱毅骆抗先
- 关键词:拉米夫定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0PBMC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8表达水平被引量:19
- 2001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 18(IL- 18)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 ,对 30例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缓解期 ,15例 HBS Ag阳性无症状携带者 ,1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IL- 18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无症状携带者表达最低 ,慢性乙型肝炎缓解期低于正常对照 (P<0 .0 1) ,活动期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 (P=0 .2 5 )。活动期 IL- 18的表达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有关 (P<0 .0 1) ,与血清 AL T水平呈正相关 (r=0 .6 3,P<0 .0 1)。结论 IL- 18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活动相关 。
- 文维群章廉胡章勇张明霞肖红钱毅
- 关键词:HBV感染IL-18TH1应答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8 mRNA和蛋白水平与HBV感染的关系被引量:2
- 2002年
- 文维群张广亮戴琳
- 关键词:肝炎单个核细胞IL-18蛋白水平HBV感染
- 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8表达水平的测定被引量:4
- 2001年
- 文维群章廉张明霞姜荣龙胡章勇骆抗先
- 关键词:乙型肝炎HBVIL-18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