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远
- 作品数:63 被引量:149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喉喑1号方治疗痰瘀型慢性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通过观察慢喉喑患者服用慢喉喑1号方后,患者声音嘶哑严重程度的观察和治疗前后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下声带充血、声带水肿肥厚程度及声门闭合情况的观察,评估化痰开音方治疗慢性喉炎的临床疗效,为慢性喉炎患者寻找最适合、效果最好...
- 张超远
- 关键词:慢性喉炎
- 文献传递
- 椎弓根螺钉在治疗寰枢椎不稳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在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例寰枢椎不稳的患者接受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并植骨融合的治疗,男9例,女7例。根据JOA评分均为9.7分。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片、CT平扫与三维重建和MRI检查。结果: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与脱位复位固定满意,肿瘤切除后固定牢固,无并发症。16例获平均18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寰枢关节无复位丢失,全部患者获得坚固融合。神经功能JOA评分优良率为87.5%。结论:个性化选择显露和进钉方式,能保证C1与C2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疗效满意。
- 付鹏军李晖张超远蒋洪涛宋应超
- 关键词:颈椎弓根螺钉后路手术寰枢椎不稳
- 脊柱侧弯畸形术后的康复训练被引量:1
- 2005年
- 付玉娟张超远杨刚
- 关键词:术后康复训练术后脊柱侧弯畸形长期随访矫形手术矫正术
- 颈椎前路手术内置物并发症的分析
- 2006年
- 张超远宋应超付鹏军付鹏军顾夙
- 关键词:颈椎手术后并发症
- 克氏针内固定与髁部牵引联合应用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 1998年
- 克氏针内固定与髁部牵引联合应用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宋应超张超远郭春燕肱骨髁间骨折是严重的肘部损伤,治疗困难,并发症多,尤其是重度髁间骨折,仍是目前骨科尚未解决的课题之一。作者自1990年~1996年采用克氏针内固定与髁部牵引联合应用的手术方法治疗此类骨折...
- 宋应超张超远郭春燕
-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骨折固定术克氏针内固定
- 椎间打压植骨联合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研究椎间打压植骨联合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更为理想的手术模式。方法 1998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打压植骨联合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52~76岁,平均62.4岁。病程7个月~25年,平均6.5年。单节段不稳22例,L3、41例,L4、510例,L5、S111例;多节段不稳26例,L3、4、L4、5及L5、S15例,L2、3及L3、42例,L3、4及L4、510例,L4、5及L5、S19例。合并椎间盘突出32例,椎管狭窄46例,退变性脊柱侧弯16例。手术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植骨椎间隙融合、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变化情况评定疗效。结果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中、术后未出现神经损伤、螺钉断裂、伤口感染等并发症。4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年。植骨椎间隙融合时间12~18周,平均16.2周。脊柱滑移或退变性侧弯得到纠正,基本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分别为(5.2±2.3)、(11.9±2.0)、(11.6±2.1)mm;JOA评分分别为(3.2±2.1)、(12.8±1.6)、(13.6±1.2)分;腰椎前凸角分别为(—20.5±10.5)、(30.5±8.5)、(31.2±5.6)°。术后各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根据JOA改善率评定,获优36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5.8%。结论椎间打压植骨联合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手术方法有效可行,稳定性好,融合率高,是一种接近于解剖性重建的椎管成形术。
- 张超远孟祥翔秦晓彬付玉娟付鹏军
-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不稳症腰椎融合内固定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误诊18例分析被引量:7
- 2005年
- 付玉娟张超远乔吉明
- 关键词:术后感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误诊TKA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 硬膜外类固醇注射联合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硬膜外类固醇注射联合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10—2020-03采用PTED治疗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联合硬膜外类固醇注射治疗(联合组),49例采用常规PTED治疗(常规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以及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的临床疗效优良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5.2个月。联合组与常规组各出现1例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异常,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常规组出现1例髓核残留,经PTED翻修后症状缓解。随访期间联合组出现1例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组出现2例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较常规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1周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临床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类固醇注射联合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减轻术后早期的腰腿疼痛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临床疗效满意。
- 翟亚业秦晓彬孟祥翔张超远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 合并Modic改变对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合并Modic改变对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采用PET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例资料,从中提取数据。按照合并Modic改变情况,将符合要求的患者分为无Modic改变组、ModicⅠ型改变组和ModicⅡ型改变组。比较3组患者的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改良Macnab分级标准评价的综合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情况。结果:①分组结果。共纳入142例患者,无Modic改变组62例、ModicⅠ型改变组32例、ModicⅡ型改变组48例。②腰痛VAS评分。术前3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3±0.82)分,(5.31±0.90)分,(5.44±0.90)分,F=0.689,P=0.504]。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t=25.983,P=0.000;t=12.810,P=0.000;t=20.666,P=0.000)。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6±0.96)分,(2.16±0.85)分,(2.02±0.98)分,F=13.363,P=0.000];ModicⅠ型改变组和ModicⅡ型改变组的腰痛VAS评分均高于无Modic改变组(P=0.000;P=0.000);ModicⅠ型改变组和ModicⅡ型改变组的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③腿痛VAS评分。术前3组患者的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9±0.97)分,(7.03±0.78)分,(6.92±0.96)分,F=1.221,P=0.307]。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的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t=30.137,P=0.000;t=25.393,P=0.000;t=29.662,P=0.000)。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的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2±1.08)分,(1.38±0.91)分,(1.48±1.03)分,F=0.104,P=0.901]。④ODI。术前3组患者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90±8.68)%,(61.75±10.95)%,(60.38±7.73)%,F=0.455,P=0.635]。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的ODI均较术前降低(t=34.613,P=0.00
- 秦晓彬翟亚业李含孙秀钦张超远
-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腰椎MODIC改变椎间盘切除术
- 放射性核素氯化锶联合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观察(附39例)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与放射性核素氯化锶联合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我院77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与研究组(n=39)。对照组予以放射性核素氯化锶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治疗后随访12个月。统计比较两组骨痛治疗效果、骨转移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疾病复发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骨痛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研究组92.31%(36/39)高于对照组63.16%(24/38)(P<0.05);研究组骨转移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研究组82.05%(32/39)高于对照组39.47%(15/38)(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82%(5/39)与对照组5.26%(2/38)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疾病复发率0.00%(0/39)、2.56%(1/39)低于对照组15.79%(6/38)、23.68%(9/38)(P<0.05);研究组治疗后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等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与放射性核素氯化锶联合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骨痛及骨转移,降低复发率,提升生活质量,改善近期预后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付玉娟雷田蔚荣豪张超远屈中玉
- 关键词:前列腺癌骨转移骨痛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