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仲煌 作品数:73 被引量:826 H指数:14 供职机构: 北京协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天普研究基金 北京协和医院青年科研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成年人非阿片类镇痛药围手术期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35 2019年 围手术期使用的非阿片类药物种类繁多,不同药物对患者疼痛管理和预后产生哪些影响,成为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共识介绍了目前围手术期常用的非阿片类镇痛药、各种药物的应用方案、药物间相互作用以及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注意事项,旨在规范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时非阿片类镇痛药的选择和应用。临床医师围手术期安全、合理、有效地应用非阿片类镇痛药,有助于完善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管理,改善患者预后。 王国林 仓静 邓小明 朱涛 严敏 李文志 余波 闵苏 张加强 陈万生 罗艳 袁红斌 徐仲煌 黄文起 戚思华 曾因明 董海龙关键词:成年人 非阿片类药物 围手术期 腹横平面阻滞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观察腹横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对开腹子宫全切术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4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TAP阻滞组(20例),在全麻诱导后B超定位下行TAP阻滞,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罗哌卡因,记录和比较术中芬太尼用量及术后患者疼痛评分(VAS)、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胃肠道恢复时间和下床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 TAP组术后4 h患者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3±26 vs.59±25,P<0.05);术后48 h补救镇痛药物需求率明显降低(40%vs.80%,P<0.05),术后镇痛的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92±10 vs.78±12,P<0.05);PONV发生率、患者下床时间、胃肠道运动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AP阻滞在开腹子宫切除术的镇痛效果安全确切,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刘红菊 王武涛 徐仲煌关键词:患者满意度 疼痛评分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取栓术患者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 被引量:6 2006年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多合并严重的心血管病变,动脉栓塞后所致的血液动力学紊乱和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动脉取栓术时,术中及术后需抗凝治疗,这些给麻醉的选择与管理带来一定困难。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具有定位准确、效果确切、对全身影响小和术后镇痛好的特点。本研究拟评价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取栓术的效果。 薛杨 龚志毅 徐仲煌 褚庆福 黄宇光关键词: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坐骨神经 神经丛 取栓术 血液动力学紊乱 神经刺激器 静脉内心电图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评估新型心电图(ECG)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临床拟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择期手术全麻患者,根据置管方式分为颈内静脉(组1)和锁骨下静脉(组2)两组,每组各40例。导管深度和方向的确定依据ECG中Ⅱ导P波的变化。记录置管深度、中心静脉压(CVP)以及相关并发症。导管固定后采用X线(后前位胸片)确定导管位置。结果采用ECG引导方式,其置管成功率为98.7%(77/78)。同时,其置入深度较传统方式浅(P<0.05)。结论新型静脉内ECG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可有效提高中心静脉置管到位率,指导置管方向,提高安全性并降低相关费用。 徐仲煌 谭刚 任洪智 黄宇光 罗爱伦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 心电图 并发症 TAP阻滞在妇科开腹手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TAP阻滞在开腹子宫全切术及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行开腹横切口子宫全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40例(ASAⅠ/Ⅱ),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TAP阻滞组,在全麻诱导后B超定位下行TAP阻滞,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和罗哌卡因,记录和比较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补救镇痛药需求量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TAP组较对照组,术中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补救镇痛药需求率更低(P<0.05)。术后4 h NRS疼痛评分更低(P<0.05)。结论TAP阻滞在妇科开腹术中、术后镇痛效果是安全确切的。 刘红菊 王武涛 徐仲煌 黄宇光关键词:开腹子宫切除术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镇痛 罗比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8 2002年 目的 比较长效局麻药罗比卡因应用于单侧腰丛 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和硬膜外麻醉时临床麻醉起效和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4例临床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病人 ,随机分为腰丛 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NER ,n =17)和硬膜外麻醉 (EPI,n =17)两组 ,分别施行单侧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麻醉。