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电泳
  • 3篇凝胶
  • 3篇凝胶电泳
  • 3篇光敏损伤
  • 2篇肿瘤
  • 2篇光敏剂
  • 2篇核黄素
  • 2篇DNA
  • 1篇电子转移
  • 1篇学成
  • 1篇药物
  • 1篇异丙醚
  • 1篇英文
  • 1篇质粒
  • 1篇质粒DNA
  • 1篇三联吡啶
  • 1篇三联吡啶钌
  • 1篇三重态
  • 1篇失活
  • 1篇琼脂糖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聊城师范学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聊城大学

作者

  • 6篇张连文
  • 5篇姚思德
  • 5篇林维真
  • 4篇林念芸
  • 3篇韩镇辉
  • 1篇王文锋
  • 1篇陆长元
  • 1篇陈志龙
  • 1篇贺媛
  • 1篇崔庆新
  • 1篇潘景喜

传媒

  • 2篇辐射研究与辐...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感光科学与光...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中草药

年份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鸟嘌呤核苷酸与核黄素氧化性自由基之间的电子转移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应用 248 nm激光光解时间分辨吸收方法,研究了 2’-鸟嘌呤核苷酸与核黄素氧化性自由基之间的单电子转移机理,给出了电子转移的直接证据。改变溶液的酸碱性,探讨了不同形式自由基之间电子转移的可行性。
陆长元韩镇辉王文锋林维真张连文姚思德林念芸
关键词:核黄素电子转移
莲子心挥发油成分分析(英文)被引量:26
2003年
张连文贺媛崔庆新
关键词:莲子心挥发油中药化学成分
三联吡啶钌(Ⅲ)光敏损伤DNA的凝胶电泳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了以可见光引发的三联吡啶钌(Ⅲ)与 DNA之间的光敏反应。发现在有氧气条件下,三联吡啶钌(Ⅲ)经 427~457nm光照可导致 DNA的光敏损伤,其途径主要是通过单线态氧与 DNA反应引起的碱基损伤,另外则是通过 DNA与三联吡啶钌阳离子自由基([Ru2+(bpy)2(bpy+·)]3+)反应导致碱基损伤而产生的,而且损伤与 DNA和联吡啶钌之间的浓度比存在着一定关系。对照单链DNA及双链DNA光敏损伤结果后发现,单链DNA较双链DNA更易于产生光敏损伤,这可能是由于单链DNA中碱基较双链DNA中的更为暴露的缘故。
张连文林维真韩镇辉姚思德林念芸
关键词:三联吡啶钌光敏损伤凝胶电泳DNA肿瘤光敏剂
核黄素光敏损伤DNA的凝胶电泳被引量:6
2001年
以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了波长为427~457nm可见光照射下核黄素(VB2)光敏诱导的质粒DNA损伤,结果发现DNA光敏损伤主要与照光量、核黄素和DNA浓度比。溶液中的氧气等有关.在无氧条件下光敏损伤更为显著,证明VB2光敏损伤DNA主要是通过VB2激发三重态与DNA碱基组分间发生电荷转移导致其产生氧化性损伤实现的.表明核黄素光敏损伤DNA时最佳浓度比为bp:VB2=3.5:1.对照结果表明,单链DNA(ssDNA)比双链DNA(dsDNA)的碱基更易被核黄素敏化发生损伤,这可能是由于ssDNA中碱基暴露的原因.
张连文林维真潘景喜韩镇辉姚思德林念芸
关键词:核黄素质粒DNA光敏损伤光敏药物基因失活
2-甲基-1,4-萘醌对DNA光敏损伤的诱导作用被引量:5
2002年
选择波长 337nm的激光作为激励光源 ,借助凝胶电泳研究了 2 甲基 1,4 萘醌诱导的DNA光敏损伤 .结果表明 :在氧气饱和、脱氧条件下光敏损伤显著 ,DNA损伤主要与光子剂量、核酸与萘醌浓度比及DNA存在形式有关 .
张连文林维真姚思德林念芸
关键词:DNA肿瘤光敏损伤光敏剂琼脂糖凝胶电泳抗肿瘤药物
异丙醚卟啉双醇时间分辨
2002年
应用激光光解、脉冲辐解等时间分辨技术研究了脂溶性卟啉衍生物——异丙醚卟啉双醇.阐明了异丙醚卟啉双醇激发三重态的特征吸收并测得其摩尔消光系数(苯溶液中ε515,ε450分别为1.07×105,3.3×104dm3·mol-1·cm-1)、量子产额(0.18)等重要参数.二元体系的研究表明该卟啉衍生物激发三重态不能通过能量/电荷转移激发/氧化dGMP分子.
张连文姚思德林维真陈志龙
关键词:激光光解脉冲辐解激发三重态光动力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