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香
- 作品数:16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培养料含水量对鸡腿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郭炳冉张建民张祥沛徐文香
- 关键词:鸡腿蘑菌丝体
- 鸡腿蘑集约化栽培可行性分析
- 1998年
- 本文作者根据近几年栽培和推广鸡腿蘑的经验和对鸡腿蘑的系统性研究,全面总结了鸡腿蘑的特点,对鸡腿蘑与目前广泛集约化栽培的双孢菇和金针菇进行了比较.鸡腿蘑菌丝生长速度快,周期短,按集约化栽培,每年菇房可利用5~6次.“空龄效应”明显优于双孢菇和金针菇.单位面积产量高.每栽培周期可产鲜菇15~20kg/m^2,每年可产鲜菇80~100kg/m^2.生物转化率高,各种农作物秸秆、酒糟(淀粉渣)等转化率可达80%~100%,棉壳熟料袋栽生物效率可达120%~150%.原料利用广,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能力强、转化快.栽培方式除常规的发酵料畦(床)栽外,还可生料袋栽和熟料袋栽.鸡腿蘑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对氮元素要求不严,其菌丝体有一定的固氮能力.抗杂菌、抗病虫能力强.出菇所需温度较高,便于调控,菇房能源消耗少,可全年栽培.子实体形成和发育时不需变温和光照刺激,因此其工艺流程较为简单.鸡腿蘑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及发育能耐受较高的CO_2浓度,因此菇房对通风要求不严.农作物秸秆可粉碎后利用,发酵时便于操作.菌丝体生长阶段和覆细土前,都可在菇床上覆塑料薄膜,既可防杂菌、病虫污染,又可减少菇床水分散失.出菇整齐.便于水肥管理.保鲜方便易行,保鲜时间长,适于长途远销.制罐和盐渍后,营养成分散失少.营养丰?
- 徐文香郭炳冉王转斌鲍淑兰马宗琪
- 关键词:鸡腿蘑集约化栽培菌丝体
- 鸡腿蘑保鲜及其机理探讨被引量:3
- 1998年
- 鸡腿蘑不同于其它食用菌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鸡腿蘑子实体成熟后会发生自溶,即便是不自溶的子实体采摘后,在常温下菌柄会伸长变空,失去商品价值,因此鸡腿蘑的适时采摘与保鲜是制约鸡腿蘑人工栽培推广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关卡.我们在实践中,经多年摸索和实验找到了一种子实体保鲜的简易办法,此法不需任何药品,可在常温(20℃)下,保存5~7d;10℃~15℃的情况下,保存7~10d;4℃~8℃的情况下保存10~15d;在2℃~4℃的情况下,保存15~20d.子实体不变形、不变色,不失商品价值.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鸡腿蘑子实体保鲜的方法及保鲜的机理,并对鸡腿蘑的菇质进行了评价.本文同时将鸡腿蘑子实体的成熟过程分为幼蕾期、棒状期、梭形期、卵形期和成熟自溶期,并具体阐述了各期的形态指标,指出了鸡腿蘑的鲜销采摘应在梭形期.通过大量数据证明此期保鲜时间最长,营养成分最丰富,最耐贮运,并适于各种加工和食用方法.上述分期为鸡腿蘑的采摘提供了具体依据,便于菇农掌握和对商品菇菇质的评价.
- 徐文香郭炳冉刘常金鲍淑兰王新霞
- 关键词:鸡腿蘑保鲜
- 鸡腿蘑栽培方式探讨被引量:1
- 1997年
- 鸡腿蘑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即袋栽和畦栽.本文根据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经验,对各种栽培方式的特点及改良的方法作概括的介绍,以期与同行商磋,使鸡腿蘑的栽培方式更趋完善。
- 徐文香徐承水张祥沛郭炳冉
- 关键词:食用菌类鸡腿蘑栽培
- 鸡爪菇的防治研究
- 1998年
- 鸡爪菇是鸡腿蘑的畸形子实体,这种畸形子实体酷似鸡爪,故名鸡爪菇.在鸡腿磨菌床上,刚出土的鸡爪菇子实体幼嫩白色,从基部分枝2~3条,长约2cm,基部连有粗网状的鸡腿蘑菌丝.成熟的鸡爪菇,分枝长4~10cm,粗约4mm,棕色,中间菌丝粉白色,分枝顶端色似鸡爪的指甲.在受到危害的菇床上,鸡爪菇轻则局部发生,影响鸡腿菇的产量,严重时则布满整个床面,造成绝收.鸡爪菇的防治是鸡腿蘑栽培的重要环节.作者在栽培鸡腿蘑的实践中,利用不同的杀菌药物对鸡爪菇进行了试验性防治研究:①甲醛溶液和生石灰对覆土的处理;③达克宁和无霉灵在菌床上局部处理;③克霉唑和70%酒精局部处理;④多菌灵处理床面;⑤波尔多液进行杀菌处理.试验结果证明:生石灰、甲醛液、克霉灵、达克宁、克霉唑、酒精、波尔多液对鸡爪菇防治效果不明显;多菌灵对鸡爪菇的防治效果明显,是理想的防治鸡爪菇药物.其它药物对鸡爪菇的防治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张祥沛徐承水鲍淑兰徐文香郭炳冉
- 关键词:子实体多菌灵
- 鸡爪菇的防治研究
- 张祥沛徐承水鲍淑兰徐文香
- 关键词:子实体多菌灵
- 鸡腿蘑集约化栽培可行性分析
- 徐文香郭炳冉王转斌鲍淑兰
- 关键词:鸡腿蘑集约化栽培菌丝体
- 文献传递
- 温度对鸡腿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徐承水杨革徐文香鲍淑兰
- 关键词:鸡腿蘑菌丝体温度
- 鸡腿蘑保鲜及其机理探讨
- 徐文香郭炳冉刘常金鲍淑兰
- 关键词:鸡腿蘑保鲜
- 人脾血管吻合的研究被引量:10
- 1994年
- 用ABS铸型的方法对50例胎儿和新生儿脾内,外血管吻合进行了观察,结果:(1)脾存在较为广泛的血管吻合,共发现27例48处脾静脉属支间的吻合,31例50例处脾动脉脾支间的吻合.(2)静脉间的吻合多位于上、下极附近,叶、段间的吻合少且细弱.动脉间的吻合多位于脾门和上极附近,近半数的吻合位于叶间或段间,故在脾叶、段切除时应慎重.(3)脾外吻合多为短交通支形,弓形吻合绝大部分位于脾内,汇集形动脉吻合多存在于叶间,分流形静脉吻合多位于下极.
- 徐文香栾铭箴
- 关键词:脾动脉脾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