NER组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 ,刺激器电流频率 2Hz,起始强度 1~ 2mA ,正确定位后两点分别给予 0 5 %罗比卡因 2 0~ 30ml;EPI组则选择L2~ 3 或L3~ 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 ,予 0 75 %罗比卡因 15~ 2 0ml。记录麻醉前 ,手术开始 ,手术开始后 15、30、45、6 0分钟 ,术后 1小时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和心率 (HR) ,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及效果 (术后 1、4小时VAS评分 )、局麻药和辅助药物用量、术中输液量、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手术开始后 15分钟 ,EPI组病人DBP降低明显 (P <0 0 5 ) ,随后 30、45、6 0分钟及术后 1小时EPI组病人的SBP、DBP均明显低于NER组 ;NER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小于EPI组 (P <0 0 5 ) ,EPI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恢复较NER组快 (P <0 0 5 ) ;NER组罗比卡因平均用量大于EPI组 (P <0 0 5 )。NER? 徐仲煌 黄宇光 潘华 陈绍辉 任洪智 叶铁虎 罗爱伦关键词: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罗比卡因 硬膜外麻醉 术后镇痛 血流动力学 小儿外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7 2007年 崔旭蕾 徐仲煌 郭向阳 任洪智关键词:外周神经阻滞 小儿麻醉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全麻诱导 术中用药 术后苏醒 2012年度中国麻醉学科技发展荟萃报告 被引量:2 2013年 麻醉学科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也是保障公共卫生服务、临床医疗安全的重要平台学科。为了提供更加安全高效、满意度更高的临床服务,2012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学术年会上提出了麻醉学科发展的5大愿景,即将麻醉学科发展建设成:推动"舒适医疗"发展的主导学科、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学科、 申乐 徐仲煌关键词:麻醉学 腔镜手术不同麻醉方法费效的比较: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 比较腔镜手术患者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和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的费效.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选择全国4个中心的择期行腔镜手术的患者336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体重指数16~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12):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组(S组)、丙白酚靶控输注麻醉组(P组)及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组(PS组).麻醉诱导:S组吸入8%七氟醚,氧流量8 L/min;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4 μg/ml; PS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3组均静脉注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氧流量1 L/min,维持PETCO2 30~ 40 mm Hg.麻醉维持:S组和PS组吸入七氟醚,维持呼气末浓度0.8 MAC ~ 1.5 MAC;P组靶控输注丙白酚,血浆靶浓度3~6 μg/ml;3组根据需要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记录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9分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计算麻醉药物费用.结果 与P组比较,S组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缩短,PS组意识消失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缩短,S组和PS组七氟醚和/或丙泊酚费用、所有麻醉药物费用、每小时七氟醚和/或丙泊酚费用及每小时所有麻醉药物费用降低(P<0.05);与S组比较,PS组意识消失时间延长,七氟醚和/或丙泊酚费用、所有麻醉药物费用、每小时七氟醚和/或丙泊酚费用及每小时所有麻醉药物费用降低(P<0.05).3组间心动过缓、高血压、低血压、呛咳和体动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吸入低流量七氟醚维持麻醉,是� 刘光跃 徐仲煌 李敏 黄雄庆 黄文起 薛张纲 黄宇光 左云霞关键词:二异丙酚 药物释放系统 费用效益分析 腔镜手术 髋关节手术新型麻醉方式:腰丛、坐骨神经及椎旁神经联合阻滞 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评估腰丛+坐骨神经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硬膜外组(EA组)和外周神经阻滞组(NB组),NB组进一步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LS组)和腰丛+坐骨神经+椎旁神经阻滞组(PVB),比较各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结果 NB组患者平均年龄和术前合并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NB组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最大变化率分别为13.9%±6.1%、15.8%±8.2%和14.0%±4.7%,明显低于GA组的21.6%±7.0%、23.3%±7.2%和23.3%±7.8%(P<0.05)。NB组患者术中芬太尼使用量为(103.8±42.7)μg,显著低于GA组的(295.0±55.4)μg(P<0.05)。与LS组比较,PVB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最大变化率显著减低,分别为9.0%±3.4%vs.18.8%±3.3%和9.0%±4.1%vs.22.5%±4.2%(P<0.05);芬太尼用量减少,PVB组为(87.5±47.9)μg,LS组为(120.0±35.6)μg,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静脉麻醉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腰丛+坐骨神经复合椎旁神经阻滞可进一步增加外周神经阻滞的阻滞效果。 阮侠 徐仲煌关键词:外周神经阻滞 椎旁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