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铎
- 作品数:17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军事文化科学更多>>
- 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当局对美“外交”与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被引量:5
- 2009年
-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前一年内,在尼克松政府的要求和现实的压力下,台湾当局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上不断让步,但最终还是没能保住其在联合国的席位。在决策过程中,蒋介石表面上不断展示强硬立场,实质上却并非如此。他手下的高级"外交官"们为保住台湾当局在联合国的席位而倾向于妥协,但在威权体制下难于向蒋介石进言。
- 张绍铎
- 关键词:尼克松政府
- 和田春树《朝鲜战争全史》简介
- 2008年
- 和田春树著《朝鲜战争全史》封面。和田春树(Wada Haruki)教授毕业并执教于东京大学(现已退休),专攻苏俄史与现代朝鲜史,著作等身。此外,他还是知名的社会活动家。当年,他为营救被韩国军政府囚禁的金大中(Kim Dae-jung)而奔走呼号。
- 张绍铎
- 关键词:春树全史驻日美军社会主义阵营
- 尼赫鲁访日与岸信介政府的对印政策被引量:1
- 2011年
- 20世纪50年代中叶,岸信介政府为推动亚洲外交,选择了以印度为突破口。1957年10月尼赫鲁访日,日印双方广泛探讨了核禁试、朝鲜半岛的走向以及两国的经济合作等问题。这次访问对日印两国的双边关系以及亚太地区的大国关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依据解密档案对冷战期间这一尚不为人重视的重要事件进行梳理、考察和评判,并着重对岸信介政府的对印政策加以探讨。
- 胡礼忠张绍铎
- 关键词:尼赫鲁
- 美国对华政策中的苏联因素(1961-1968)
- 张绍铎
- “台湾当局”对非洲农技“外交”与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1960~1971年)被引量:4
- 2009年
- 20世纪60年代,非洲殖民地纷纷取得国家独立并加入联合国,在联大中国代表权表决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谋取非洲国家在联合国席位问题上的支持,"台湾当局"在美国的支持下对非洲展开了农技"外交"。这些农技援助对当时的非洲国家曾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扶助作用,"台湾当局"也收到了一些政治效应。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国对非洲影响力的增强,以及美国调整内政、外交政策,大多数非洲国家审时度势,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的投票取向上,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常任理事会的合法席位,"台湾当局"对非洲的农技"外交"最终走向失败。
- 张绍铎胡礼忠
- 关键词:农技提案
- 1960年代初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中的苏联因素
- 2009年
- 从1961年1月到1962年10月,美国肯尼迪政府注意到,尽管中苏关系在不断恶化,但"中苏分裂"并未取代"中苏集团"。而美苏冷战正酣,美国又把中国定性为"布尔什维克"。因此,肯尼迪政府在制定对华政策时,既要考虑尽可能促进中苏分裂,至少是不要延缓中苏分裂的进程,又不想对中国"过分"示好,仅做了些微小的调整。在具体政策上,这种不确定性得到鲜明的体现。肯尼迪政府一方面担心向中国售粮会有利于中苏关系的弥合,另一方面又不甘心放弃这一软化中国的机会;同样,出于避免中苏重新接近的考虑,肯尼迪政府反对蒋介石反攻大陆,但由于敌视中国又同意了蒋介石的小股窜扰计划。
- 张绍铎
- 关键词:肯尼迪中苏关系
- 1961年蒙古加入联合国与“重要问题”提案中的美台交涉被引量:1
- 2015年
- 1961年美台间围绕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和蒙古加入联合国的问题,龃龉不断,反复交涉。蒋介石为了维护台湾当局的中国正统地位,本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原则,对肯尼迪政府态度强硬。肯尼迪政府出于政治上遏制中国的目的与台湾当局在阻止中国获得联合国席位问题上高度共识,但在具体策略上则不乏分歧,最后以一张“空头支票”换取了蒋介石的妥协。这表面上似乎是蒋强硬政策的胜利,但掩盖不了美台间的矛盾。
- 张绍铎
- 关键词:联合国美台关系蒋介石
- 美国主流媒体视野中的中日历史认识问题——以《纽约时报》(1980—2010年)为例被引量:2
- 2013年
- 历史认识问题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美国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关键变量,而媒体舆论又是美国政府对外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背景因素。通过对30年间《纽约时报》中涉及中日历史议题的152篇新闻报道的梳理,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对中日历史认识问题的认知,对比考察不同时期中日两国在美国主流媒体中的形象,为中国在西方媒体视野中塑造更理想的国家形象提供参考。中国应从两个方面来主动塑造和传播积极的国家形象:中国作为国家形象的塑造主体应大力加强公共外交,全方面、多渠道地加强与国外公众的沟通与交流,澄清误解,汇聚共识,在对日态度上即使争取不到偏向中国立场的国际舆论环境,也要基本争取到相对客观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国作为国家形象塑造的客体在地区性和全球性的治理机制当中以负责任大国身份参与各种国际问题的解决,让国际社会大众从中国的实际行动中了解和认识中国,从而间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中国要做国际舆论环境的主动塑造者。
- 张绍铎马洪喜
- 关键词:中日关系历史认识问题媒体舆论国家形象
- 与时俱进,瑕不掩瑜——评《上海百科全书》(二〇一〇)中近代历史事件相关条目被引量:1
- 2013年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在一九九九年版《上海百科全书》(以下简称一九九九版)的基础上推出了二0一0年版《上海百科全书》(以下简称二0一0版)。该书收词四千余条,二百七十万字,装帧精美,图文并茂。笔者不揣浅陋,对该书中近代历史事件相关条目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教于方家。
- 张绍铎
- 关键词:百科全书历史事件条目书评
- 日本的中东研究——以《日本中东学会年报》为例
- 2009年
- 本文主要以《日本中东学会年报》为例,介绍了日本中东研究的概况。日本对中东的研究相当深入,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且国际化和多学科的特点值得我们借鉴,但其与现实政治保持距离的做法值得商榷。
- 张绍铎
- 关键词:日本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