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秀贞

作品数:12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济宁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抑郁
  • 5篇抑郁症
  • 3篇临床资料分析
  • 2篇电图
  • 2篇毒性
  • 2篇药物疗法
  • 2篇中毒
  • 2篇中毒性
  • 2篇中毒性精神障...
  • 2篇神经症状
  • 2篇帕罗西汀
  • 2篇疗法
  • 2篇临床对照研究
  • 2篇慢性
  • 2篇慢性酒精中毒
  • 2篇慢性酒精中毒...
  • 2篇脑电
  • 2篇脑电图
  • 2篇酒精
  • 2篇酒精中毒

机构

  • 12篇济宁市精神病...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12篇张秀贞
  • 4篇王爱荣
  • 2篇马恩轩
  • 2篇苏中华
  • 2篇张仲荣
  • 2篇高新学
  • 1篇张永强
  • 1篇李玉娥
  • 1篇翟爱玲
  • 1篇满常红
  • 1篇陈景清
  • 1篇高磊
  • 1篇陈宏
  • 1篇侯璟栋
  • 1篇张卫红
  • 1篇田振文
  • 1篇刘文果
  • 1篇李玉梅
  • 1篇潘永娟

传媒

  • 3篇健康心理学杂...
  • 3篇精神医学杂志
  • 2篇山东精神医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13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 了解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精神神经症状及躯体损害。方法 对1991年9月至1996年9月住院213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主要精神症状出现率分别为:各种妄想61.30%,幻觉56.80%,伤人损物46.48%,智能障碍34.27%。主要神经系统症状出现率分别为:四肢震颤53.52%,舌震颤19.25%,周围神经炎17.84%,共济失调15.02%,癫痫样发作5.63%。颅脑CT示66.67%脑萎缩。脑电图异常率为18.30%。伴发各种躯体疾病者为35.21%,本病复发率高达83.30%。结论 慢性酒精中毒造成严重精神神经障碍及躯体损害,全社会应关注本病的防治。
马恩轩陈景清张秀贞李玉娥
关键词:慢性酒精中毒神经症状脑电图脑CT
氟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比较
1999年
为比较氟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副反应,对氯丙咪嗪组28例平均剂量200±60mg/d,po,bid.治疗8周;氟西汀组32例,平均剂量60mg/d,po.ad.治疗8周.评定γ-BOCS和TESS。结果显示,氟西汀治疗强迫症的疗效类似氯丙咪嗪.副反应比氯丙咪嗪明显少和轻。氟西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强迫药。
张卫红满常红张秀贞
关键词:氯西汀氯丙咪嗪强迫症药物疗法
288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躯体损害。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住院的288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中男性占98.26%,该类病人主要精神症状为妄想、幻觉、伤人损物、智能障碍,主要的神经系统症状有震颤、周围神经炎、共济失调、癫痫样发作,脑电图异常率为29.1%,21.88%伴发各种躯体疾病,本病复发率为82.83%。结论:慢性酒精中毒造成严重的精神障碍及躯体损害,应关注本病的防治。
张秀贞王爱荣刘文果
关键词:慢性酒精中毒脑电图神经症状
不同间歇期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间歇期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利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方法研究对象为第2次发作住院治疗的情感性障碍患者,根据2次发作间歇期的长短,分为长间歇期组(间歇期≥5年,下称研究组)和短间歇期组(间歇期〈5年,下称对照组)。应用自编调查表收集相关资料,抑郁发作患者评定汉米尔顿抑郁量表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严重程度分量表(SI),躁狂发作患者评定躁狂量表和SI。结果研究组目前年龄平均(45.32±14.13)岁,大于对照组的(39.71±13.26)岁,差异有显著性(t=2.50,P〈0.01);研究组女性占63.83%,对照组44.78%,差异有显著性(χ^2=8.24,P〈0.01);研究组外向性格63.33%,对照组40.43%,差异有显著性(χ^2=6.69,P〈0.01);研究组家族史阳性率45.00%,对照组69.15%。差异有显著性(χ^2=4.37,P〈0.01);研究组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38.33%,对照组86.17%,差异有显著性(χ^2=9.54,P〈0.01)。结论长间歇期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女性偏多,性格外向者多,家族史阴性者多,而伴精神病性症状少,疾病严重程度轻.
王爱荣苏中华李玉梅张秀贞张仲荣
关键词:情感性障碍间歇期抑郁发作躁狂发作
心理健康教育对首发抑郁症患者亲属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抑郁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精神疾病,抑郁症患者亲属是患者生活的主要照料者、密切接触者和经济负担者,而且亲人患病本身即是一个重要的应激生活事件,加之抑郁症疾病本身具有的症状特殊、反复发作的特点,使亲属长期处于程度不同的应激...
高新学张秀贞高磊
抑郁障碍抗抑郁治疗早期反应对治疗结局的预测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的早期疗效能否有效预测治疗效果。方法 138例抑郁障碍患者,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系统中中重度抑郁发作、中重度复发性抑郁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重度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根据治疗1周后HAMD减分率是否大于25%,将研究病例分为早期治疗反应组和早期治疗无反应组。采用末次观察推进法弥补缺省值。结果 (1)意向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住院抗抑郁治疗后评估期末两组患者治疗均有效(F1=215.98,P=0.000),但早期反应组治疗效果好于早期治疗无反应组(F2=16.47,P=0.000)。(2)治疗早期反应组痊愈率59.2%(61例)远高于治疗早期无反应组20%(7例)(χ2=16.03,P=0.000)。(3)早期反应组住院时间短于早期无反应组(30.7±13.2∶68.9±14.8;t=2.92,P=0.004)。(4)治疗早期无反应组男性比例高于早期反应组(71.4%∶41.7%;χ2=9.27,P=0.002)。结论抗抑郁治疗1周时的HAMD评分变化是治疗5周末疗效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早期治疗反应愈好,终末疗效越好。
张秀贞左晓伟苏中华
精神药物所致猝死22例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1
1996年
本文对我院1957年~1994年37年间住院病人中22例猝死患者临床资料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其发生率为同期住院人数的0.79%,占同期死亡人数的10.14%;猝死原因经临床分析认为心搏骤停14例(63.64%),低血压性休克5例(22.72%)、癫痫发作2例(9.09%)、窒息1例(4.55%);持续用药至猝死发生时间15天以内者占54.55%。对猝死与药物之间的关系作了讨论,认为猝死与精神药物有关。
马恩轩张秀贞
关键词:猝死药源性疾病抗精神病药
帕罗西汀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对照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米替林组40例,帕罗西汀组40例,共治疗6周,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总体评定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组与阿米替林组治疗前后HAMD和CGI-SI分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减分相比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帕罗西汀组副作用明显比阿米替林组小,服用方便,依从性好。结论帕罗西汀是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理想药物。
王爱荣张秀贞张仲荣
关键词:帕罗西汀阿米替林
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及对预后影响研究
目的 调查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以及睡眠障碍对抑郁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146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患者应激...
高新学张秀贞张永强
综合医院神经症再诊断被引量:1
1997年
本文通过对综合医院诊断为神经症的病例,按CCMD-Ⅱ-R再诊断发现,从200例神经症筛选出31例(15.5%)抑郁症、14例(7%)单纯性失眠,误诊率为22.5%;非精神科医生对神经症的认识与精神科医生基本一致,但对神经症的分类诊断则缺乏相互之间及与相关疾病之间的鉴别诊所知识,提示急需加强非精神科医生的神经症知识的更新。
田振文陈宏张秀贞侯璟栋
关键词:神经官能症再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