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希云
- 作品数:49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C型臂下针刀松解治疗脊柱病的护理探讨
- 目的探讨C型臂X线下针刀穴位松解,治疗脊柱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并总结其经验。方法对68例接受针刀治疗患者,利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技术,对患者实施对应有效的术前护理、术中配合、病情观察及术后健康指导。结果本组68例患者临床治...
- 徐希云刘方铭梁永娟孙洁张丽萍
- 关键词:针刀松解中西医结合护理
- 文献传递
- 可调节进针深度的一次性注射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进针深度的一次性注射器,包括注射器及注射器外壳上设置的进针深度控制器。注射器外壳上设有一与进针深度控制器相配合的凸起。进针深度控制器为与注射器外壳相配合的圆筒体或半圆筒体,圆筒体或半圆筒体上设有一...
- 徐希云田思达梁永娟林淑珍蔡卫东赵庆英
- 文献传递
- 心血管介入术后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及对策
- 2007年
- 回顾性分析876例心血管病介入术后患者的监护方法、处理措施和预后。结果106例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不良反应(术后24 h内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其中68例经简单对症处理后恢复,38例并发严重心脏并发症而需行再次冠脉造影、冠脉介入治疗及心包穿刺、冠脉搭桥术等治疗。心血管介入术后高危患者的判断标准:并发低血容量、心衰、心包积液或急性冠脉综合征。处理措施:怀疑有急性冠脉综合征且溶栓无效者立即行再次冠脉造影;造影发现冠脉内有血栓、闭塞、夹层者立即行冠脉内溶栓、PTCA及支架植入术;发现有心脏压塞时立即行心包穿刺抽血减压;再次介入治疗无效者立即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 徐希云梁永娟孙洁
- 关键词:高危介入治疗
- 围手术期C型臂X线下针刀穴位松解治疗脊柱病的护理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C型臂X线下针刀穴位松解治疗脊柱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以中医护理为主,加强术前情志护理及访视,术中配合穴位按摩减轻患者疼痛,术后进行康复指导。结果本组68例临床治愈49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无并发症。结论采用中医护理为主的护理方法为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 徐希云刘方铭梁永娟赵庆英孙洁张丽萍
- 关键词:脊柱疾病穴位针刀松解
- 冠脉支架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效果观察
- 2002年
- 为观察冠脉支架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冠脉支架治疗加适量药物;另一组单纯药物保守治疗。结果显示支架组在症状体征改善、LVEF的提高、1年内再次入院及随访中的心脏原因病死率等方面与单纯药物治疗组有较显著的差异。
- 段文昌王晓军宁美芳徐希云牛光业崔连群
-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冠脉支架
- 全文增补中
- 介入治疗床多功能支架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介入治疗床多功能支架,包括检查床,检查床靠近头部两侧设有立柱,立杆上部设有横杆和卷轴,立杆中部铰接有手托架。实施介入治疗时,病人在检查床上躺好后,将立杆安装在检查床两侧,横杆调整到水平位,将无菌床单铺在...
- 徐希云梁永娟赵兴海张爱琴张丽萍孙洁
- 文献传递
- CPPTCA术中的监护要点及并发症处理对策
- 1995年
- 为10例心肌梗塞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扩张前平均狭窄87%,扩张后残余狭窄为27%,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扩张前,阻塞远端血压为4.5±1.6kPa,扩张后升高至10±2.3kPa,扩张前心绞痛3.8±0.7级,扩张后降至0.7±0.6级(P<0.0001).术前、术中和术后的配合及监护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作者详细介绍了这方面的经验.
- 王爱华徐希云崔连群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 介入治疗病人专用搬运车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介入治疗病人专用搬运车,包括搬运车架、升降台、升降机构和垫板,升降机构安装在搬运车架上,升降台与升降机构输出端连接,升降台上安装有轨道,垫板侧面安装有折叠滑轮,垫板通过折叠滑轮安装在轨道上,垫板上面设...
- 徐希云王丽丽梁永娟王晓军孙洁张丽萍
- 文献传递
- ST段变化对预测前壁心肌梗塞时下壁缺血的价值被引量:5
- 1992年
- 对6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作心电图、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发现前壁 AMI 时下壁导联 ST段压低程度明显减少或不压低,提示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绕过心尖,并供应部分下壁心肌血供,且因 LAD 阻塞引起前壁MI 的同时还引起下壁心肌缺血。
- 崔连群王爱华徐希云沈卫峰龚兰生
- 关键词:ST段心肌梗塞
- 静脉应用尿激酶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中的价值
- 1993年
- 本文研究尿激酶治疗34例心肌梗塞(甲组)和38例对照(乙组)的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和1年随访情况。结果发现,甲组的缺血相关动脉通畅率(68%)高于乙组(37%),侧支循环优于乙组(P<0.01),心室功能损害较乙组轻。但心肌梗塞后心绞痛、再梗塞发生率高于乙组(P<0.05),尽管甲组的近期病死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但两者远期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
- 崔连群徐希云李国华
- 关键词:心肌梗塞尿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