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远帆

作品数:11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狄更斯
  • 2篇莎士比亚
  • 2篇中晚期
  • 2篇晚期
  • 2篇济贫
  • 2篇教学
  • 2篇查尔斯·狄更...
  • 1篇大学英语
  • 1篇大学英语课
  • 1篇大学英语课程
  • 1篇道德
  • 1篇英语
  • 1篇英语课
  • 1篇英语课程
  • 1篇语言
  • 1篇烧伤
  • 1篇烧伤外科
  • 1篇烧伤外科学
  • 1篇生态观
  • 1篇生态思想

机构

  • 7篇南通大学
  • 2篇江苏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张远帆
  • 1篇胡克苏
  • 1篇张逸
  • 1篇陆国君
  • 1篇祁俊

传媒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江苏外语教学...
  • 1篇海外英语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 1篇外文研究
  • 1篇考试与评价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莎士比亚《维纳斯与阿多尼斯》中的“艺格符换”被引量:2
2019年
《维纳斯与阿多尼斯》是由英国文豪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已有研究主要关注诗作的性主题、理欲关系、翻译、文体等,对其艺术价值的挖掘还有待深入。我们试图从跨艺术诗学的角度探究诗作中的"艺格符换",即诗歌文字对视觉艺术的呈现和诗歌艺术对视觉对象的跨符呈现与符号映射,力图剖析诗歌与视觉艺术之间的联系、转换与再现,引导读者体验莎翁独特的创作艺术。
张远帆
狄更斯中晚期作品中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现代性
2023年
本文在英国19世纪公共卫生运动的历史语境下,从济贫的角度分析了狄更斯中晚期作品中反映的城市公共卫生问题。包括了雾都伦敦的空气污染及原因、国之命脉的泰晤士河的水治理、帝国坟场的贫民窟的清除及带来的社会问题。作家不仅构建出一幅英国城市建设不断现代化的图景,更反映了城市贫民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和冲击,从居住环境遭受污染、特殊职业的选择、饮水安全导致的疾病、到被迫离开最后的家园,无不反映了社会历史变迁过程中人类所付出的代价。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先后快慢,轻重缓急。建设一个现代卫生城市,也终究绕不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题。社会发展的每项进程,必须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整个社会各阶层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当然也包含了对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的尊重。
张远帆吾文泉
关键词:查尔斯·狄更斯城市公共卫生济贫
烧伤外科学双语教学可行性及教学模式探索
2013年
目的了解烧伤外科学双语教学实施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50名临床医学专业四年级学生就烧伤外科学双语教学的相关事项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烧伤外科学采用双语教学很重要,愿意接受中英文结合、多媒体等教学模式,且外语水平较好的学生,更能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结论实施烧伤外科学双语教学具有可行性,应在教学中逐渐探索适宜的教学模式。
祁俊张逸张远帆胡克苏
关键词:烧伤外科学双语教学可行性教学模式
“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重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探讨一般综合类大学大学英语课程重构与教学改革的内在理路问题。文章以学术英语课程为切入点,对大学英语课程提出通用、学术、通识“三位一体”的多样化的改造构想。将三类课程都作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认为通用英语课程应按技能分项,选择教学,提供个性化的对口服务;学术英语课程只能是大学英语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补充,作为高年级自主发展的选修课程,聚焦学术技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术需求并做学术方面的准备,而不应完全取代原先的通用英语教学;通识英语课程应包含以英语为媒介或载体,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文化系列课程和浅近学科的经典阅读课,将具有工具特性的语言课程与其他深层次的人文类课程相结合,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宽度,注重学习者的高级思维和思辨能力,坚持内涵发展。大学英语教育应多元、多层,但始终是一个整体,应实现三类课程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平衡和有机统一。
张远帆陆国君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重构教学改革
莎士比亚《鲁克丽丝受辱记》中的“艺格符换”被引量:1
2019年
“鲁克丽丝的悲剧”是欧美文艺创作的常见主题之一。其中,莎士比亚的《鲁克丽丝受辱记》是其笔下的重要诗作,对它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讨论诗作的意象、概念隐喻、翻译等,对其艺术美学价值还需进一步挖掘。文章从跨艺术诗学的视角呈现该诗作与美术作品在构思和创作之间的交织与互动,剖析诗画艺术之间动态的“艺格符换”,给读者/观者所带来了多层次解读与丰富的审美体验。
张远帆
关键词:情感语言视觉空间
约翰·罗斯金《前拉斐尔主义》中的生态思想
2017年
罗斯金的艺术演讲集《前拉菲尔主义》以艺术的形式阐释了他对自然生态的见解、环保理念及简单生活观。虽然罗斯金主张艺术的主体审美价值和情感迁移效应,即"神视"与"情感迁移"作用,但在字里行间却渗透出深刻的生态思想和忧患意识。作者通过研究《前拉菲尔主义》中关于建筑与绘画的演讲,运用"神视焦虑"和"情感谬误"等视角,探究其艺术文本中的"隐性环境文本",揭示其"重返自然"、"回归人的自然天性"、"诗意的生存"等生态思想的成因时,发现罗斯金在文化的空间里重新思考自然的位置,思考人类与自然以及文化与自然的关系,并以大声疾呼的演讲才能和感召力投射出的强烈的生态意识和文字呼唤。
张远帆
关键词:生态观
狄更斯中晚期作品中的济贫叙事被引量:1
2021年
查尔斯·狄更斯中晚期的经典小说《荒凉山庄》《艰难时世》以及《我们共同的朋友》都发表于19世纪中晚期英国《新济贫法》制度实施的过程当中。作者以济贫为视角,结合小说中的社会道德现象反映了作家对于社会脱贫的伦理思考。剖析了以新济贫法为代表的英国法律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冲击和反济贫的本质;表达了作家对自己早期互助慈善思想幻灭的失望;并指出了新济贫法制度社会赈济效果不佳的根源在于当时社会的功利教育。
张远帆吾文泉
关键词:查尔斯·狄更斯功利教育伦理道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